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莉梅
【摘要】目的 对抗氧化、抗血小板和降脂三联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腦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64例,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并且分别采用抗氧化、抗血小板和降脂三联疗法和常规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观察及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斑块面积为(0.50±0.41)cm2,对照组患者的斑块面积为(0.66±0.27)cm2,观察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抗氧化、抗血小板和降脂三联疗法应用于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斑块的缩小,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抗氧化、抗血小板和降脂三联疗法;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9..01
近年来,我国脑梗死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作为脑梗死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率也是越来越高[1],能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病情严重的患者存在生命危险,需要我们给予及时、有效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其生活质量[2]。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以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6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别予以抗氧化、抗血小板和降脂三联疗法和常规治疗,并对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如下为我院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64例。将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其中观察组男54例,女28例,年龄59~78岁,平均年龄为(69.5±3.2)岁;对照组男57例,女25例,年龄63~79岁,平均年龄为(68.6±2.3)岁,两组患者全部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同意,并且已将目的、方法、预期结果告知患者。
1.2 方法
在我院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予以抗氧化、抗血小板和降脂三联疗法和常规治疗,方法如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压药及降糖药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对其进行稀释并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次/d,连续
用药14日。患者用药期间若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医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斑块面积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斑块面积为(0.50±0.41)cm2,对照组患者的斑块面积为(0.66±0.27)cm2,观察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以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别予以抗氧化、抗血小板和降脂三联疗法和常规治疗,并对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所采用的抗氧化、抗血小板和降脂三联疗法能够起到更强的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3],非常有利于稳定斑块的状态和逆转斑块的生长[4],所以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斑块面积为(0.50±0.41)cm2,而对照组患者相对于观察组患者来说,难以对板块的生长进行抑制,所以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的斑块面积为(0.66±0.27)cm2,观察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我院认为,将抗氧化、抗血小板和降脂三联疗法应用于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斑块的缩小,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绍发,梁 柯.抗氧化、抗血小板和降脂三联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2):134-136.
[2] 凌 芳,李 强,聂德云,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OPG和MIF水平的变化及PAS三联疗法的干预作用[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12,06(2):26-30.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