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10 年来,“让青少年掌握1~2项运动技能”成为我国有关青少年体育政策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实施以来,至少有5份国家层面的文件提出了这一要求。与此同时,在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也有不少学者撰文表达了“学生上了12年体育课什么也没学会”的忧虑。一方面是政策的频繁强调,另一方面是研究者的普遍忧虑,两者在同一个问题上的重叠,表明了“让青少年掌握1~2项运动技能”是当前青少年体育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有效破解,很可能是促进包括学校体育在内的青少年体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国内相关学术团体为破解此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例如:体育课程标准研制组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模块化”的运动技能学习模式;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毛振明教授开出了“走班制”的“药方”。
作为国内学校体育与青少年体育研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上海体育学院“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团队”认为,评判青少年运动技能掌握程度的“标准”缺失,以及由此导致的运动技能教学“失范”和评价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是导致学生运动技能掌握不力的关键因素。为此,该研究团队于2015年开始组建了“全国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研制组”,并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通过2年多的集体攻关,该团队完成了首批包含田径、足球、乒乓球等11个项目的《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研制工作。
这11个项目的《标准》被上海市质监局批准为“团体标准”,同时被上海市教委全部采纳用于推进学校体育的深化改革。2018年4月15日,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上海市教委主任陆靖、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闵景、上海市体育局副巡视员杨培刚、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会长薛明扬以及20余名大中小学体育专家的共同见证下,上海市教委作为《标准》采用部门面向社会正式发布了11个项目的《标准》。《标准》的发布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得到了行政部门及广大青少年体育工作从业者的积极反馈,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目前,在上海市教委的委托下,上海市学生体协已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标准》的应用实施工作。
作为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的一项开创性成果,《标准》能在多大程度上破解“让青少年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难题,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当然,实践检验的前提是了解《标准》。为此,本刊邀请研制组研究人员对《标准》进行解读。同时,为了让读者从更广阔的视野审视《标准》和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后续《标准》的研制工作,本刊也邀请研制成员对国外有关标准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文献研究。期望通过《〈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的研制背景、体系构架与现实意义》《儿童青少年基本运动技能测评工具研究及启示》这2篇专题论文的刊出,引起广大体育研究者对“如何有效促进青少年掌握1~2项运动技能”之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发表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