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美贵 福建省泰宁县农业局 福建泰宁 354400
鸡白冠病,又称住白细胞虫病,是由卡氏住白细胞虫或沙氏住白细胞虫寄生在鸡的白细胞或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孢子虫病[1]。该病的中间宿主为吸血昆虫蚋和库蠓,临床上以鸡冠苍白、内脏器官和肌肉出现点状出血囊为主要特征。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已呈大面积流行,给养鸡户带来较大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对乌凤鸡白冠病总结了一些具体综合预防和治疗措施,仅供同行和养殖户参考。
鸡白冠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一般以夏秋季多发,在泰宁县4月份就开始有发生,以5~6月份高发,病情可持续到10月。不同品种鸡均可发生,金湖乌凤鸡也是常发品种之一,其中3~6周龄雏鸡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病死率最高可达80%,育成鸡和产蛋种鸡发病后病死率相对较低,但产蛋种鸡感染后产蛋率会下降10%~20%,严重时下降约40%。
金湖乌凤鸡白冠病的潜伏期为6~10 d,发生此病的雏鸡症状较明显,患鸡表现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流涎,精神沉郁,排黄绿色稀粪,有的表现为羽毛松乱,呼吸及行走困难,咯血,生长发育受阻等,出现症状后1~2 d可致死亡。种鸡产蛋率一般下降约10%~20%,产出的鸡蛋蛋壳表面有麻点。发病鸡有明显的贫血特征,表现为鸡冠苍白无血色,还出现零星死亡。
剖检患鸡时可见尸体消瘦,血液稀薄,全身肌肉苍白。肉鸡胸肌可见点状出血囊。肝脏肿大,表面有出血点,有时肝脏上有小米粒大的白色结节。脾脏肿大,呈斑驳状。肾脏表面有出血点或凝血块。肠道充血变红。其他内脏器官(胰腺、肠系膜、输卵管、心脏等)可见不同程度的出血囊。
根据发病季节、临诊症状及剖检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以对鸡冠针刺取得血液进行涂片,经瑞氏染色后于油镜下检出卡氏住白细胞虫或沙氏住白细胞虫而确诊。
1)清除鸡舍周围的灌木杂草,保持环境清洁,不留垃圾死角和水坑。总之,要在每年的3~6月清扫鸡场周围有利库蠓和蚋滋生的环境。
2)加强鸡群饲养管理。包括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2],加强鸡舍的通风换气,降低饲养密度,适当提高饲料的营养,增加维生素、动物性蛋白饲料的用量以及适当添加酶制剂等,保持较好的适口性,以达到增加鸡的食欲、促进消化、增加抵抗力的目的,并经常添加抗应激药物。
3)防止库蠓和蚋进入鸡舍。鸡舍门可安装门帘、窗户,同时在进气口安装纱网等。
4)杀灭媒介昆虫。在3~10月该病流行季,对鸡舍内外喷洒杀虫药物,如舍外可以用0.05%蝇毒磷进行喷雾杀虫,舍内用0.02%氰戊菊酯进行喷洒。
5)在该病流行期间对肉鸡可定期采用磺胺喹噁啉按50 mg/kg体重,混于饲料或饮水中进行预防,但要注意药物的休药期。
1)肉鸡发生白冠病时,可采用如下方案:(1)复方泰灭净,按100 mg/kg饮水混水饮用或按200 mg/kg饲料混料,连用1周。(2)磺胺二甲氧嘧啶,按0.03%~0.05%浓度拌料,连用 3~5 d。
2)产蛋种鸡或蛋鸡发生白冠病时,可采用中成药“原虫清散”(主要成分为黄芩、地榆、木香、白芍、墨旱莲等),每袋240 g可拌料80 kg,连用5 d。
1)鸡白冠病在雏鸡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育成鸡和产蛋鸡病死率较低,产蛋鸡群感染后产蛋率会出现大幅度下降,严重者会下降40%左右。因此鸡白冠病会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杀灭媒介昆虫是预防该病的重要环节,切断鸡跟库蠓和蚋的接触,减少吸血昆虫的存在和进入鸡舍是降低该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根本有效措施。有条件的鸡场可采用全封闭鸡舍来防止蠓、蚋的进入。在消灭昆虫时,可以选在每天库蠓和蚋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即傍晚17~18时进行。
3)库蠓的幼虫一般生活在流动的水沟或水田中,为此,在水系较发达的地区要经常对鸡舍外的草丛或水源进行灭虫。
4)住白细胞虫的发育史需22~27 d,因此,可在发病季节前1个月左右用有效药物进行预防,一般间隔5 d,投药5 d,坚持3~5个疗程,这种做法比发病后再治疗更有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在用药物治疗后,鸡群要配合饲喂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K和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以便增加鸡的止血、造血能力,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抵抗力,促进鸡体快速恢复。
6)对于产蛋鸡,为了避免药物残留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可以采用中草药制剂合理地进行预防和治疗,如用首乌、桂皮、仙鹤草、青蒿、白头翁等按0.2%~0.25%进行拌料喂服。
致 谢 论文在编写时得到江宵兵、李宗农等老师的指导,编写后得到江斌老师的审阅修改,为此深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