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立武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与轻比重麻醉在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行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的高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轻比重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阻滞完善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来说较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中采用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较轻比重麻醉较好。
【关键词】神经阻滞;轻比重麻醉;高龄;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6..01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高龄创伤手术的成功率以及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显著提高,近年来,老年患者进行外科手术的数量逐渐增加,特别是下肢创伤手术,其治疗效果与麻醉技术有一定的联系[1]。老年患者的各种器官功能处于衰退阶段,术中麻醉风险提高,因此需要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本次对我院
60例高龄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的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行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的高龄患者进行研究,排除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贫血、老年痴呆、严重心脑肺血管疾病、预计生存时间在1年以下以及麻醉药物过敏的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80~91岁,平均年龄为(85.6±2.1)岁,
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表示无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在患者健侧上肢建立静脉通道、桡动脉穿刺,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心率、脉搏以及心率等,麻醉前给患者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溶液300~500 ml,进行常规消毒铺巾。
对照组进行轻比重蛛网膜下腔麻醉,取健侧卧位,取患肢低屈膝位,头下垫枕,使其脊柱在水平位,选择L3-4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采用针内针腰硬联合麻醉阻滞针给患者以
0.1 ml/s的速度注射麻醉液并及时退出,调整患者为平卧体位,患肢在上,蛛网膜下腔麻醉针缺口向上,给患者注入1 ml
1%罗哌卡因与1 ml无菌注射用水的混合液然后侧卧10 min。
观察组进行腰丛或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取患者侧卧位,在髂后上棘画出脊柱的平行线并与髂嵴连线,其交点即为穿刺点,垂直皮肤采用7号8 cm长针进行快速穿刺,出现异感后退针2~3 mm,将穿刺针固定,给患者依次注入10 ml 1%罗哌卡因,20 ml 0.4%~0.5%罗哌卡因,每给5 ml后回抽无血则继续给药,直到全部给完。坐骨神经阻滞:取患者俯卧位,给患者腹下垫枕,在患者患侧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顶点连线中点向下约3 cm做标记,垂直皮肤采用7号8 cm长针进行快速穿刺,出现异感后退针2~3 mm,将穿刺针固定,给患者依次注入10 ml 1%罗哌卡因,20 ml 0.4%~0.5%罗哌
卡因,每给5 ml后回抽无血则继续给药,直到全部给完。
1.3 评价指标
记录患者的麻醉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以及低血压发生率[2]并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以上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展开t检验,若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则P<0.05。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阻滞完善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来说较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观察组患者术后低血压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患者术后低血压发生率为30.00%(9/3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本次采用神经阻滞麻醉的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藥用量、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阻滞完善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来说较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说明下肢创伤手术采用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延长麻醉作用时间,降低低血压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
综上所述,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中采用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较轻比重麻醉较好,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 杰,张承民,崔 慧,等.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后手术的麻醉方法比较[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7,34(8):695-698.
[2] 王娜娜,阮斌豪.神经阻滞和腰椎联合麻醉对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4):798-799.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