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皆强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接种(足口疫苗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从铜山区实验幼儿园小托班随机选取适龄儿童160例进行分组研究,其中80例儿童为对照组,另外80例儿童为实验组,对照组未接种手足口疫苗,实验组接种手足口疫苗,比较两组手足口病发生率,观察实验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手足口病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手足口病发生率为11.250%,实验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但症状较轻,未采取任何措施,三天后自行缓解或消失。结论 儿童接种手足口疫苗可显著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且不良反应较少,预防效果安全、可靠、有效,值得其它地区借鉴及推广。
【关键词】手足口病;预防效果;手足口疫苗;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6..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多由EV71感染引起[1]。主要症状为发热,手、足及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膜炎、脑脊髓膜炎、循环障碍、肺水肿等;其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故手足口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2]。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手足口疫苗为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适用于6月龄至5岁的EV71病毒易感儿童。接种手足口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抗EV71的免疫力,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铜山区实验幼儿园小托班随机选取160例适龄儿童进行分组研究,纳入标准:(1)铜山新区常住人口;(2)年龄18~36月;(3)家长或监护人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严重慢性疾病及过敏体质;(2)发热、急性疾病发作期;(3)对手足口疫苗过敏者。按照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男39例,女41例,年龄18~36月,平均年龄(28.5±7.0)月龄;对照组男童42例,女童38例,年龄18-36月龄,平均年龄(29.0±7.0)月龄。经对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实验组接种手足口疫苗,对照组未接种手足口疫苗,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每1次接种剂量
0.5 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儿童进行主动追踪随访1年,分别观察两组儿童手足口病发生率,按照《手足口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起病急,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部分病例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较明显;咽拭子、疱疹液、粪便中分离出肠道病毒71型(EV71)。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手足口病发生率
实验组手足口病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手足口病发生率为11.25%,两组之间进行统计比较,实验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手足口疫苗接种不良反应
实验组儿童接种手足口疫苗后,7人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4例出现全身反应,其中,低热2例,厌食、烦躁1例,腹泻1例,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3例出现局部反应,其中,皮肤肿胀2例,皮下硬结1例,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手足口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症状较轻,未采取任何措施,3天后自行缓解或消失。
3 讨 论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经常发生幼儿园、托儿所儿童集体感染发病及家庭簇集性发病,究其原因是因为学龄前儿童的免疫组织及器官发育尚不健全,免疫功能较低,对外界环境的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较弱,故足量、全程接种手足口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提高儿童生活质量,保障健康茁壮成长[4]。
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接种手足口疫苗后,手足口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症状较轻,未采取措施,自行缓解或消失。上述两点充分说明儿童接种手足口疫苗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及可行性。
在日常工作中,我站对适龄儿童进行手足口疫苗接种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必须从铜山区疾控中心采购疫苗,在疫苗运输、储存、接种时必须严格按照冷链技术的要求规范进行操作。(2)加强接种人员的岗前培训,掌握手足口疫苗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接种剂量和部位。(3)接种前,让家长认真阅读并填写手足口疫苗知情同意告知单,使其了解手足口病的有关知识,提高配合接种疫苗工作的依从性。(4)接种时要仔细核对疫苗生产批号、有效期及接种卡,予以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每次注射剂量为0.5 mL,间隔一个月接种二剂次。(5)接种疫苗后,要留观30 min,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嘱其家长回家后让儿童适当休息,多饮水,不做剧烈运动,防止儿童抓挠接种部位,当天不可洗澡,以免造成感染。除此之外,幼儿园要坚持每天晨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对室内空气、餐具、玩具进行消毒。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避免带孩子到公共场所,要给孩子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增强孩子体质,提高抵抗力。
综合上述分析,儿童接种手足口疫苗可显著降低手足口病发生率,且不良反應较少,其预防效果安全、可靠、有效,值得其他地区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 敬,陆敏樱,童 琦.等.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5):16-17.
[2] 王坚英,朱火明,陈亚琴,等.浙江省仙居县589例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6):708-709.
[3] 科技部:我国自主研制儿童手足口疫苗上市-《网络(http://www.nipso.cn/onews.asp?id=31068)》,2016,03-31.
[4] 李秀梅.浅谈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7):287-288.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