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五一口号”与新中国政治制度的确立

2018-03-31 20:14李仁质佟舒眉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人民团体人民代表大会民主党派

李仁质 佟舒眉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北京 100081;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100048)

今年是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建立新中国的号召,开启了新中国政治制度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新篇章。这是中国革命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值得纪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情。

长期以来,人们纪念、研究“五一口号”,无论是相关会议的内容,还是纪念文章、研究论文,大都是从多党合作制度的角度出发。实际上“五一口号”的内容和历史意义远不止于此,从更高更宽广的角度和视野来看,“五一口号”已经描绘出了新中国政治制度的蓝图,奠定了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石。

一、从“五一口号”到新政协会议,中共中央已初步描绘出新中国政治制度的蓝图

(一)“五一口号”的发布

1948年上半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并在各个战场上相继取得胜利,国民党的专制统治行将被推翻;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新政权的历史任务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解放战争局势的发展,促使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站到反对美蒋反动派、同共产党携手奋斗的立场上来,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向中共中央建议,尽快成立全国政权机关,一起推翻国民党独裁政权,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

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高度重视爱国民主人士的建议。1948年4月27日,毛泽东写信请刘仁转告张东荪、符定一,邀请他们及许德珩、吴晗等民主人士来解放区参加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会议,讨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和关于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合作及纲领政策问题,会议名称拟称为政治协商会议。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召开(又称城南庄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经毛泽东修改后的《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通过陕北的新华社正式对外发布,同一时间,新华广播电台也进行了广播。口号内容共23条,其中第四条、第五条发出了“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1]可以说,这些内容已经初步提出了新中国政治制度的构想。

在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的次日,毛泽东致函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和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沈钧儒,提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党派和原则、实施步骤等,对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第五条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他在信中说:“在目前形势下,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订民主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业已成为必要,时机亦已成熟。国内广大民主人士业已有了此种要求,想二兄必有同感。”“但欲实现这一步骤,必须先邀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一个会议。在这个会议上,讨论并决定上述问题。此项会议似宜定名为政治协商会议。一切反美帝反蒋党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均可派代表参加。不属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反美帝反蒋党的某些社会贤达,亦可被邀参加此项会议。此项会议的决定,必须求得到社会各主要民主党派及各人民团体的共同一致,并尽可能求得全体一致。”[2]

毛泽东的这封信,在“五一口号”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团结合作,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政治主张。

(二)“九月会议”的召开使新中国政治制度的蓝图进一步明晰

在全国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的重要时刻,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又称“九月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在谈到未来政权性质时,他指出,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采用民主集中制,而不采用资产阶级议会制。”要“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3]会议指出:“为了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还必须准备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团结国民党区域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于党的周围,并为在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作好准备。”[4]“九月会议”描绘的新中国政治制度蓝图,内容更加具体,轮廓更加明晰。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和召开

“五一口号”的发布是创立人民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动员令。1948年5月,中共中央邀请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民主人士代表到解放区,协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事宜。同年10月和11月,中共代表分别与到达河北平山和哈尔滨的民主人士就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问题进行协商,并达成了协议。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6月l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等23个单位的代表共134人。会议协商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和代表名单,拟定了会议的各种文件草案,确定了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日期和议程,决定将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毛泽东指出:“必须召集一个包含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人物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选举代表这个共和国的民主联合政府,才能使我们的伟大的祖国脱离半殖民地的和半封建的命运,走上独立、自由、和平、统一和强盛的道路。”[5]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并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做好了准备。

二、“五一口号”所蕴含的政治制度内容

政治制度是用来解决现实政治问题的,是指政治问题获得了制度的观照,实现了制度化解决的途径。政治制度是现代国家最主要的载体。国家就是由一系列的制度构成的,制度在国家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建立了许多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比如,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这些政治制度在解决新中国的现实政治问题、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系列政治制度,在“五一口号”和此后的中央会议以及中央领导的讲话中都有表述和体现。

作为建立新中国动员令的“五一口号”,中共中央已经对新中国的政治制度作出初步的规划。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5月1日毛泽东致函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和中国民主同盟领导人,9月8日中共中央召开“九月会议”,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召开,一系列的关键词都涉及了新中国政治制度的构想,如:统一战线,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会议,人民代表大会,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些关键词已经完整勾勒出了新中国政治制度的框架。

(一)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五一口号”第四条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6]这一条对新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作了初始表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主要是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广大农民阶级以及其他劳动阶级的政治联盟,即劳动人民内部的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非劳动阶级的联盟。第四条的内容与此基本相同。此外,第四条提到的统一战线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特色。

在“九月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到未来政权性质时指出: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采用民主集中制,而不采用资产阶级议会制。”在这里,毛泽东对新中国的性质、国体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奠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基石。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已经有了实践和理论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一直在领导致力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伟大实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了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抗日战争时期,在各解放区建立了人民政权,并成立了人民代表会议;1949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以及《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文章中,对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作了较为完整的论述。

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根据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组建的。1954年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规定明确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实质,体现了我国国体的人民民主本质。

(二)奠定了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石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密切相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和各民主党派通力合作,经过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革命斗争而建立起来的。因此,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五一口号”第五条“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6]集中体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价值。

“五一口号”发布之后,各民主党派云集响应,在共产党领导下通力合作,展开政治协商,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做好了思想和组织准备。

在前文提到的毛泽东给民革和民盟领导人的信中,毛泽东则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内容,为今天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基石。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经过充分的民主协商,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人民政协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三)提出召集人民代表大会,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标志和具体化、制度化。

“五一口号”第五条明确提出:“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在给民革和民盟领导人的信中,毛泽东再次提出:“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中共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到未来政权性质时指出,要“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这些重要的思想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党派代表、区域代表、军队代表、团体代表和特邀代表五个方面46个单位的622人。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郑重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经济恢复工作,到1952年底,国家政治、经济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轨道,中央人民政府开始筹备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1953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等。这一系列法律制度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充分地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过立法程序,在内容和形式上初步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立法程序的最终完成,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获得了神圣的法律地位,成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五一口号”的发布到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召开,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已经做好了新中国政治制度的顶层设计,为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我们纪念“五一口号”发布,应深入地挖掘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更好地坚持这些政治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人民团体人民代表大会民主党派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县级学会建设与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西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
略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谁最早提出人民代表大会的概念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