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究

2018-03-31 18:09:44杨红玲
三晋基层治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思政政治

杨红玲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0)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面临多元文化共存的现实环境。研究多元文化对高校思政课带来的影响,对提升高校思政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多元文化共存是高校思政课面临的重要环境

教育离不开文化环境的支持和影响,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和实现,离不开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手段、措施对受教育者思想上、精神上施加一定的积极影响,使受教育者思想精神上发生积极的变化如醒悟、开智,增加学识,并增强改造现实社会的能力,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思政教育目的顺利实现离不开一定文化环境的支持和一定的文化土壤的滋养。

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程,必然受到新时期我国社会文化多元化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正视多元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评价的影响”[1]。当前在我国改革的大潮中,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分配制度的调整,以及对外开放发展战略的推行,作为思想文化的上层建筑也随之发展变化。这便形成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局面,展现了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多元文化共存的环境。新时期我国多元文化包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文化、新兴网络文化、外来文化等,其中外来文化包括西方资产阶级文化、西方社会思潮等。

我国多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景。而网络文化的兴起,外来文化的涌入,呈现出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主的文化多元化。文化多元化一方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有着积极影响。但从另一方面看,文化多元化给民族文化带来一定冲击,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不利影响。

二、多元文化对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积极方面

在新时期我国社会多元文化环境中,传统的文化、现代的文化,中国的文化、西方的文化都有各不相同的文化逻辑,文化心理,文化内容。由于各文化内容、思维方式方法的差异,在多元文化环境里,作为主流的社会主义文化可以借鉴、吸收别的文化的精华,促进我国主流思想文化教育的发展、进步。因此,多元文化对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具有积极方面。

(一)多元文化有效拓展高校思政教学的空间

文化多元化及其环境能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发展机遇和契机,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提升思想政治学习的空间。多元文化环境使得学生有条件,有机会接触不同的文化思想、思维方法,拓展大学生的视野。使大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知识,不同文化的思维方法等。同时,多元文化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升,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丰富,拓展教学的思维空间,促进教学实效性。

随着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网络文化的发展、传播和流行,高校教育环境以及学生思想和思维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同文化的存在,展现着不同文化的魅力,而新兴网络文化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效力。一方面网络文化对拓宽思政教育教学的空间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网络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多元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克服思政教学的时空障碍,拓展了学生思政学习的空间有积极影响。

(二)多元文化有力推进高校思政教学的现代化

每一种文化在现实社会中传承、传播和流行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现实的合理性。而该文化得以传承、传播和流行的关键在于自身文化的科学成分、合理成分,这也是该文化持久生命力的根本。新时期多元文化,如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化以及西方一些文明文化的传入,借用网络文化本身和网络文化载体,都一定程度地促进了高校思政教育方法方式的多样化,有力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代化、科学化。

随着网络科技发展,高校网络化、信息化的推进,使网络信息文化流行、发展,一些科学的、先进的思政教学、意识形态教育的理念、方法、思维凸显出来。这些多元文化带来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有利于我们在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提升思政教育的现代化理念,解放阻碍教学发展的方法方式。这有利于我们采取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促使高校思政教学的完善,推进思政教学的时代化、现代化发展。例如,当前借用网络文化和网络科技,在高校思政教学中推行的多媒体教学、微课、慕课等,对思政教学现代化,提升思政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三)多元文化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开拓大学生思想学习的内容和空间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在多元文化环境熏陶和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行为习惯必然随之影响。新时期不同文化观念的交织,相互作用,拓展了大学生思想学习的内容和空间。在多元文化及其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和较好的条件去接触,去认知,去学习多种多样的优秀思想文化内容,以丰富其精神世界,养成良好文化心理。

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体,在认知、感悟多元文化过程中,他们自身的创新意识和隐匿潜能会更好地得到激发和展现,其知识才干也会得到释放、提升。进而,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也会更加宽广,其精神世界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就会变得更加有意义和充实。多元文化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思想潜能的激发,必然有利于大学生正确思想政治意识的养成及其行为活动的规范。

三、高校思政理论课实效性面临多元文化的挑战

一事物对它事物的影响都有两面性,存在有利方面也就有不利方面。多元文化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思政课带来一定的挑战、冲击,构成不利的影响。

(一)多元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正在形成巨大的积极影响力,但也面临多元文化环境的负面影响。高校思政教学在一定的文化环境和氛围进行的,不良的文化环境,势必对提升思政教学实效带来挑战。现实表明,一些腐朽的旧的思想观念通过网络技术对大学生构成影响。同时,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一些人或群体为了自身利益,通过网络传播不良信息、负面信息,构成不良的知识信息环境。另外,西方借用网络技术的优势,以社会思潮为重要内容和载体,传播西方的政治思想、资产阶级的文化,粉饰西方;而对我国先进社会主义政治民主,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诋毁,污蔑。多元文化环境中,一些不良文化在社会中游荡、传播,侵蚀我国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容易形成不良的文化生态。在不良的文化环境中,我国的主流文化的凝聚力、号召力的发挥会受到不利影响。

(二)多元文化对高校主流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政教学的核心内容,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及个人层面概括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文化观念、理想理念。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通过弘扬中国精神,坚定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多元文化一定程度淡化大学生对我国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当前某些腐朽的、落后于时代的文化,对我国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教育带来挑战。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消解我国共同富裕思想的教育影响力,冲击“爱国”、“敬业”等核心价值思想的感召力。新时期多元文化里的不良成分对我国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不利,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学产生负面的影响。

(三)多元文化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高校思政课核心的、根本的价值追求是引导大学生认知我党风雨兼程的不朽历程和辉煌成就,激起爱党、爱社会主义、爱国的情怀;深刻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方位,激发大学生树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并把理想的追求化为现实努力学习、将来勤勉工作的不竭动力。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和培育需要现实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土壤。在新时代多元文化环境里,我国核心价值观教育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多元文化中一些负面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如一些传统男尊女卑观念、专制思想,西方思潮承载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观念,当下市场经济中滋生的唯利是图、拜金主义,等等,这些都与我国核心价值追求不一致或背道而驰的,必然影响大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养成。

四、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路径

大学期间是培养大学生正确政治思想观念的重要时期。在多元文化环境和氛围里,高校思政课应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积极倡导主流价值观,充分汲取多元文化里优秀合理成分,注重错误思想思潮的批判,以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主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须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把握根本的教育目的,即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目标。这涉及教育的基本价值导向和追求的问题。高校思政教育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高等人才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是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服务的,是为人民大众的美好生活提供理想蓝图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为主导,为社会主义服务。在高校思政教学实践中,应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整个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环节和方面,使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成为培育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根本内容和主要方面。崇尚社会主义理想,高举我国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应是高校思政课的根本价值导向。让社会主义的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明文化,社会和谐,爱国敬业,诚实守信等主流价值观成为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主导下的思政教育,使高校成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让思政课成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使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沿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批判地吸收多元文化

在坚持高校主流思想文化的前提下,思政教育应体现思想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开发学生思想文化的创新能力和拓展能力。建设、培育良好的思政教育生态环境,使多元文化中正面的、积极的思想成分、价值观念成为培养大学生价值观的优良土壤和丰富养分,使多元文化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方面为思政教育所吸收。众所周知,多元文化杂多,优秀与腐朽并存,传统与现实共在,进步与退步交织。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育站稳立场,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去辨认,去取舍多元文化。具体来说,一方面,思政教育应在多元、多样的文化中汲取有益内容,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多元、多样文化得以传播、流行的方式方法,以及传播途径和载体,为丰富、完善思政教育的内容、载体及方法服务。高校思政教育通过借鉴、吸收多元文化的积极成分,以培厚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根基,强化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流地位,提升思想教育实效。

(三)注重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政治思想观念

物质的丰厚,生活的幸福、安逸,如果对人们政治思想方面教育不够,一些人则会出现精神上颓废,理想信念缺乏。新时期的大学生成长、生活在我国物质丰裕的时代,面对文化多元化,而其中一些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部分学生会对我国历史发展、现实生活、未来理想感到困惑;或是向往一个更美好的彼岸世界即西方发达国家。部分学生常常被西方表面的繁荣、富贵所迷惑、蒙蔽,甚至误导。而面对今天中国的幸福生活和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则不以为然。有学者指出,应根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形势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探寻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新方法。[2]例如,可通过比较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今天的中国和西方国家。因此,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善于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讲授好中国的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授好中国的现实国情,以引导学生把握好未来。通过向大学生传播正能量、正价值、正知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政治思想观念,提高思政教学实效。

(四)重视对错误思潮的批判,让学生明辨是非

多元文化环境中,西方社会思潮、错误思潮流荡其中,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环境和内容。西方错误思潮的政治思想观念深刻影响我国主流思想文化的主导性,影响力、凝聚力。在大学阶段,学生涉世未深,对社会思想文化现象一定程度缺少实践的经验,因此,学生们对西方错误思潮缺少一定的辨别能力、认知能力。面对多样性、复杂性的文化,特别是一些腐朽的文化,承载西方资产阶级剥削价值观念以及西方政治文化的错误思潮,一些大学生会感到认识的困惑和不解。为此,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应通过分析、批判错误思潮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本性,批判错误思潮的落后性、反人民性,如“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西方新闻观”等。通过剖析、揭露西方错误社会思潮为西方资本主义,为少数资产阶级服务的价值本性,让学生明辨是非与曲直,认知正义与邪恶,从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辨别能力。通过比较分析,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科学性、先进性、正义性。从而使大学生自觉摒弃不良文化、错误思潮的影响,养成崇尚社会主义,爱国、爱党的政治思想观念。

[1]杨 岚.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评价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5).

[2]邱秀华.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猜你喜欢
价值观思政政治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