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梓荣 李浩瑜 杜凯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财政收入较低,投入的教育硬件设施建设资金有限,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导致贫困地区教育严重滞后,使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要明确精准扶贫开发的重点,彰显教育在扶贫攻坚战中的作用,努力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加大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增加适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提高贫困人员的综合素质,增长贫困人员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地区的贫困问题。
为做好本课题研究,笔者到广东省57个精准扶贫村及汕尾陆丰地区实地调研,收集和整理大量真实有效的数据。通过调查问卷法、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共收到621份有效问卷。通过分析国家相关资助政策在广东贫困地区贯彻落实情况的现状,拟研究将广东新时期精准扶贫与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相结合,从思想、教育等方面为新时期定点帮扶村适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建议。
一、定点帮扶村适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现状
为帮助贫困村学子完成大学梦,笔者利用2017年寒假及暑假分别到广东省57个精准扶贫村调研,收集和整理大量真实有效的数据的基础上,再次到汕尾市陆丰市开展进一步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陆丰市四所高中向19个镇134个村的学生和家长展开调查问卷填写活动,共收到589份调查问卷。其中,由学生填写有效的调查问卷数为416份;由家长填写有效的调查问卷数为148份。又采用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重点考察了陆丰市金厢镇望尧村、洲渚村、桥冲镇白沙村、潭西镇潭西村。陆丰市19个镇的调研数据见图1。
根据调研所得数据发现以下现状:
1.陆丰是省列入12个扶贫任务较重的(县)市之一,该市286个行政村共有相对贫困户19195户73190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1607户56984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7588户16206人。部分家长无法承担接受高等教育的昂贵费用,导致适龄学子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部分贫困村都属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部分贫困村还处于靠农耕收入维持家庭经济。
2.大部分贫困村落的教育资源有限。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贫富地区师资力量差距过大。许多贫困村里都没有开设小学,设置初中的也寥寥无几,导致贫困村里的小孩要长途跋涉到镇中心的学校上学。
3.部分贫困村民认为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并不能为其家庭带来经济收益,反而教育支出会成为家庭的经济负担,倒不如让孩子提前投身于工作岗位中,也就是“读书无用论”的观点;部分村民有“穷自在”“安贫乐道”的思想,甚至部分村民存在依赖国家各类扶贫资助补贴来维持生活物质需求的观念。
二、阻碍定点帮扶村适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原因
(一)教育资源方面
1.贫困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前贫困村里用于教育事业的可分配资金不充裕,甚至有小部分村落将此资金用于其他用途,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适龄学生因教育资源缺乏而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使得陈陋观念得不到纠正,继而走上辍学从业的路。
2.国家资助政策没得到很好的落实
据了解,高等教育学费和生活费等教育支出问题无疑是贫困学子心中最大的负担。一方面他们不了解国家资助政策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也不了解高等院校为贫困学生提供的“绿色通道”缓交学费、奖学金和助学金等助学途径。在本次调研过程中,笔者通过政策宣讲和走访了解到有76.44%的学生认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有一定的难度,甚至有9.62%的学生认为根本就申请不到。通过宣讲,有部分学生仍表示不考虑国家助学贷款,觉得申请手续太多,审批时间过久、麻烦。如果有机会上大学,有37.02%的学生选择向亲朋好友借钱,42.79%的学生选择打寒暑期工等勤工俭学的方式去筹备下一学年的学费。而对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助学金、缓交学费等概念比较模糊。
(二)思想观念方面
1.家长的教育意识薄弱
村民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陈陋观念仍然是导致贫困村适龄学生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因素。部分贫困村民认为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并不能为其家庭带来经济收益,反而教育支出会成为家庭的经济负担,倒不如让孩子提前投身于工作岗位中,也就是“读书无用论”的观点;部分家长的态度不坚决,表示对于读大学这问题,没有经济基础去打好这场“教育深造战”;还有大部分家长的惯性思维认为孩子所考的学校若非本科大学都等于无用,他们认为读专科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专科的学历对于孩子的发展无太大用处。部分家长除了有“读书无用论”观念之外,还有重男轻女陈陋观念,在实地访谈中笔者发现有些女生刻苦学习,自己的前途却险些被家长的“重男轻女”观念扼杀。
2.贫困学生的受教育意识不强
因为家长“读书无用论”观念的根深蒂固,在这种陈陋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受高等教育反倒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因而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或中途辍学,提前进入社会工作。适龄学生此时心智尚未成熟,尚未清楚认识到高等教育所学知识对于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三)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和落实情况
为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真实性,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设立咨询点宣讲等形式为大家解答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同时,让前来咨询的学生和家长现场填写调查问卷,并以调查问卷中的每一道题为话题展开进一步的交谈,在不同角度上了解到村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关于助学贷款的问题上,明确且直观地了解“作何选择,为何选择”两个基本问题。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村民们的表述进行数据剖析和统计,结果表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未能在广大群众中落实推行及在教育领域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主要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落實不到位。
1.大部分家长不了解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在了解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这一情况上,对其表示“很了解”的家长只占2.70%,基本了解和完全不了解分别为22.30%和16.89%,而了解很少却达到55.41%(见图2)。从中所得出的数据直接反映出家长对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了解情况,结合访谈发现,绝大部分接受调查的家长、学生都出现同一个问题,即对国家助学贷款的概念理解非常模糊,其中包括贷款的申请方式、贷款的金额、贷款的手续及相关证明材料、还款时期等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相关的事宜。从根本上表明政府或相关部门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力度的欠缺。
2.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知识了解欠缺
约90%的学生在“对不同学历所获的不同补助”及“受理我省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主要银行”这两方面的知识了解十分欠缺。对生源地贷款和高校资助贷款两者的区别完全不理解的百分比高达53.61%(见图3)。显然,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長对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基本定义理解都是毫无概念或含糊不清的,自然而然,不解则不用。大部分村民表示,在涉及贷款的字眼上,都犹如谈虎色变。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都把其等同于社会上的贷款看待而对其表示拒绝或者远离。
3.中学的前期宣传问题
所在中学有无进行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资助政策的宣讲应该围绕学生来进行,而学校则是一个最直接的平台,甚至是中学生唯一能够详细了解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平台。据笔者在2017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统计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65.38%的中学有进行政策宣讲,而31.25%的中学没有进行类似的政策宣讲(见图4)。
4.贫困村民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缺乏了解
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对学业是否有帮助这一方面上,统计结果表明,50.68%的家长认为国家助学贷款对学业是有一些帮助,但仍有较大经济负担,只有5.41%的家长认为是没什么帮助的。据当事人陈述,这主要与学生专业所需学费的金额有关。即同样的贷款金额,对于学生所学专业学费的减负程度各不相同,原因在于每个专业花费不同及家庭所能承受的费用也不相同。
5.政策实施时,信息不对称
当我们问及一些家有孩子就读的贫困人家,大部分村民表示基本都听说过高校贷款,而遗憾的是,大部分村民也未对其深究。根据我们走访的情况,有极大部分村民对“贷款”一词尤为敏感。他们认为国家助学贷款与社会上的高利息贷款没有太大的区别,从而抱着被骗的心态去远离。从这一层面看,这些贫困地区的村民对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基本定义的了解是微乎其微的。而导致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也正是贫困地区对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不到位。
三、拟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对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
基础教育设施是保证教学、生活、生产、体育活动等方面的需要,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但部分贫困村的基础教育设施不足,贫富地区师资力量差距较大,极大限度地约束了孩子们对知识的获取。因此笔者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能针对此现状,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与充实师资力量,让贫富地区的教育不公平现状逐渐消除。
(二)加强思想观念的引导
在国家对助学贷款政策大力宣传的背景下,我们应该从根本上纠正贫困村民“读书无用论”的腐朽思想,正确引导贫困村民向“受教育促进家庭经济增长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方向发展,让村民意识到家庭经济是与家庭成员的整体受教育程度息息相关的。
为了加强思想观念的引导我们可以用以下方式进行改善。第一,树立榜样,把村里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成功人士的先进个人事迹做成宣传海报粘贴在村委会的公告栏,以传播正能量的方式感染村民,从而从内心深处相信受教育给自身带来的优势。第二,定时宣传,村委会和学校制定一些计划,在相应的时间以视频、广播、宣传栏等宣传方式播放“知识改变命运”的真人事迹。
(三)加强政策的宣传
1.政策宣传方式
(1)线下宣传——学生资助宣传队伍建设。建议政府设立国家助学政策宣传机构,以学习国家助学政策为主要任务,培养专业化人员,组建队伍每年定期到指定的区域进行相关政策的宣传,并且让各队伍进行经验交流,最后进行反馈。
(2)线上宣传——完善学生资助信息。区域宣传队伍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线上渠道建立公众号等平台与线下宣传相结合,对政策落实进行具体宣传从而起到引导作用,例如国家助学政策的申请对象、流程等相关问题的解答。
2.拓宽学生获悉政策渠道
(1)学校宣传。笔者建议加大学校方面的宣传力度。学校对政策的宣传是让适龄学生最直观了解到政策的宣传方式之一。通过学校的宣传让每个学子都了解到国家助学政策从而推动国家助学政策的进一步宣传,如可以不定期播放相关宣传视频,由教师向学生讲解政策相关内容等。
(2)村委会宣传。村委会需向村民加大国家政策的宣传,改变村民读书无用的观念。让更多的青年学子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继而运用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推动农村的发展,建设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改善居住环境。同时,村委会不定期开展座谈会,向村民普及政策知识,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获得帮助。
(3)高校进行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实地宣传。各大高校也可在寒暑期组织本校的优秀毕业生代表下乡分享个人经历,以真实事例让村民从根本上意识到受教育程度与家庭经济状况的正比关系,从而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长民.国家助学贷款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浅析[J].财经界(学术版), 2010(5):22-22.
[2]任纬兵.建立和完善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陆丰凝聚各方力量扎实推进脱贫扶贫工作[N].汕尾日报,2016-09-02.
[4]广东省教育厅,中山大学.世行贷款广东省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示范项目(P154621)社会影响评价报告(修订版)[R].2017-3.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