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志军
(大连财经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00)
建筑项目从前期的立项勘察、工程设计、项目施工、招标以及项目的验收与审计整个过程中,均伴随着项目的造价管理问题。项目的造价管理指在统一项目各阶段造价管理目标以及明确各阶段责任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平衡项目的经济效益以及招标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审计单位等多个合作单位的利益,全过程的造价管理逐渐成为建筑项目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而我国的相关实践经验较少,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项目开始到结束过程中各单位在对接过程中出现工程各阶段的造价不同的现象。为了提升我国的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提升建筑行业造价管理的透明度与公平性,推动建筑行业良性发展,论文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中的造价管理策略进行研究。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策略研究人员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理论,随后我国出台《关于控制建设国内工程造价的若干规定》等相关的规章制度,为我国的工程项目造价工作管理提供依据。我国的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主要可以划分为六个主要阶段,其中,每个项目阶段造价管理的主要工作如下:
项目市场调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在市场调研基础上撰写项目建议书并分析项目的可行性,该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项目的投资成本的估算以及项目成本范围的控制。该阶段对项目总体造价的影响超过百分之八十,是进行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工程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式根据需求对工程进行整体设计,该阶段关系到施工过程中项目的整体投入,该过程的成本往往不足总成本的百分之一,但是其对工程总成本的影响高达百分之七十,因此在进行项目设计时需要选择经验丰富且熟悉相关规定的设计人员优化工程流程、降低工程成本。
项目的承发包阶段是项目的投标预算控制阶段,该阶段需要聘请具有相应专业能力的咨询单位对建设项目的标底进行测算,并通过公开的招标挑选合适的施工单位进行具体的项目施工。
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是项目造价管理的重要阶段,该阶段关系整个项目造价管理的控制效果。需要做到施工之前充分了解施工材料以及人工费用等的市场价格、在施工过程中要早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施工成本、需要保证施工之后项目能够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
项目的竣工阶段是施工阶段的后续工作,主要是对项目的施工成本进行核算,并分析施工过程中不合理支出的原因,并总结原因进一步健全建设项目施工成本核算制度,是项目的最后一步。
该阶段属于工程项目的后续工作,是项目投入实际使用阶段,是货币向实物以及实际使用的关键阶段,是企业资本获得收益的重要过程。
为了进一步研究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论文对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中的造价管理问题进行如下总结。
项目市场调查阶段需要充分调研市场上相关项目的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的成本范围、预期收益以及项目风险进行分析。该阶段关系到项目投资与否,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管理者投资的合理性,同时也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一些项目在市场调研立项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不够严谨,成本控制以及分析工作不够全面,仅仅是对项目的工程造价进行比较宽泛的了解,而没有针对具体的工程子项目的成本进行深入分析,导致项目后期成本,例如管理费等,远超过预期成本,导致投资成本收益下降的问题。
现阶段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阶段,企业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项目方案及图纸设计上,很容易忽视该阶段在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中的重要性。一些项目很容易忽视了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该项目中,工程设计阶段对整体方案进行了十分明确的设计,但是在建筑材料选择、建筑结构细节等工程造价相关的工作处理十分不严谨,尤其是一些设计在施工中难以操作,导致施工中需要进行建筑结构的变更,这种建筑结构的变更,将拖慢施工进度造成成本的增加,影响工程造价管理效果。
承发包阶段是决定项目建设质量、进度、造价的关键阶段,现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基本都是采取招投标方式来选择施工单位,而缺少完善的招标管理制度。在进行评标的过程中,目前所采取的原则就是低价中标原则。一些项目在进行招投标的过程中,也是选择最低价中标方式决定中标单位,将重点放在了商务标的对比上,却忽视了对技术标的选择与考量。所以导致该中标单位施工技术与管理方式都较为落后,进而使得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都受到了影响。这些影响实际上都会转化为工程造价的提升。
上述几个内容所阐述的问题基本上都集中在建设项目实施前期,除了上述问题,实际施工阶段的成本占据总成本的比例最大,项目的大部分设备、材料、机械以及人工成本都集中在该阶段,额外的费用增加是该阶段工程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一些项目中,由于监理机构不够完善,并且监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监理制度存在漏洞,所以导致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控制存在问题;第二,项目的施工单位由于投标报价较低,所以在施工中通过各种手段产生了大量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以及洽商,导致出现了较大的额外增加费用。
项目竣工阶段也存在着影响工程造价控制的问题,一些项目结算审查人员专业能力不够,对一些隐蔽工程及已经无法取证的工程发生情况无法进行专业的判断,使得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出现了局限性,这对于整个项目造价控制是非常不利的。一些项目的后期结算是由报价较低专业资质较差的造价咨询单位完成的,而该咨询单位的实力欠缺,并且由于施工过程中的洽商变更等内容的不完善,导致在工程量上与实际用量有着较大差距,并且在施工内容清单综合单价的确定上也缺乏经验,从而导致项目成本的上升。
论文对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改进策略进行分析。从建设工程项目的市场调研立项、工程设计、承发包、项目施工、竣工以及转固等过程提出以下具有可行性的完善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策略。
在项目市场调查阶段,需要强化项目准备工作并从以下几点来进行造价控制:第一,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收集基础资料,对工程的投资进行科学预测,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第二,认真编制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是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同时也是项目决策的根本,因此要保证投资估算内容的准确可靠,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将投资估算细化,对各种可能影响工程造价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考虑。
工程设计阶段需要明确设计阶段责任对象,想要在该阶段保证造价控制的有效合理,需要保证以下内容: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以及建设单位的综合效益,其次是提高设计单位的专业水平,设计单位的专业素养将直接关系施工图的完善程度,最后强化设计责任意识,做到每个设计环节与具体责任人对应,方便项目出现问题时的追责,进而提升建设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相关工作人员的造价管理意识,提升投资的收益能力。
项目的承发包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投标管理工作。第一,提高投标报价的准确程度,在保证图纸准确的基础上要保证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在依据国家相关计量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工程量的准确,避免对投标报价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第二,对商务标进行评标的过程中,不能将最低报价作为首选对象,还要对商务标中的内容合理与否进行衡量,避免选择为了中标而恶性压低报价的投标单位;其次不能将商务标作为唯一标准,还需要对技术标进行评比,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以及施工进度等内容选择施工技术最强的施工单位。
项目施工阶段需要加强成本监督工作,因为施工过程是将图纸内容落实到实际的过程,而且施工阶段往往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所以在该阶段进行科学的造价控制十分必要。在施工阶段,首先要减少洽商变更以及现场签证的发生,严格控制施工单位的现场施工情况;其次,要提高监理单位的专业水平,保证监理单位能够对施工质量、施工内容进行严格的控制,第三,提高对突发情况的控制水平,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碰到气候原因、自然环境等多方面不可控因素的发生,为了避免这些因素造成较大的造价消耗,需要制定详细与全面的应对计划,对每种突发情况进行事前预测。
项目的项目竣工阶段需要总结经验并完善工程审计责任制度,该阶段的造价控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由专业造价咨询机构实施,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要对工程预结算内容进行认真仔细的审查,尤其对于预算中工程量及价格方面的内容进行认真核对,排除预算中额外多算的工程量与实际不符的现场签证、洽商变更等。同时要强化对合同的管理与审阅,制定合约逐项审查制度,保证合同内容的科学有效。
论文以某建设项目为例研究论文提出的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策略的效果。某项目经过市场调查阶段,根据某建设工程的建设以及使用目标,由于上海某公寓项目与某建设项目功能均为住宅、建筑主体结构类似、基本设施类似以及地下车库结构类似,决定以为该公寓项目为模型进行项目的建筑开发成本估计。项目根据2016年市场建筑材料价格较模型项目高以及项目主要为满足上班族居住的使用功能,与模型工程项目主体工程造价提升10%,装修造价提升25%。该项目的投资与设计概算差在项目设计的合理范围内,项目的前期市场调研以及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成本控制科学合理。项目的承发包阶段某建设项目邀请行业能专业能力强的咨询单位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制,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以及表格写明项目的招标清单、合同条款、技术要求、设计图纸及付款方式等。项目施工阶段明确项目的施工进程,挑选专业的监理公司进行项目的监理工作,明确施工各个阶段的成本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项目变更情况的责任人。例如:施工过程中发现一根主梁的承载力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此时需要相关责任人提出解决措施并承担相应的成本损失。项目竣工阶段核算项目的技术指标以及各项合同条款,该工程在施工阶段材料与设备的交割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运用论文提出的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策略,工程的造价成本被有效地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建设项目全过程中的造价管理是一项关系到项目收益状况的工作,同时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因此为了实现更加优化的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管理,论文从项目的市场调研立项、工程设计、承发包、项目施工、竣工以及转固过程进行造价管理问题总结,并提出强化项目准备工作、明确设计阶段责任对象、完善投标管理工作、加强施工成本监督以及完善工程审计责任制度等提升工程造价管理能力的策略,解决了忽视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投资决策阶段造价管理不严谨、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存在项目市场调查阶段的造价管理不严谨、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意识薄弱、承发包阶段造价管理制度不完善、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监管意识薄弱以及项目竣工阶段造价管理专业性差等问题为我国的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工作提供具有可行性的理论依据。
[1]杨秋兰.对工程造价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的见解[J].山西建筑,2014,40(29):247-248.
[2]苏冬梅.浅谈如何实现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控制[J].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2013,2(9):99 - 100.
[3]张富平.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控制方法研究[J].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2014,(10):251.
[4]陈建国.工程计置与造价管迅同济大学出版社[M].2001版.
[5]孟磊.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的重要性探究[J].中国房地产,2016,(12): 23-24.
[6]燕彩霞.成本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J].管理世界.2016,(4):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