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在海淀成立
2月8日,“2018北京人工智能产业高峰论坛暨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大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交易中心举行。论坛期间,由创新工场、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园有限公司、旷视科技、商汤科技、臻迪科技、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金山云共同发起的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在海淀正式成立,李开复博士为首任院长。
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下,按照“1个研究院+N个创新中心+N个科研条件平台”的三层开放式组织架构组建。第一批设立3个创新中心,分别是由创新工场牵头发起的北京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创新中心,由商汤科技牵头发起的北京智慧社会创新中心,由臻迪科技牵头发起的北京人工智能专利创新中心。3个创新中心均为独立运营的企业。由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牵头,会同商汤科技、旷视科技、金山云搭建人工智能计算及数据应用服务平台。
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以提升人工智能原始创新能力为使命,通过聚集一批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和机构,构建顶级人才团队,聚焦重大理论、关键共性技术和关键产品,提供全链条创新支持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落地实践,力争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国际标准、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型领军企业集群,成为北京建设国家创新中心的标志性重大工程,全国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以及国际人工智能发展的领军者。
天津滨海新区智能制造核心产业规模2020年将达500亿元
天津市滨海新区区长杨茂荣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区以智能科技为指引,全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智能制造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2000亿元。
杨茂荣介绍,新区制造业优势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0%;有市级以上的研发中心464家,包括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研究院、國防大学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科智能识别研究院等国家级的研发机构;有科技企业30096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527家、高新技术企业1944家。当前,以智能技术为引领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滨海新区加紧布局新产业,抢占制高点,智能制造产业链初步形成。
据介绍,在智能制造上,滨海新区目前已在机器人、无人装备、大数据、语音识别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智能制造相关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20亿元,涌现出了像深之蓝、一飞智控、科大讯飞等一批智能制造领军企业。
杨茂荣表示,为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滨海新区将围绕智能软硬件、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健康医疗、无人机、智能装备等领域,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由多点突破向系统提升转变,智能制造产业由单一企业为主向集群式协同发展转变,智能制造应用由关注生产制造环节向贯穿全产业链转变。
苏州高新区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推动制造强区和网络强区建设。记者从苏州高新区发改部门获悉,2017年,苏州高新区共获批各级“两化融合”项目23个,创历年新高,为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向前迈进了一步。
记者了解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旨在引领企业管理组织变革,培育一批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等试点示范服务平台,形成一批“两化融合”系统解决方案试点示范企业,培育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近年来,苏州高新区积极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工作,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苏州高新区共获批各级“两化融合”项目23个,再创历年新高。其中,“阿特斯阳光电力”“苏州协鑫”获批国家级贯标试点;“富强科技”“星恒电源”“固德威电源”等10家企业获批省级“两化融合”创新示范试点和贯标试点,“前途汽车”“力神电池”等11家企业获批市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截至目前,高新区各级“两化融合”项目累计获批90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53个、市级3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