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
技能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为全面掌握成都市郫都区技能人才队伍状况,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有针对性地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笔者对新形势下郫都区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技能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四川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成都市关于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先后出台,郫都区也结合实际出台了《郫县系列培训就业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
技能人才培育机制日趋健全。一是采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强化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二是成立郫都区校企人力资源暨高技能人才联盟和产业技能人才培训联盟。三是积极引导企业抓好常态化技能培训、校企订单式项目化技能培训等。四是大力发挥技能大赛示范引领作用。多措并举,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健全。
技能人才队伍规模逐步壮大。截至2016年底,全区高技能人才超过2万人,而技能人才总量与“十一五”时期相比,增长了约3倍。
技能人才总体规模偏小。郫都区技能人才总量仍然偏小,企业技能型用工需求较大。在对区内的两所不同层次技工院校调查,毕业后留在郫都区就业毕业生数量仍然较少。
技能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当前,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素质、能力和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郫都区的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新经济新产业存在较大缺口。同时,高技能人才比例较低,具有关键技术的一线技能人才数量短缺。
职业教育存在短板。从实际走访的部分职业院校的情况看,职业培训总体规模不大,面向新兴产业的培训能力不足。个别学校培训途径单一,导致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异。
技能人才队伍不够稳定。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薪酬待遇、职业发展是影响技能人才流动的主要原因。部分企业多注重生产效益,不关注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等问题,成为企业专注创新发展的一大挑战。
技能人才评价机制亟待完善。当前,职业资格改革深入推进,作为技能人才评价主要载体的职业资格大幅取消,一批职业技能鉴定业已停止,在降低就业创业门槛的同时,也对技能人才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问卷调查,区内绝大多数企业主要采取企业内部评价。评价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技能人才职业发展。
构建多元化技能人才培育体系。一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探索开展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满足企业对紧缺技能人才的需求。二要强化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一批适应郫都区产业发展的“高、精、尖”技能人才。三要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四要加快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训实训基地等技能人才培训载体,促进技能水平提升、企业产业升级。
充分发挥技能人才政策激励引导作用。一是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选拔、评价、使用、激励、交流、保障等政策体系,为技能人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进一步强化技能竞赛资助奖励措施,对在技能竞赛中获奖的优秀技能人才,加大奖励资助力度,并建立技能人才库,纳入重点跟踪培养。三是加大对市场化职业培训机构的支持,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实现稳定就业的,给予补贴。
优化技能人才发展环境。一要让技能人才有更多获得感,在岗位、层级晋升和关键岗位使用上优先重用。引导企业采取加薪、津贴等激励方式,让技能人才得到更多实惠。二是要在全社会掀起“尊崇技能”的良好氛围,提升优秀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三是完善工业港、川菜园区等技能人才集中的产业园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让高技能人才留在郫都、扎根郫都、建设郫都。
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一是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二是引导行业协会组织、企业探索建立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多元综合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