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章
十年前,我写了《淑春园及其沿革》一文,收入我的《三山五园新探》一书中。如今我又获得了一些新的资料。也发现了原文一些不确切甚至不正确的记述。为了矫正错误,丰富文章内容,我对新的资料进行教核疏理,写成此文,兼答一些不同意见。
淑春园是今北京大学校园北部的一座清代古典园林,始建于康熙年间。在乾隆中叶成为大学士傅恒的宅园;后改为春熙院,成为御园,是圆明五园之一。在嘉庆年间以后,分赐予与王公大臣,西部称鸣鹤园,中部称春和园、朗润园、东部称镜春园。这说的是原淑春园的北半部。它的南半部一直沿称淑春园,赐予和珅时也自称十笏园,后还称成王园、墨尔根园。清代末年,这几座园林,有的成为朝廷内阁大臣议事之所,有的成为私家园林。民国年间,这些园林被燕京大学购买或租用,成为校园的一部分。解放以后,这些园林都成为北京大学校园的组成部分。
这些古代园林,由于历史久远,园林的归属性质、园林主人、园域规模和建筑,景观名称及其沿革等,屡经转变交叉,加以史料缺乏,很难将它们的始建年代、园域变化状况、园林概貌及传承关系,给予详细准确的记述。所以学术界历来存在很多歧见。我经过认真研读清代历史文献和相关诗文著述以及当代研究成果,特别仔细阅读了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有关西郊园林的清代样式雷图书档案,获得了一些新的看法。写成了《淑春园及其沿革》一文,收入我的《三山五园新探》一书中。如今十年过去了,我又获得了一些新的资料,也发现了原文一些不确切甚至不正确的记述。为了矫正错误,丰富文章内容,我对新的资料进行教核疏理,写成此文,兼答一些不同意见。
追寻淑春园的始建年代
淑春园在乾隆四十七年正月改为春熙院,在四十五年便任命了修缮和管理春熙院的官员和园户。淑春园是怎样一座园林,它始建于何时呢?
我们现在见到的关于淑春园的最早记载,是在乾隆二十八年《大清会典事例》卷一一九四载:“乾隆二十八年,奏准圆明园所交淑春园并北楼门外等处水田一顷二十三亩六分三厘,岁征租银三十九两一钱九分五厘有奇。”在同卷记载,北楼门外水田只有一亩七分九厘。这段记载,向人们透露以下信息:第一、淑春园在乾隆二十八年以前就存在,并且归属圆明园管理。第二、淑春园园域广阔,园内水田就有一百二十多亩。这与康熙帝第三子允祉赐园熙春园很相似,熙春园占地七百亩,园内有田地二百多亩。乾隆年间每年收租银数十两。第三、淑春园曾是一座皇家赐园,园主人应为封有较高爵位的皇子。但此园已被内务府收回进行管理。
是什么年代可能在此地修建皇子赐园呢?我们可以查一查这块土地在历史上开发利用的情况。这里在明末清初原是一片大面積的稻田,没有建筑,没有村落,也没有园林。此处往南不远即是明代米万钟的勺园。米氏的好友孙国光,是勺园的常客。他曾经写过一篇《游勺园记》,记载他在勺园北端的一座厅堂眺望园北的实际情况。他写道:“启堂北窗,则稻畦千顷,不复有缭垣焉。此中听布谷鸟与农歌互答,顾安得先生遂归而老其农于斯乎!”明末清初,海淀一带正处于战乱年代,不可能有大型园林的修建。直到康熙二十六年,玄烨长住畅春园以后,为了上朝方便,海淀才逐渐兴起了修建王公大臣宅园的高潮。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正月,皇十子允?以上的七位皇子(皇太子允礽,皇长子允禔除外),奏请在畅春园周围修建赐园。经皇帝诏准,皇四子胤禛、皇八子允禩、皇九子允禟、皇十子允?等四人,在畅春园以北空地修建了圆明园、承泽园、彩霞园等赐园,皇三子允祉 、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佑只好另找地方建园。当时畅春园东北方还有一大片空地,具体地说,就是在弘雅园(原勺园)、佟氏园以北、澄怀园(索额图花园)、交辉园(萼辉园)以东,水磨村、揆方宅园以南,永恩寺、一间楼以西,这一块地面。我们已知,允祉在水磨村东南,永恩寺、一间楼以西,修建了熙春园。那么,在畅春园和熙春园之前出现的这座淑春园,其园主人必定是允祺和允佑二位中间的一位。这符和我们开始时预测的园主人的身份,即是允祺或允佑,在康熙四十六年时修建了赐园淑春园。
我认为,恒亲王永祺可能是淑春园的主人。因为由淑春园演变成的春熙院以至鸣鹤园,后来赐予了道光帝第五子惠亲王绵愉。而绵愉在京城内的赐地,正是允祺之子恒亲王弘升的原赐第。在清代,这种由内务府收回的同一位王爷的赐第和赐园,又转赐予同一位王爷的事例是常见的。
以上只是我的推测,还需要更具体确凿的资料予以证实。
大学士和珅淑春园
淑春园是清代一座占地广阔的皇家赐园。园内一百多亩水田租给园户耕种,如果加上建筑用地和溪流湖泊,占地面积达几百亩。乾隆四十五年,将北半部改名春熙院,成为圆明园的组成部分;南半部仍然沿称原名淑春园,赐给了和珅。
和珅原来的宅园位于圆明园大宫门东侧的善缘庵。这座花园的规模也不算小,有房舍八十六间,游廊四十二间。和珅获赐淑春园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建扩建工程。挖湖 浚河,铺路架桥,取土堆山,建楼造屋,载花植树,极尽奇巧奢华之能事。他先在园东部挖成一座广阔的湖泊,湖中心仿效圆明园的蓬岛瑶台修建了岛上亭阁;又在湖南岸仿效福海广育宫修建了花神庙。他在多处仿建御园内的景观,还在园东南角建起一座钟楼,安置一架巨大的自鸣钟。园内共有亭台64座,建房1003间,游廊楼台357间,和珅为这座新园取名十笏园。
和珅的仕途一帆风顺。他培植亲信,排斥异己,贪腐敛财,成为国内首富和最大贪官。
关于赐予和珅淑春园的时间,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写道:“有些作者提出,和珅得到赐园淑春园的时间应是乾隆四十五年,我以为这不大可能。因其时和珅官职仅为户部尚书、领侍卫内大臣等,其爵职、地位和功劳等还达不到受赏十笏园的地步。”“今北大中部和孝公主的淑春园,与和珅的赐园十笏园,应是乾隆五十四年和孝公主下嫁时,或先后或同时赐予。”
历史资料表明,和珅在乾隆四十一年27岁时,全家从正红旗被抬入正黄旗,即任命为军机大臣、步军统领,四十五年任命为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四库全书馆正总裁,成为官职最高、权势显赫又深受皇帝宠信的朝廷重臣。这一年乾隆帝又将自己最宠爱的掌上明珠和孝公主指婚给和珅儿子丰绅殷德。在此前一年的乾隆四十四年,乾隆已在京城什刹海南岸赐予和珅一大块占地优越的建宅基地。冯佐哲《和珅评传》中写道:“和珅建造新宅第的时间,大致开始于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八月以后,完成在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以前。”按照于赐第后即赐园的成例,于乾隆四十五年再赏赐给和珅一处园林那是顺理成章的事。于是和珅便大兴土木,修建了这座被称为西郊第一私家园林的十笏园,此园在以后仍然沿称淑春园。
有的学者认为:“和珅在什刹海的宅邸和圆明园、避暑山庄附近的赐园,实际上均得益于和孝公主”。認为淑春园中那么多的房舍、游廊,“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和孝公主下嫁时,乾隆帝赐给女儿的”。强调淑春园是赐给和孝公主而不是赐给和珅的,而且赐给二人的是两座不同的园林,“其实,淑春园是乾隆帝给下嫁绅民殷德的和孝公主的赐园,而和珅的赐园是十笏园”。
实际上,当城内的和相府修建时,和孝公主还没被指婚;修建西郊的和相园时,和孝公主还没嫁到和珅家。她是在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才完婚的。未订婚先赐房,未出嫁先赐园,那是不合事理的。而且和相府、和相园都是由和珅亲自规划设计和主持施工建成的,很难说是乾隆帝赐给和孝公主的。淑春园从来没称过“十公主园”,即使在和珅赐死后由和孝公主夫妻独居时仍然称淑春园,这有丰绅殷德诗集《延禧堂诗钞》中的《淑春园牡丹守者剪数朵送至力疾赋比》的诗题可证。在乾隆年间及以后年代中,历史资料和诗文中都称此园淑春园或和相园。例如,样式雷所绘此园画样和所写略节中,都称之为淑春园。嘉庆年间《万寿庆典画样册》中,在集贤院以北也标名淑春园。道光年间的刑部侍郎斌良写过一首《游故相园感题》。同时代的潘德舆吟成一阙《水调歌头 ·游海淀和相旧园》。醇亲王奕譞在光绪年间写了一首组词《中秋后游舒(淑)春园四律》等等。
和孝公主居住的淑春园与和珅的赐园是一座完整的园林,不是分赐二人的两座园林。《嘉庆诛和珅案》记载,嘉庆四年二月十六日奉旨:“和珅园内东段著赏成亲王永瑆 ;西段仍赏十公主十额驸丰绅殷德居住。”这项谕旨证明,和孝公主居住的是“和珅园内”的西段,即淑春园的西段。从此以后才是和孝公主夫妻、成亲王永瑆分别居住的两座园子,即淑春园和成亲王园。
道光咸丰年间,睿亲王多尔衮九世孙仁寿袭爵,成为淑春园的主人,此园也被称作睿王园。
有的学者撰文指出,在长春园北还有另一座淑春园。我不赞成这个说法。清代的淑春园位于圆明园南侧今北京大学北部,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清代宫廷为皇家赐园命名是一件严肃认真、颇费斟酌的事,不会在圆明园南侧有一座淑春园的情况下,再在圆明园北侧另命名一座重名的淑春园。人们找不到任何一件确凿的历史资料来证明长春园北有一座淑春园。因为有了淑春园才有春熙院,没有淑春园就没有春熙院。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未完待续)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原主席、著名史地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