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沟通衔接的途径与机制

2018-03-31 12:26吴盛雄周洪珍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体系社区

吴盛雄 周洪珍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13)

一、引言

社区教育作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建设和谐社区、促进社会综合治理的强力引擎。探索构建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沟通衔接的途径与机制,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落实“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发展新理念,更好地满足与适应社会成员的发展需求,在解决学习者个体职业技能养成的同时,提升生活质量与品质,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沟通衔接的价值定位

(一)顺应时代需求,助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

在国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宏观背景下,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沟通衔接,实现不同教育类型、教育层次之间互联互通,对于优化教育结构布局,提升教育内涵,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意义十分重大。终身教育是一种开放、多元、包容的教育体系,强调横向沟通、纵向衔接、整合优化、融通共享,尤其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与共享。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要载体和有效形式,为社会成员的接受教育提升自我提供了良好机会,并实现了在学习时间、空间的弹性扩展。职业教育的教学设施、场地设备、师资队伍等可以为社区教育提供全方位的协助与支持。

当然,在某种意义上而言,职业教育也属于终身教育范畴,在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中责无旁贷、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早在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强调“各类职业院校要发挥社区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的作用”。促进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沟通衔接,既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融通共享,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更有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二)优化教育功能,完善教育结构

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受教育者某项专业技能、知识、职业道德素养,以适应某种社会生产劳动而开展的教育活动。与其他教育类型相比,更侧重于对受教育者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其教育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专业技能人士和技术应用型人才。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缺乏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沟通机制,在国民教育体系的地位尚不够凸显。职业院校还存在着教学实践实训基地不足、社会资源缺乏等实际困难。虽然社区教育是一种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建设的教育活动,初步具有职业发展和休闲教育的双重性,是最接地气的平民教育,但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定位尚未明确,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仍力不从心,还面临着管理体制、资源供给、师资队伍、政策保障等诸多难题。因其“资源匮乏”,特别是“人才匮乏”,成了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探索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实现“职业教育社区化和社区教育职业化”,有利于解决二者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实现教育类型的延伸与落地,深化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内涵,推进两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畅通学习通道,满足社会成员多元化选择

随着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以“学历至上”为主导的传统教育理念逐渐被颠覆,社会对于专业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个人成长、个体综合素质提升等终身教育理念渐成社会主流,获得社会认同,个人终身学习成为一种新业态。社会的开放性与学习者多元化的学习诉求,驱动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学校教育也为社会成员的多样化学习提供了途径和方式。显然,建立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沟通衔接,是契合建立现代化社会教育体系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探索,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专业教育与知识教育之间实现了一体化和多样化融合,形成一个满足人全面发展、贯穿人一生的社会教育体系。

三、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衔接的可及性

(一)趋同的办学理念为沟通衔接提供了可能

当前,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国民教育类型一样,都具有一些显著共性,即社会公共产品性质和正外部性,以政府投资兴办和市场有效介入相结合的形式,强调了政府在职业教育的主导地位,也明确了要以发挥社会力量、市场调节的方式实施,其办学宗旨是为了满足人们终身教育的需求和社会对于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要。而社区教育是以政府主导的教育产品,其社会公共产品的特性尤为明显,其注重“个体发展”的理念与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不谋而合。对完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历非学历融通衔接,拓宽社会就业渠道等大有裨益。

另一层面,终身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是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在现阶段,终身教育理念已扎根于各类教育形态中,成为各类教育形式的目标宗旨。我国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不仅要搞好职前职业学校教育,还要重视职后职业培训,实际上,已经把发展学校职业教育和社区职业培训紧密地联系起来,提升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质量,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实践中,社区属地的职业教育在分担社区教育重担、化解社区教育发展难题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打通二者的沟通衔接通道,将使职业教育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能承担社区教育文化引领、技能提升等使命,向社区居民传播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态度和技能,帮助社区居民实现全面,自由发展。

(二)互补的办学资源为沟通衔接创造了条件

当前国内各类教育形态间的教育活动、教学管理都自成体系,各体系间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标准尚未统一,缺乏良好的衔接、沟通与共享机制,造成资源建设重复。职业教育的课程资源注重技术性、实用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操性,在社区教育过程中,面向下岗职工再就业、新市民、新型职业农民等人员素质培训,可以共享应用职业教育的职业技能提升类的课程资源;此外,职业教育的教学场地、师资、教学实训基地、教材等资源也可以为所在地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的共享服务,这也是当前社区教育面临的“短板”。另外,我国社区教育蓬勃发展,社区成员基于职业发展的需要,可以在本社区接受职业教育,以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实现两者之间的衔接沟通,将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丰富教学形式、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功能与教育空间,提高社会人才培养的效益。

(三)属地化的办学特征为沟通衔接提供了动力

终身教育强调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培养能力,增强人的发展活力和后劲,体现教育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终身教育体系要实现在理论和实践的改革与创新,离不开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共同发展。作为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教育主体,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的发展实际,在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城乡社会综合治理、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在其多维度的发展中也需要由精英教育转向社会大众教育,实现教育资源的辐射、开放与共享。社区教育是区域内的终身教育,属地特征明显,在与职业教育等其他教育类型的衔接共享中,会逐渐调整自身的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并能有机地融合家庭、社区、学校、组织等各类单元,调动各类社会资源,构建起终身教育的社会运行机制,最终实现大众化教育。

另一层面,在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间建立沟通衔接机制,能够为职业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探索建立学习成果的积累、认证与转换制度,畅通终身学习通道,通过探索“学分银行”,发放“市民终身学习卡”等措施,构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四、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沟通衔接的途径与机制

(一)理念衔接,完善沟通与合作机制

实现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沟通衔接,要树立创新的理念和“大教育”的办学思路,将发展社区职业教育作为提升社会管理内涵、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充分发挥国家鼓励先试先行的政策优势,拓展社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亟需培训项目和高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探索建立有特色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理念先行,组织保障是关键,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办学方向,探索建立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同组织,畅通衔接渠道,建立相对稳定的院校社区合作机制,明确双方权利,责任和义务;在学校与社区间建立“统一规划,定期协商,及时交流,灵活调整”的合作制度,建立相互信任、真诚合作的战略关联。尤其要建立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管、以社区教育为主体、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社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与机制。

(二)资源衔接,建立整合与共享机制

相对于学历教育而言,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拥有着更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如何盘活这些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效用,关键取决于沟通衔接的顺畅。因此,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社区教育要主动融入区域内的职业教育,借力职业教育资源开展市民教育,实现资源整合共享。

1.师资人才资源的共培

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教学培训对象有所不同,教学过程、教学形式也有所差异。职业院校在师资的专业化培养、系统化教学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也存在师资来源渠道受限,“双师型”教师占比不高等问题,而社区中大批的“专家能人”、丰富的社会资源,有待于进一步挖掘、盘活。基于发展需求,可以通过调研职业教育、社区教育机构、社会团体中的人才资源,挖掘社区中的专家能人,聘请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共建社区教育人才资源库,联合开展专兼职教师与管理员、志愿者的培训,为区域内的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课程资源的共建

师资与课程建设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社区教育基于松散式的教学过程管理,多元开放的课程设置,导致社区教育机构课程资源建设困难,教学质量提升手段不足。建立资源共建机制,职业教育较为成熟的教育经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可为社区教育提供借鉴;同时,还可激励与发挥社区内能工巧匠参与正规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职业院校通过吸引社区优势资源参与课程建设,实现课程资源建设社会化,社区教育嫁接职业教育已有课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提升融合粘性与契合度。

3.实验实训基地的共享

实验实训是职业教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社区教育的实践体验课程亦受市民热捧,但由于场地、设施设备等因素制约,诸如烘焙、茶艺及实训实操类实践基地不足,导致开课规模、培训群体受限。职业院校与社区教育共享教学实训基地,一是避免社区教育实践基地的重复建设,用好用足社区内的教学实训设施;二是可促进社区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结合,为社区居民的学习体验提供更多的选择;三是利用实训基地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相关技能提升培训效果,提高居民技能素养,解决企业用工难和居民再就业等问题。

(三)需求衔接,培育创新服务机制

当前,信息社会需求大量的以能力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为导向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导致传统学历教育的教学理念、模式、标准、评价、课程、专业成长和学习环境亦随之发生转变,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教育形态中,职业技能型教育可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专业性、技能型应用人才,弥补了学历教育的短板与不足。强大的市场需求,必将极大拓展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发展空间。教育需求导向,服务创新是关键。第一,应建立良好的服务机制,明确将人才培养的标准面向行业、市场,以满足社会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渴求,提高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的功能。第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要根据行业人才的需求,创新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非学历教育资源优势整合的最大化。

(四)保障衔接,健全长效发展机制

社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沟通融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无法一蹴而就,为确保沟通融合的持续高效,良好的保障是基础。一是要健全管理运行机制,健全领导组织,明确工作职责,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二是要完善发展机制,为衔接发展制造有利的社会环境;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可通过发放终身学习券、市民学习卡,通过“学分银行”,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等手段有效地吸引居民参与,提高社区居民受众,关注终身教育成果;四是建立评价机制,制定配套的规章,建立评估、检查及督导等政策,并在实践中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沟通融合的科学规范,持续长效。

总之,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观念,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丰富教育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社区教育体系要转变发展理念,灵活办学,主动适应社会及教育形势的发展,对接职业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最大化地提升教育的社会效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驱动力。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体系社区
社区大作战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我国终身教育制度建设的创新方向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