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飞
(湘潭市中心医院 411100)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对自身健康问题重视程度的增加,医院的人员流量越来越大,医疗机构的建筑也随之增高,电梯是当前医院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医院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医生和患者都在和时间赛跑,每分每秒都十分重要。由于医院的特殊性,医院电梯不仅承担着日常运输工作,更是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间的重要工具。所以,日常应做好医院电梯的维护保养工作、减少安全事故、加强电梯管理、避免人员拥堵,确保医院电梯的正常运行。
由于医院是人流非常密集的公共场所,所以医院电梯的使用较为频繁。尤其是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家属探望、医务人员上下班、用餐时间等原因汇聚到一起,导致电梯拥堵问题十分突出。电梯在医院当中不仅是运输工具,更是保障患者得以及时救治的重要设施,所以在保障电梯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医院电梯的维保工作十分重要。
据相关资料显示,电梯的安全保障 80%来源于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但是很多患者和家属无法理解电梯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的维保工作,给电梯维保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工作人员在进行维保工作时,可以选择人流较少的时段分批进行维保。我国在2009年经修订后发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规定,每部电梯至少每15日就需要进行一次检查、调整、清洁和润滑工作。另外条例中还根据电梯相关部件的重要性和易损耗程度等因素,对电梯保养时间进行了划分。其中有26项为半个月保养项目、43项为一个月保养项目、66项为半年保养项目、7项为一年保养项目[1]。所以工作人员应根据相关制度每天对电梯进行至少一次的细致巡查,及时发现电梯存在的安全隐患,从根本上避免电梯事故的发生。
医院应聘请拥有维保资质的专门机构进行定期维保。应和维保机构签订严格的委托合同,维保公司日常负责合同内相关电梯的巡视、维保、维修工作;负责电梯和安全附件等相关设备的年检手续办理、电梯紧急情况的处理、电梯管理档案的建立等;维保公司应在医院派遣24小时不间断驻场人员,确保发生问题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处理。
人工巡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检查设备运行中的异响。
2、检查电梯乘坐的舒适性,轿箱是否会产生晃动。
3、检查电梯的制动器是否可靠。
4、检查电梯照明设备与风扇是否正常运转。
5、检查电梯门是否存在异常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梯数量和维保人员也在持续增长中,但是目前大部分医院的电梯巡视工作还停留在人工定期巡视阶段。由于电梯数量和使用量的逐渐上升,在未来以这种管理方法来保障电梯的可靠运行存在一定的难度。医院的日常管理系统、挂号、取药等系统目前都已实现信息化管理,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医院电梯的信息化管理。电梯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实现对电梯的运行状态、故障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控、提前预警、及时报警、远程协助等。当电梯发生故障时可立刻发出警报和调度指令,减少因电梯故障带来的损失,为救援赢得宝贵时间。
给医院备案的维保人员应定岗定责,不可频繁更换。应对维保人员建立完善管理制度,院方派遣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管,确保其工作的有效性。可将相关管理规定纳入合同签订协议,与维保公司经济利益挂钩。如:一个自然月内更换二次或二次以上维保人员,扣除维保机构月承包费用的5%;出现紧急情况5分钟内维保人员不能及时到场扣除相应费用等。
在医院驻守的维保工作人员应服从院方管理,定岗定责不可随意脱岗,确保电梯发生故障时可在 5分钟内到达现场。要做好日常巡视工作和定期相关维护工作并做好记录,确保其他工作人员可通过工作记录了解电梯运行情况。
应加强医院电梯的维护及保养工作,尽可能避免发生电梯事故。应对维保工作内容进行记录,便于后续工作的良好衔接。具体维保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为避免发生机械故障应定期对螺栓进行紧固,并做好电梯主要部件的润滑工作。
2、应结合电梯当前运行状态对其进行分析评估,找到潜在故障因素,并按照维修规范进行维修。
3、为确保电梯安全运行,应对问题配件进行及时更换。
4、要做好电梯的年检工作,做好每月至少两次的保养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医院电梯使用过程中的拥堵时间主要集中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这几个时间段集中了患者就诊、医务人员上下班、家属探望等诸多因素。为化解医院电梯的使用矛盾,医院应设置急诊和手术专用梯,以应对突发和紧要情况,专用电梯内应配备专用电话便于各科室间的及时沟通;可将客梯设置成单双层停靠模式,避免每层一停的情况;医用梯应配备电梯司机对人群进行合理疏导,避免出现拥堵的情况[2]。
应制定完善的电梯保养计划,定期对电梯进行消毒,并做好相关使用和维修等记录工作,便于后续工作的有序进行。
电梯服务人员主要包括电梯司机和电梯维保人员。医院电梯应分为客梯、货梯、医用梯,各医院医用电梯都应配备电梯司机。电梯司机可以维护运行秩序、保障电梯高效运行、调度电梯人流分配,并且电梯司机可以减少患者、医护人员与电梯按钮的接触从而减少病菌感染。另外电梯司机还可以协助医护人员进行病人的运送等工作。
电梯司机是直接面向医患及家属的窗口,电梯司机服务的优劣对医院的整体形象有很大影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心情都不是很好,电梯司机每天又会面对很大的人员流量,所以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与群众发生摩擦。此时,对电梯司机的专业素养是一种考验。电梯司机应学会换位思考,对患者及家属抱有理解的心态,在疏导人员时也应尽量语气温柔、亲切。另外,电梯司机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电梯司机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电梯保养与维护人员的工作更是关系到电梯运转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所以相关部门要定期对电梯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岗位责任感。电梯服务人员可在例会时将近期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讨论有效解决方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对电梯服务人员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考核,提升电梯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老员工产生惰性。应强化电梯服务人员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他们明白自己不仅是在做一份工作,更是医院面向人民群众的窗口。
另外严格的考核制度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可以对电梯服务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管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其经济收益挂钩。例如考核电梯司机的服务水平、投诉率、工作效率、应变能力等。针对电梯维修人员应考核电梯故障率、电梯异常情况是否可以及时发现、保养工作的及时性等。通过以上手段可有效提升电梯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加强电梯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3]。
医院电梯不仅是运输工具,还承担着缩短患者就医时间、为患者提供生命保障的重任。基于医院的特殊性,保障医院电梯的安全、稳定运行,就是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在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中,应强化电梯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服务意识,定期对其进行服务意识与专业能力的培训,并对其工作内容进行考核,从而提高电梯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医院电梯的良好运行,不仅可以缓解医院内的运输拥堵问题,还可以进一步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