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浅析

2018-03-31 20:21:08李志兰
四川水泥 2018年3期
关键词:建筑评价利用绿色

李志兰

(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

地球上丰富的各种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纵观人类生活环境的发展史,均在消耗地球上各种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人们曾在 1964年提出了“未来主义建筑宣言”,在这个宣言中鼓励人类建立都市生活模式,这是有史以来最浪费资源的一种模式。截至1970年之前,市场都沉浸在鼓励消费、刺激建设的状态之中。在这个阶段,建筑设计以全面机械化、设备化的模式为目标进行设计和实施,力求实现全玻璃的建筑外观、全天候的中央空调、全天候的热水供应、夜不熄灯的全面人工照明的设计,这种设计理念使得地球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终于在1970年发生了两次世界能源危机,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及高度重视,从而产生了建筑节能的意识。特别是在1973年发生的石油危机,使人们更加意识到节能的重要性,自此,建筑界也开始注重“节能设计”。

由于对地不熟资源过度地开采和浪费,不仅产生了能源危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亦受到严重威胁,例如地球升温,雾霾加重等等气候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1993年第十八次国际建筑师协会会议,举起绿色建筑的旗帜,号召全世界的建筑师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职责,发展节能建筑。期望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高效的使用空间,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同时,打造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建筑。

1 我国实施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不但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同时拉动了GDP的增长。但在每次经济高速冲刺的同时,均不可避免地会对能源有迫切需求,相应产生负面影响。

1、建筑能源的大量消耗将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目前,建筑能耗在我国的能源总消费量中占比逐年增大,已从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27.45%,且还在持续上升,建筑业产生这样庞大的能耗,如果不注重建筑节能设计,将会使我国能源危机加剧,进一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逐年攀升的建筑能耗成了国民经济的负担。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

2、急需改善落后的建筑节能现状。在 70年代能源危机后,发达国家就开始推行节能建筑,而我国建筑业却未对此引起足够重视,在大量开发建设的同时忽视了节能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导致了如今的落后局面。

3、我国清洁能源的使用率较低,高碳排放的化石燃料仍然是提供能源供应的主力。这些化石燃料的燃烧带来的不仅是能源,同时产生了高能耗建筑和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近几年雾霾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和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存环境的改善已迫在眉睫。

2 构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任何系统的顺利运转必须建立科学量化的评价体系。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也必须建立有效的建筑评价体系保驾护航,才能顺利实施。本文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以及其适用性几个方面对低碳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进行初步探讨。

2.1 时间维度

从时间维度而言,明确了对低碳绿色建筑研究中使用到的时间范畴。就房屋建筑业来说,涉及到其全寿命过程,即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修、拆解到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

2.2 空间维度

从空间维度上来说,其分为两大类进行研究。鉴于建筑工程分类繁多,一方面从新建、扩建、改建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对学校、医院、场馆及工业建筑实施绿色建筑标识的评定。

2.3 适用性

发展绿色建筑不是针对高端建筑,而是针对面大量广、技术适用的常规产品,绝不是高科技堆砌的产品,其涉及的成本增量亦是有限的。例如:节能设计注重建筑体型、朝向、窗墙比,太阳能及地热能的利用;节水注重节水的设备、器具以及雨水、中水的利用;节材注重新产品的开发,提高高性能混凝土、商品混凝土、高强度钢筋、建筑垃圾等的利用率[1]。

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绿色建筑评价既然是一个全寿命过程,那么其评价体系的建立则不可避免地与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息息相关。由此可知,我们应当锁定建筑节能评价项目,选定评价方法,进行理论与实际的对比,了解建筑节能的程度,为提高节能材料的利用率和节能系统的改进提供可靠依据。

3.1 首先建立评价指标:

(1)节地和室外环境

节地指标主要考虑建筑的使用面积利用率,人均居住用地,坡地、荒地及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室外环境则主要从建筑物选址的声环境、光环境、风环境、热环境、交通以及建筑过程中对室环境的污染等方面进行评价。

(2)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能与能源方面的利用主要考虑根据当地地理状况、气候条件,结合先进技术制订先进的节能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达到节能的目的。这方面的指标应从建筑围护结构,照明、供暖、通风、新能源利用以及运行阶段的维护工作等方面来确定。

(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主要从材料的使用及安全性能,材料的节约和回收利用率等方面来考虑。其相应的指标包括就地取材,建筑木材来源、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施工管理等方面对资源的影响。

(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应从节水措施、水资源开发及循环使用几方面来考虑。其评价内容应当包括防管道损漏,防超压、给水的水质,用水计量、非传统水源使用以及运营管理阶段管理制度和记录几个指标,充分考虑水资源的节约和再循环。

(5)室内环境

人们居住的室内环境的健康和舒适程度是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其评价内容应当包含是否有舒适宜人的室内物理环境,是否有益于人体身心健康的室内空气质量及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和卫生环境。

3.2 绿色建筑评定体系的运用

(1)我国目前的评定标准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于2006年首次颁布实施,经过几次修订,它已成为我国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集成了总体规划、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智能、景观绿化、建材、环保等多项专业知识和技术。针对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住宅建筑的运营管理及公共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六个指标进行评定。各大指标的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2)采取定性与定量、评测与实测相结合的方式

量化标准值的选取以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标准或科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若缺少相关标准,又无法提供科学的研究成果,可采取与同类型参考建筑相比较的方式给予评分。

3.3 绿色建筑评定体系的维护

(1)避免过度追求绿色建筑

对绿色建筑的评价,不仅要对建筑自身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从社会系统层面上进行评价。绿色建筑的实施必然要加大成本,若一味的追求建筑的绿色指标,虽然实现了评分很高的绿色建筑,却得不到有效利用,若其绿色未能真正对社会造成贡献,则反而占据了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应加强对绿色建筑的高效性和适用性的评定。

(2)进一步对消费者的需求和使用进行评价

在对建筑设计与施工阶段进行定量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们在房屋居住和使用状况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减少设计目标值和实际使用值的差距。

(3)加强对评估结果的监督

某些房地产开发商为加大楼盘促销力度,会加大成本获得“绿色建筑”,“节能住宅”和“生态住宅”的标签,而随着建造成本的增高,是否能真正实现绿色建筑,在绿色建筑评估的同时,更应该加强绿色建筑实施过程中的监督。

4 结束语

我国在绿色建筑评价技术上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相比于与国外相关的先进评价标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需引进节能新技术的降低耗能,另一方面通过对评价体系中的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加大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相信通过国家政策支持和激励,在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充分运用之下,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有效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使人们的生存空间会更加绿色、环保、节能和优美。

[1]《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猜你喜欢
建筑评价利用绿色
绿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基于健康光环境设计运维的WELL建筑标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较分析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中等数学(2022年2期)2022-06-05 07:10:50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上海市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
江西建材(2020年4期)2020-02-15 13:40:05
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角度分析暖通空调设计方案
制冷(2019年2期)2019-12-09 08:10:20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再造绿色
百科知识(2008年8期)2008-05-15 09: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