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灵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和转变,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的学则成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合作。
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优化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很重视数学教学的导入环节,通过实践,使数学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问题导入新课
在新课导入中,以导为主,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中,在学生遇到不能通过数方格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通过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卡片和剪刀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换成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通过剪拼后组成什么图形呢?来导入新課,通过具体实践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凭借实践操作的经验找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及乐趣。
2. 故事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变好 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容积”这一内容时,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乌鸦喝水》的动画故事,通过把石子放入瓶中水位就会上升,乌鸦才能喝到水的道理,引出“容积”这一概念,从而为学习容积的相关知识作好铺垫,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悬念导入新课
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比的应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一个公司的董事长有甲乙两个助手,每月两人工资总额是12000元,甲助手工作量占3份,乙助手工作量占2份,董事长按平均分的方法发工资,你认为合理吗?生:不合理。师:你想知道怎么分才合理吗?生:想知道。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后就迎刃而解了,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学习本节课知识,再让学生解答去悬念,让学生在解答中获取成功的喜悦。
二、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乐于探索
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对学生的爱带进课堂里、融入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上课伊始,我微笑着对同学们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分几个回合,请大家畅所欲言,不论对错,敢于表现自己那就是最棒的。”这样轻松的话语使得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们积极动手实验,测量圆片的周长、直径,快乐地和其他同学合作交流,探究规律,当进行到猜一猜、估一估、算一算时,同学们整节课都在欢乐、和谐的氛围中展开着,我也乐在其中,与他们真诚地交流,一起动手发现、探讨有关圆周率的奥秘,验证得到圆的周长公式。
三、要敢于放手,促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
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地学。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出示一个圆,然后以圆半径作为正方形的边长,以圆心为顶点画一个小正方形,让学生猜测一下,圆的面积大概是小正方形面积的几倍?有的猜2倍多一些,有的猜3倍多一些……学生众说纷纭。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说明你的猜想是合理的?有的学生用这个小正方形来量已知圆,得不到结果就失败了,有的学生把圆平均剪成4块,再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还是不行。有的学生想出剪的份数多一些,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就更接近,减少了重合与空隙部分等等,教师给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小组合作,从而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当实现了角色的彻底转变后,教师上课轻松、学生学习快乐。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真正地喜欢,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 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