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狗神庙”

2018-03-31 09:34祁建
中关村 2018年3期
关键词:邵飘萍二郎神二郎

祁建

谁说风景只在熙熙攘攘的名山大川?在这默默无闻的城市角落,只要用心体验,何尝不能发现我们需要的风景?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之夜,那么轻轻的一声狗叫,给远归的旅人多少家人的温馨。把鸡鸣狗叫做为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妙音,“却听山犬吠柴荆”,“隔墙犹吠折花人”,富有诗情画意。古代以“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淮王鸡狗:晋葛洪《神仙传·刘安》:“时人传八公、安临去时,馀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昇天。”后因以“淮王鸡狗”比喻攀附别人而得势的人。《诗经》中有“无感我悦兮,无使尨也吠”的诗句。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元稹“乌龙不作声,碧王曾相慕。”白居易“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李商隐“遥知小阁还斜照,羡杀乌龙卧锦茵。”梅尧臣“荒径已风急,独行唯犬随。”范成大“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桥忽自归。”陆游“犬喜人归迎野路,鹊营巢稳占低枝。”狗是这些诗句中的重要角色。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天兵天将大战,无人能敌,只好请来二郎神,二郎神带着哮天犬,在太上老君李老子的暗中援助下,第一次将孙悟空收服,在此可以看出二郎神还是挺有神威的,二郎神在与孙悟空大战之时,哮天犬是功不可没的。

杨二郎英勇善战,在《封神演义》里也是为正义而战,成为后人的楷模,又有啸天犬的随从,更增加了杨二郎的威武气势……

哮天犬和二郎关系密切,中国古代传说中名二郎神的有四人。一为战国时水利家李冰之子二郎,传说他奉命在灌口治水斩蛟,其友“梅山七圣”助其成功。二为玉皇大帝外甥,女神三圣母(华山圣母)之兄杨戬,因不满三圣母与凡人成婚而怒劈华山,禁压三圣母于华山之下。第三人为隋代斩蛟的赵昱。此三人统呼为灌口二郎神。另一说指晋代襄阳太守邓遐。

二郎庙和二郎神,中原汉族地区的二郎神所指基本上集中在以下:杨戬、赵昱、李冰、李冰次子、邓遐,除杨戬是神话中的战神外,其余几乎都和治水有关。到明、清时,受《封神演义》、《西游记》、《劈山救母》等文艺作品影响,改李二郎为杨二郎杨戬。

很多地方都有二郎庙,人们修建二郎庙,是希望他能帮他们镇住一方妖孽。此外,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凡驱傩逐疫、降妖镇宅、整治水患、节令赛会等各种民俗行为,莫不搬请二郎。有关二郎的大量传说,被编入多种戏剧,甚至影响至地名、山名,北京的灯市东口、永定门外、丰台刘家村、三家店等地都有二郎廟。

带着对二郎庙不一样的历史与厚重的慨叹,我踏上了探访之旅。谁说风景只在熙熙攘攘的名山大川?在这默默无闻的城市角落,只要用心体验,何尝不能发现我们需要的风景?

灯市口“狗神庙”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这是一条宽阔的大街,明朝和清朝时候,马路两边都是经营各种灯笼的商店与铺子,正月十三到十八灯节的时候,这里挤满了来观灯的人,民国政府多次废除灯节,来避免挤伤和火灾,之后灯铺就渐渐衰落了。

常在史家胡同博物馆听讲座,经常在路边看见“二郎庙”的幸存之物哮天犬,作为“门墩”站立在一家店铺前。悄然矗立的哮天犬,像是依旧守候着自己的信仰,尽职尽责。

据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刘易斯· 阿灵顿的游记里记载,外国人都称它为“狗庙”,庙前有个也许是唐朝铸的鼎和一块记述寺庙历史的石碑。唐贞观三年(629年)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纪念李冰的寺庙,开始供奉的李冰的像,后来换成了他儿子二郎的像。石碑上说这里突然出现了蛟龙,引发了洪水,一名叫萧遥成的道士刚好路过这里,席地而坐,祈神杀龙,大家惊讶地看见他突然变成了二郎手持宝剑的样子,水退后,二郎不见了,萧道士还坐在哪里,不断祈祷。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和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均重修过。

关于二郎有很多传说,他是个大力士,还说他是天狗,他比李冰有名的多。对北京人来说最出名的就是从这个庙里传出的故事。庙旁边有个肉店,生意一直很好,可每天晚上总有只狗溜进铺子,偷走一大块肉,屠夫想抓住这只偷肉的狗。一天夜里,屠夫拿着刀等着,可狗还是溜走了,顺着血迹找去,狗竟然是从庙里出来的。从那以后,狗再也没来过,那家肉店的生意也猛然衰落了。庙里有个小房间,摆着供桌、神龛和各种神器……供桌下面有一个泥塑的狗和狗窝,根本看不见二郎,他坐在黑乎乎的大殿后边,肯定是非常有权威的神仙,从众多感激不尽被治好了病的人的供物,墙上和屋顶上悬挂的桔色布和连绵不断的香火都可以看出……

乾隆钦定《日下旧闻考》记载,“二郎神庙在今灯市口大街东,存小殿一楹,本朝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重修”。因为二郎神庙门前有一对石雕的哮天犬,所以又被俗称为狗神庙。1936年,有个居住北京多年喜爱北京风物的洋人富兰克,绘制了一副标注中英文地名的《老北京风俗地图》,就将二郎神庙标注为“狗神庙”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述,在清代,早晨的日出时会有一缕金光射入坐东朝西的二郎神庙,有人认为这是皇宫里的中和殿屋顶上的镏金宝顶折射的金光。从地图上看,中和殿确实与二郎神庙牌东连线上。

见过庙宇的老人说,以前庙里有泥塑的哮天犬和二郎神像,石头供桌摆在庙门外边,经常有小孩子爬上去玩。那时庙门口还有两只石雕的哮天犬。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已经成为民居的狗神庙房屋倒塌,被改建成了红砖房子。一只残破的哮天犬与石头供桌都和房渣土一起被运走,另一只略为完整、但也面目模糊的哮天犬被移至138号院的北侧,即现在一家商店的门前。

永外二郎庙

北京马家堡路东有共进里、东永建里和永建里三个居民区。共进里原是义地,名公地村,也称公地坟。据说,在清末民初时,一些外乡逃荒难民在此处开荒种地。后来他们在此建房定居下来,成了十几户的自然村,被叫作公地村。1965年将二郎庙东村部分并入,统称共进里,取“共进”与“公地”谐音而定名。永建里取永定门外新建区的“永建”二字为名。1949年,这里有两个村子,二郎庙东村和西村。西村的永外二郎庙中有二郎神杨戬的神像。每逢初一、十五开庙,香火很盛。因之此庙远近乡人皆知,但庙早废。

《北京寺庙历史资料》记载:二郎庙(道庙)坐落南郊永定门外二郎庙村甲三号,建于民国二十五年,属私产,不动产土地一亩九分余,房屋十六间,管理及使用状况为供神、自住。庙内有法物神像十九尊,礼器十八件,法器三件,供桌六个,另有旗杆两根,砖井一眼,杨树十三棵。

永外二郎庙和邵飘萍有一点历史的关联,冯玉祥曾言“飘萍一枝笔,抵过十万军”。1926年4月26日凌晨四时邵飘萍被押往天桥先农坛二道坛门刑场枪决。贴出布告:“京报社长邵振青,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大恶极,实无可恕,着即执行枪决,以昭炯戒,此令。”死后不许家属收尸(也没上门收子弹费)。用“狗碰头”(最次的棺材)装遗体埋在永外二郎庙外头(现在陶然桥东南角)。

邵飘萍何许人也?他是《京报》的创办人,曾到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讲课,撰写了中国最早的新闻学著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等。两次开班,听课学生五十多人,其中包括高君宇、罗章龙、谭平山、陈公博、毛泽东、杨开慧等。

1926年4月18日,张作霖指挥奉军击败冯玉祥的国民军进占北京,汤修慧知张作霖仇恨共产主义思想,则劝邵飘萍去俄国大使馆避祸,自己留下来坐镇《京报》独撑大局。4月24日邵飘萍因不放心汤修慧,又潜回报社探望爱妻,不幸遭到埋伏于馆外的侦缉队袭击而被逮捕,当天张作霖即下令查封《京报》馆,并将汤修慧反锁于报社内。汤修慧为了营救邵飘萍,不顾个人安危,冒险翻墙逃出被警特包围的《京报》馆,而后赶往花园饭店,请求张培风先生设法营救邵飘萍;但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张作霖已下令于4月26日凌晨4点20分将邵飘萍枪杀于天桥刑场。汤修慧闻知丈夫已被害的消息,为了寻找到邵飘萍的尸首,她四处求人打听下落,终于在永定门外的二郎庙挖出了被敌人严刑拷打已摧残的体无完肤的邵飘萍尸首;汤修慧抚尸恸哭几次昏绝过去,在场之人无不为之伤心落泪。

汤修慧忍痛将邵飘萍安葬于天宁寺,冯玉祥得知后对汤修慧道:“邵飘萍是为我牺牲的”;毛泽东主席则于1949年4月21日亲自批示追认邵飘萍为“革命烈士”。

也许探赜索隐,从二郎庙的历史轨迹中,能够寻找出近代史中国人的心路历程,让我们循着它的足迹,体味江山换貌,废垒犹存……我们无权不殇思。

进入永外二郎庙几经周折。第一次去,是在一个周末,我和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的杨楠、王春两位朋友一起前去踏查,当时因为不熟悉具体位置,在沙子口一带寻找了很久才找到,进入庙宇的时候已近黄昏,匆匆在两座大殿外面拍了几张照片,遗憾而去。

第二次应当地有关部门写这座庙宇又走进这个院落。这次能够幸运走进大殿,殿内虽然简陋,但能够幸运地在如此繁华世界幸存下来,也是上苍关爱。两侧墙壁都悬挂有重新画的巨大绘画,据介绍,画的背后还有真正的壁画,当时出于保护,没有在墙上描画,而另外按照原画临摹画好了之后,悬挂在墙壁……

寺庙不大,拾阶而上也给你威严之感。庙宇修葺一新,有种道具的感觉。不管怎么说,二郎庙还是值得一去的,因为他毕竟是人们信仰的产物,与现代为了商业目的修建的寺庙、佛神雕像相比,在文化底蕴上胜出千百筹。登上台阶跨进二郎庙,记得当年的二郎庙虽然不是败垣惨壁,让我情不自禁地吟起:“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丰台刘家村二郎庙

北京丰台刘家村“二郎庙”座落在丰台东路刘家村,现在的庙宇是2006年重修的,除初一、十五對外开放,平时山门是从内锁着。据《北京寺庙历史资料》1928年登记中记载:“二郎庙坐落南郊第四分署第七段刘家村三十六号,建于清康熙年,属合村公建。本庙面积六分,正殿三间,东禅堂三间,耳房二间;正殿后附属余地六分……”

受造甲村的邀请,近日前去考察了刘家村“二郎庙”,从看丹桥一直走到了刘家村也不算远。沿途有闹市,也有正在改造的荒凉的工地……刘家村二郎庙虽没有看到与其它寺庙相似的带有历史苍桑感的原有庙宇地基、石条。但院内那棵古柏见证了原庙的历史;再有是“重修二郎庙碑记”中提到的“二郎殿宇昔日之故态景致教化风俗之胜状皆已荡然故乡民父老志士仁人無不因其樑倾柱倾墙残瓦摧而忧怀在心”,说明二郎庙历史上就有,不过由于无人管理而塌圯。说明此庙是原来的位置复修的。

当地文化大院的工作人员带着我走进庙宇,把锁着的大门打开。二郎庙为一进院,坐北朝南,进山门,迎面主殿为“显聖殿”,主殿为卷棚顶,面扩三间,前出廊,内供二郎神及爱犬神像,神像上面墙挂一匾,由齐生在丙戌年书写的“佑及萬户”四个大字,神台两侧与其他村庙一样,右边供着关羽、财神爷,左边供着三尊不同形态的观音像。主殿两侧各有耳房一间,东耳房前有一券门通向后面文化大院。

院内东西两侧有配殿,东配殿门上挂有“旱船会”匾额,应是村里旱船会组织活动的场所,其实是写写画画的活动室;西配殿门上挂有“少林会”匾额,应是武术爱好者组织活动的场所,两殿的器俱倒是古香古色。在进山门右侧立有一碑,碑额题有篆书“重修二郎庙记”,记述了重修二郎庙的时代背景、初衷、二郎庙的历史等内容。主殿前东侧有一棵侧柏,应该说有年头了,听说这棵柏树原就在这庙里;西侧是一棵白果树,年头不长。

考察完刘家村二郎庙,走不远就是有名的造甲村,今天这里还有元朝时候栽种的槐树,这是关帝庙的遗物了。树高,至少十五米以上,树干壮硕……

附近的老人说,造甲村曾经制造过盔甲,造的盔甲并非金属的盔甲,而是一种用结实坚硬的粗布料制作的布甲。附近的药王庙、碧霞元君庙、玉皇阁等都被拆掉了,在大树边曾经有过一口水井和小龙王庙,一切都消失在半个多世纪的记忆之中,没有了踪影。

三家店二郎庙

北京门头沟区三家店有二郎庙,因为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在附近开会,会议结束之后,常去三家店街转悠。记得第一次寻找二郎庙的时候,打听了几个人,也走了不少冤枉路,遇到了一个大爷骑着自行车,也不骑了,推着自行车执意给我带路,一直走过几条狭长的街巷,穿过一个幼儿园,才找到了这个二郎庙。

进庙的山道石阶被纷纷挪作他用,山道也被建上房屋后堵死了,现在的路是后来修建的。山门已经被砌上砖头成为一间小房子,里面作为仓库堆放着一些杂物。

古朴、苍劲……那经过岁月打磨的风韵,猛然就闪现在眼前。大殿、卧倒的石碑、玩耍的儿童……在古庙之中,让我们记忆深刻。此庙虽已破败,但依然不减当年风采。据说民国初年,该庙曾是袁世凯新军办事公署。后来住过小学,前世纪七十年代,庙宇被毁,改造成了居民大杂院。还好,现在南北大殿保存下来基本完好,院里正中还躺着两块碑,一块是光绪十五年和重修碑记,基本还能看清,一块可能是乾隆年间的修缮碑,碑面损坏严重,只能隐约看到寥寥几个字,太可惜了!

《宛署杂记》:“二郎庙,一在三家店,离城五十里。”《京西第一村三家店》——《寺庙》:“四、猴山上的二郎庙,三家店村后有一座小山,山不高,叫猴山……建于明代的二郎廟,坐北朝南,是一座较为标准的四合院……二郎庙到至今仍保留着清代乾隆时期的格局及建筑风格,是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

《门头沟文物志》:“二郎庙位于龙泉镇三家店村,明万历二十年(1592)前已建。民间宗教建筑。供奉灌口二郎神。相传,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的次子李二郎协助其父治水有功,死后成神。二郎庙坐北朝南,为四合院式,南北长36.5,东西宽16.4米。前殿三间面阔10.5米,进深8米。元宝顶箍头脊,黑琉璃顶,黄剪边,有垂兽,勾头滴水,旋子彩绘。殿前有月台。后殿(娘娘殿)面阔三间10.55米,进深7.5米。硬山大脊,黄琉璃瓦,垂兽五,勾头滴水,苏式彩绘,殿前月台。殿内供奉娘娘塑像九尊,现无存。后殿两旁各有耳房一间,元宝箍头脊,筒瓦顶,黄琉璃垂兽,四小兽,黄琉璃勾头滴水。西耳房存有二郎像塑像三尊。东耳房有塑像三尊,长方形铁香炉一个,均无存。东西配殿各三间,面阔9.8米,进深5.1米,硬山,筒瓦顶,有吻兽。东配殿有耳房二间,元宝脊,黄琉璃瓦顶。庙内现存石碑二通,须弥碑座一个。”

按三家店在历史上是重要的水利枢纽,应该是祭拜与水有关的二郎神,祈求镇住祸害人类的洪水,包括妖魔鬼怪和龙王,至于供奉娘娘是民国期间改的,那时全北平都流行朝拜妙峰山的娘娘,这里是个娘娘分会,腿脚不好的在这里就拜了,不用去赶妙峰山的庙会了。现在二郎庙的建筑里面什么都没有了,二郎神也好,娘娘神也好,都可以保佑三家店一方平安,同时让老百姓心想事成。

古北口二郎庙

古北口是北京大门,也是通往内蒙、华北、东北的必经之路,是边关重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为了加强古北口防御,明朝初公元1378年,派大将徐达在古北口北齐长城上修建明长城,使古北口城防御体系更加完善。为了保卫古北口城的和平与领土不受侵犯,也是人们一种精神信仰,古北口城修建不久,人们就在古北口城东门外修建了二郎庙,建于明朝期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该庙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前出廊,单层硬山顶,砖垛石墙,抬梁式大木架,彻上明造,清水脊,灰板、筒瓦屋面。

山不高,但看不见路,如果不是村民指点,只能绕山后寻路了。据说这小庙始建于明代,但找不到文保碑、牌和相关材料。既然是二郎庙,应该供的是二郎神,但现在的小庙里没有正经的佛像,只有临时的小佛像,一殿供有九神位,一殿供有十神位。显然这小庙是重新修缮过了。

古北口二郎庙,是供的二郎神,但这主神不为“主”,只屈尊在庙内大殿西端的一间屋殿内,而东边的四间大殿,供的是关老爷。

院中有一株古柏,高近20米,干径约1米有余,推断树龄应有700-1000年的样子,高大挺拔,郁郁葱葱,长势良好。这棵古柏虽然历尽沧桑枯枝可见,但仍然是根株盘固,为了保护这棵“二郎柏”,当地人也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有十二火神化作十二个太阳,轮流盘旋在上空,村里的庄稼晒干了,树木晒蔫了,村民们叫苦连天。二郎神杨戬来此巡察,降服了火神,老百姓又过上了正常的生活,村民们为了感谢二郎神,就在小山上修了座“二郎庙”,并在殿的左侧塑一石犬,象征二郎神的哮天犬,人们称为“二郎犬”;在殿的右侧栽了一棵柏树,象征二郎神的三尖两刃戟,称“二郎柏”。

猜你喜欢
邵飘萍二郎神二郎
4K Pro-UHD是当下最适合家庭的技术 专访爱普生内藤惠二郎、服部大
孙猴子”大战“二郎神”
孙猴子大战二郎神
邵飘萍的保证
我家的“二郎神”
老兵王二郎
邵飘萍结缘《甲寅》
邵飘萍之死:为钱还是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