王本东,朱晓静
(山东行政学院,济南 250014)
2018年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实施元年,先是1月3日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使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接着,2月22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动员讲话中,解剖了山东与粤江浙等先进省份的差距,强调必须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才能促进山东实现高质量发展。[1]
中小企业是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占据了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虽然山东省中小企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在经济新常态以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也还存在着资产链断裂、融资困难、产业链低端、产业过剩、市场萎缩等诸多问题。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化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关系到山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为此,必须从根本上反思山东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培育中小企业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促进中小企业涅槃重生。本文拟对此进行专门研究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就,中小企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山东省中小企业总数位居全国第三位,注册资本8.2万亿元,安排城镇就业3100万余人。
随着山东省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截止到2016年底,山东省中小企业总户数发展到190万户,居全国第三位,总户数比2013年底新增了100万户,超过了改革开放以来前35年的企业总数。尤其是中小工业企业增长明显,2016年底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为39699家,位居全国第三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694.5亿元,利润5720.5亿元,均位居全国第二位;增加值增长6.66%,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69.27%。[2]中小企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就业,据统计全省新增的中小企业累计提供了多达上千万个就业岗位。另外,中小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2.1%,新增专利、名牌和著名商标70%以上来自中小企业。这表明山东省中小企业资金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可以说,中小企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极大地增强了全省的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为山东经济构筑起新的发展动能。
山东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长较快,三产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2016年底,山东省中小企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企业总户数占比为4.9∶10.7∶84.4,三次产业比例为7.3∶45.4∶47.3,产业结构第一次由“二三一”迈向“三二一”,产业结构趋向更加优化合理。[3]
实施中小企业创新驱动战略,通过科技创新促使中小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全新动能。山东省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年销售收入达到1.8%左右,中小工业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2.1%。通过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工程,产生了一批“隐形冠军”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205家;通过实施“一企一技术”创新工程,倡导每个企业至少掌握一个专有技术或独门绝活,每个研发中心和企业平均拥有专利13项,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达964家,创新企业达1026 家。[4]尤其是,中小企业在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发展近年来势头良好,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山东省中小企业在智能制造、电子商务、分享经济、个性定制等新业态、新模式方面蓬勃发展;文化创意、工业设计、仓储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大幅增长;教育培训、文娱体育、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业态新登记户数成倍增长,成为推动新兴经济业态增长的新引擎。
山东省着力抓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建立覆盖全省的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宣讲、创业辅导等公共服务项目;通过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培育,形成了众多功能健全、信誉良好的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能够提供诸如政策扶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12大类服务产品;通过创建中小企业服务商大会,搭建起服务机构与中小企业合作的桥梁;通过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采取委托服务的方式,组织省级专业行业协会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服务。随着公共服务体系的逐渐完善,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得到优化提升,大众创业的热情迸发出来,出现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众创”现象,带动创新创业日趋活跃、规模不断扩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通过积极营造创业氛围、培育创业群体、建设创业载体、共建双创学院等诸多措施,山东省创业兴业取得显著成效,连续3年扶持培育30个创业辅导基地,培育省市创业辅导基地、创客空间约600家,培育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11家。
尽管山东省中小企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传统发展动能有所减弱、全新发展动能稍显不足的问题,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16年,山东省中小企业户数虽位居全国第三位,但与先进省份还存在一定差距。从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来看,山东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仅占全国的10.7%,不及江苏的12.5%和广东的10.8%,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5]在市场主体中,山东省个体工商户与私企之比明显偏高,导致市场主体层次较低,结构不尽合理。
山东省中小企业产业层次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研发投入相对较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偏少。201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山东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仅占7.6%,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无国内专利,综合创新能力只排在全国第六位。[6]
山东省中小企业在资金、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方面缺乏保障,导致中小企业运行成本高企。首先是融资难和融资贵,融资渠道狭窄,70%以上融资依赖银行间接融资,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门槛偏高;融资成本偏高,除银行贷款利息外,还有第三方收费、担保费、担保保证金等多种费用,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其次是土地供给偏少,山东省普遍优先供地给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以及大型民营企业,可供给中小企业的工地用地指标明显偏少。中小企业由于受投资强度、投资规模等较高的投资门槛影响,很难进入工业园区,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再次是用工难,用工贵。由于各地竞相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高级人才大量流向一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普通工人争相返乡创业,导致人才短缺,用工成本急剧上涨。最后是税费负担过重,虽然国家和省市县每年都制定各种税费优惠政策,但是各项税费年均增长速度还是远远高于企业利润增长,并且税费减免和优惠政策由于各地宣传不到位、申领手续过于复杂,中小企业没有很好地享受到,达不到税收优惠政策出台的初衷。
山东省中小企业家自身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家观念守旧,思想保守,存在着“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心态,错失了发展机遇;二是部分中小企业家综合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习惯于从事低附加值加工和粗放式的发展,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没有核心竞争力;三是中小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以个体工商户为主,组织制度落后,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不完善。由于治理结构不完善、盲目扩张、决策能力低等原因,导致不少中小企业转瞬间由盛转衰,甚至破产倒闭,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山东省中小企业营商环境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投资热情。市场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市场进入壁垒,无形中增加了中小企业市场准入的难度,变相地提高了中小企业的市场进入门槛,制约了中小企业规模发展。营商环境还有存在着行政审批依然较多、审批流程过繁、审批时间过长、审批行为不规范、审批监督不力等诸多问题,不利于中小企业创业兴业。
山东省中小企业领导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未形成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合力。中小企业发展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缺乏统一的牵头统筹部门。在省级层面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领导体制不够明确,在政策制定上各归口部门习惯于自行其事,“单打独斗”,形不成政策合力。在市地层面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领导体制也没有实现统一,尚未能形成协抓共管、密切配合、上下联动的领导机制,形不成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合力。[7]
中小企业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力军和主战场,为打好新旧动能转换这场世纪之战,实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根据本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多措并举,持续推进中小企业新旧动能转换。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效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依托,是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指标,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企业新陈代谢与发展壮大,有利于引进高质量的外资,有利于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8]。山东省官本位思想较重,市场活力不足,须下大力气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让中小企业踏实放心创新创业。
首先,创造公平的法制环境。2018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正式颁布实施。新法以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导向,更具针对性,更明确具体,操作性更强。山东省应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尽快研究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全新办法和配套政策措施,整顿市场秩序,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平等的社会地位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在经营范围、信贷、税收、用地、科技、人才等方面做到大小企业一视同仁,并适当地予以倾斜,提升中小企业获得感。
其次,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好坏直接决定了中小企业投资经营的成本和意愿,必须学习借鉴先进发达省份的成功做法以补齐山东省营商环境的短板。山东省应提升国民教育水平,完善就业辅助体系,积极探索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新路径,推进国有企业在垄断或行政垄断或自然垄断领域的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交通设施,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切实增强企业的改革获得感。[9]
最后,建立和谐发展的产业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建立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型伙伴关系,能够促使企业间优势互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山东省应加快发展以大企业为龙头、产业链为基础的产业集群,积极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产业对接和配套协作,提高专业化分工水平和社会化生产协作程度,营造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和谐发展的环境。
山东省需要进一步创新金融体系,完善金融政策,以解决中小企业发展所亟需的资金问题。
首先是大力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合理流动。利用民间资本发展小型金融机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应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投资设立小型金融机构,培育形成商业性、合作性和政策性相结合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发展。[10]
其次是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直接融资的本质是企业与资金持有者直接协商,因此融资效率很高,且融资风险较小。为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及时修订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公司的上市标准要求,扩大我国主板市场的规模;二是培育多元化的风险投资市场,对风险投资的中小企业有一定的税率优惠,并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三是加大对天使投资市场的培育力度。[11]
最后,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降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强化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金融企业或大型企业直接参与发起或参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比如通过第三方担保,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渠道,促进融资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在设立专门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保障的同时,应合理确定风险分摊比例,建立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长效运行机制。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诚实经营的中小企业应及时给予鼓励,而对失信的中小企业纳入黑名单管理。
山东省中小企业要紧紧抓住山东省创建创新型省份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创新体系。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主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创新成果产品化、效益化,在优势产品和关键技术上抢占制高点。
其次,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建设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借力外部创新资源,选取合适的合作对象,采取合资、并购的方式,共建研发中心,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最后,鼓励建立协同创新联盟,打造产学研用对接平台。对于重点产业的薄弱环节,鼓励企业建立协同创新联盟,集中力量突破技术、工艺、材料、器材、装备等产业发展瓶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以政府投入带动企业投入和社会投入,打造产学研用对接平台。
人才是影响中小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所在,必须进一步加大培养、引进、使用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企业人才队伍。
首先是加大中小企业的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在企业价值创造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规模所限、管理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其发展前景和潜力。政府应该利用好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加强对中小企业家的培训;搭建产业平台,加强同行业间大中小企业的交流合作;做好二代传承工作,提高企业家以老带新、新老更替的交接班意识,实现青年企业家与老一辈企业家之间的顺利交接班;选聘部分成功的知名企业家担当企业家人才培养提升的“导师”,通过“传帮带”形式对年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行引路指导,促其尽快成长成熟。
其次,加强对中小企业核心人才的培养。在中小企业中,核心人才就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其高超的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和优秀的职业操守,为企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在中小企业中,20%的核心人才创造了差不多80%的经营绩效,核心人才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支付能力等因素所限,往往导致核心人才流失严重。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中小企业做好核心人才的培养。一是建立核心人才的培养制度。由政府出台企业核心人才的培养制度,对中小企业内的核心人才实行政府与企业齐抓共管,以便于加强对中小企业核心人才的保护、管理和培养;二是建立详细的核心人才数据库。政府应建立起核心人才信息库,以便于满足中小企业的人才需要;三是试行特殊核心人才调配机制。对于特殊核心人才,政府可以使其为多家企业共享,做到人尽其才,实现竞争环境下的人才共享机制,使中小企业在核心人才的使用方面走出困境。
最后,加强对中小企业高素质技工人才的培养。高素质的技工人才队伍是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是山东省目前缺乏高技能人才,成为制约山东省中小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障碍。因此,山东省要加强对中小企业高素质技工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是在技术工人培养方向上以智能制造为导向,以信息化素养为核心,突显IT技能,培养工匠精神,形成高端性、跨领域、复合型的高端技工人才;二是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三是扩大职业教育的受众范围,提供技能补偿教育。
山东省中小企业的自身管理能力较差,导致了其成本高、效率低,很难进一步做大做强,制约着新旧动能转换。因此,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练好内功,有助于发展新动能,变革旧动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首先,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重点提升决策管理能力、创新发展能力,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完善组织架构,以适应新的经济和企业发展要求。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扩大培训对象,扩展服务内容,为中小企业提供随时随地的公共服务,以促进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其次,提升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利用好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市场分析监测意识,洞察市场先机,增强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大做强企业品牌,提升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落实出口退税等支持政策,增加中小企业服务外包和国际合作能力,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最后,提升中小企业规范化经营水平。督促中小企业诚实守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严格遵守安全、环保、劳动保障等各种法律法规,促进中小企业规范化经营水平的提升。
[1]刘家义.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iqilu.com/shan⁃dong/yaowen/2018/0222/3841773.shtml,2018-02-22.
[2]山东省中小企业局.山东中小企业年鉴(2017)[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7:1-5.
[3]周潇枭.刘家义的山东挑战:经济如何从大变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7-04-07.
[4]鲁网.首个“中小微企业日”,山东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EB/OL].http://lushang.sdnews.com.cn/jlq/201706/t20170627_2259892.html,2017-06-27.
[5]2016年中国中小企业运行报告.[EB/OL].http://www.doc88.com/p-0387882876534.html.
[6]大众日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述评(上):国家战略的国家考量[EB/OL].http://www.dzwww.com/shan⁃dong/sdnews/201802/t20180221_17061615.htm,2018-02-21.
[7]中国青年网.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EB/OL].http://sd.youth.cn/140630-1.
[8]张志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几点思考[EB/OL].http://www.ql1d.com/news/show/id/7544086.html,2018-03-27.
[9]徐昱,崔日明.山东中小企业数量型发展影响因素与营商环境建设——基于山东17地市2006-2013年的面板数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5(04).
[10]景春梅.小企业融资:国际比较、经验借鉴及我国对策[J].全球化,2013(01).
[11]刘春,王晓璐.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现状及建议[J].中国市场,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