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博
(阜阳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安徽阜阳 236006)
关键字 卡普哈艺术作品;服装设计;风格特征;设计手法;创新性
本课题以卡普哈的艺术作品为研究对象,在这一特定的风格艺术家的作品当中,寻找创作的灵感,为服装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以后现代主义为媒介,重点研究提图斯·卡普哈代表作品中的艺术手法、造型和色彩等特质形象元素,用元素的提取、转换等方法将它们运用于服装设计之中。
卡普哈的独特创作手法使得他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正是由于他的独特性和丰富的创作手法,对于影响和激发设计师的审美和思维有着很大的帮助。希望能结合时尚的流行元素,从服装的肌理材质、廓形结构等方面,借鉴卡普哈的艺术创作手法,进行服装的创新设计。
作为设计师,如何将其艺术中现有的象征元素和风格特征运用于时装,从而增强设计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创新性,实现时装的结构、空间、表层的构成组合,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和目的[1]。
当代的艺术风格对服装设计创作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艺术作品的特征如何在服装设计中得到更好的表现是研究的目的。现代各种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本文主要针对提图斯·卡普哈这位艺术家作品风格特点在服装设计创作过程中的影响做出研究,如何使艺术特征与服装设计更合理地结合,并将这种创新性的肌理设计手法和解构特点成衣化和时尚化,也是这次课题研究的意义。
国外和国内的很多艺术家的作品风格和特征,对服装设计都产生过影响,有过理论研究,也有过实践创作。设计师的创造源泉更多的是汲取与转换艺术资源的能力。从长远来看,现代服装设计与艺术创新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缺少了创新性,缺少了艺术感,盲目地跟风,一味去追随国际潮流,作品就缺少了个性和民族性。卡普哈虽然没有像蒙德里安、安迪·沃霍尔这些艺术家在设计界的影响力这么大[2],但正因如此,研究这样一位极具独特创作手法和独到思想见解的艺术家的风格特征,在服装设计的创新手法上进行研究性的尝试,也是现今研究元素题材中相对不多的。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更多设计师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位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去挖掘更多的设计元素与创新点,为服装设计提供借鉴。
在研究的过程中,从文献研究入手全面地了解卡普哈的艺术作品特征在服装设计当中的应用;研究分析国内外知名服装设计师的后现代风格设计作品,获取有价值的创作参考资料从而对设计有着启发和借鉴的作用,通过鉴赏、分析以及研究,体会到不同艺术的风格特征。卡普哈的艺术创作手法本身就极具个人风格和创新性[3],在卡普哈的艺术作品当中寻找代表性的风格手法,提取创意元素与服装设计相结合,进行解构,用服装的形象元素的来表达艺术作品。这种与艺术结合的表现形式与传统的方式是有着很大区别的,促使设计师去寻找新的灵感来开拓设计思路,打开思维模式,从艺术风格和理念中提取出于设计有益的创新元素和特点,在服装中得到恰当的表现[4]。
美国当代艺术家提图斯·卡普哈的作品被包括新英国艺术博物馆、新不列颠博物馆、西雅图艺术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博物馆等多家知名博物馆展览收藏。 艺术家的个人创作经历包含了家庭影响、生活教育、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然而,这些因素又受到某个艺术形态和思潮的影响,成为他们的创作风格特征。20世纪,后现代主义兴起,成为影响和形成类似卡普哈这批艺术家的时代背景。
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上的影响越来越盛,比较有代表的服装设计师有薇薇安·韦斯特伍德、约翰·加利亚诺等。英国设计师薇薇安·韦斯特伍德是位“无政府主义者”,极具思想个性的她喜欢在设计中将许多服装之外的元素,例如,塑料袋、香烟盒或者包装纸等都被她拿来“二次利用”,极富装饰主义。约翰·加利亚诺是位标新立异被称为“鬼才”设计师。他思维似顽童,天马行空,设计中常常使用复古的华丽繁复的头饰装饰浓妆异彩富有民族性的衣裙,张扬独特的剪裁,肆意地宣泄着后现代的激情。
受后现代主义影响的设计师还有:川久保玲、亚历山大·麦奎等,直到如今,服装设计师仍然在创作的时候受到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比起空洞无味地设计着服装,设计师其实更应注重的,是服装中的精神文化。服装如何体现艺术,如何给我们带来更多打破常规的创意,以及如何寻求独特的设计理念,这些都是服装带来的精神文化[5]。
卡普哈将上世纪的美国肖像画或者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画像先在画布上进行复制,再运用各种手法来重新构建人物的关系和画面的布局。通过空间关系完成对话。卡普哈擅长尝试各种不同材质和手法来再次创作,他颠覆了原有作品的样貌,用来暗示、指涉那些或许被掩饰,又或许隐而未明的人类历史的过往。透过这些破坏式的创作,卡普哈展现了他对人类社会与历史的批评,也探究了重写历史的动力。
卡普哈的作品多为结构经典为主的装置艺术,幽默中又带着严谨探究的心情。他非常擅长用裁剪、掩盖、切割、弯曲、造型等手法破坏原有的画面,以此显露出另一层面的真实,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完成从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空间的一种互动。种种不按常理出牌的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重新组合成了一种对画布内外隐藏的叙述的认同,让观者开始了关于真相的思考。正如卡普哈本人在介绍他的作品时所说:“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我的目的是要表现我所批判的东西,揭示一些已经失去的东西。”
在卡普哈的代表性作品当中,有几幅让人印象深刻,将油画布撕碎,裁剪,再在画面上遮盖,进行二次装置的这种手法,对人很有启发。装置艺术是一种开放式的利用空间、视觉和材质等各种手段综合艺术的形式。卡普哈的作品有的将画面本身的画布撕碎、扯开,再在画面的局部进行重置;有的则是用另外的材料直接在画面的特定部位进行修饰;有的加入了流苏元素,给服装带来更加多元的变化,使服装更富民族化,更加前卫、个性化。如果能将元素加入到服装设计当中,可以让服装变得更富波普风格和抽象艺术。
卡普哈的每一幅作品都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段对画面进行了二次重置,但是统一之处都是对人物的廓形进行分割或者遮掩。他把画面的局部切割,露出黑人窥探的脸庞,表情无辜、真诚,略带些幽默的意味,引人回味,使得原本画面的主角变成了“配角”。历史上那些道貌岸然的西方名人的形象,都被卡普哈拿来“戏谑”。卡普哈运用多种破坏或者是掩盖等的手法,创造出虚实的空间感,实现二维与三维的对话,表达他通过艺术对种族和历史的探究态度。借助服装的夸大、简洁的廓形,来表达一些幽默感和趣味性,利用服装内部结构来表现局部切割的解构手法,这对于服装设计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借鉴方法。卡普哈的作品呈现给观者的视觉性有一种开放式的想象空间,体现在服装设计的造型上应当更加注重服装的架构感,增加廓形的体积感[6]。
将卡普哈的艺术作品的特征代表性的元素带入到服装设计的创作中来,实现艺术性原创与时尚的结合。本课题从卡普哈艺术作品对服装设计的影响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艺术家风格特征的分析,对设计元素的提取,色彩的搭配,面料肌理的创新,服装造型及款式的设计,实现对服装设计的精神层面的个性追求和满足。一位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要有创新的设计理念,还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熟悉面料与结构及缝制工艺等专业技能,才能够有完整的作品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