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萍, 巴青松, 张慧君, 张海军
(淮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淮北 235000 )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模式也面临着挑战[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2]。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3]。
园艺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该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环节[4]。完善的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加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5]。
本文以淮北师范大学本科园艺专业为例,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多层次实验室开放模式,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等方面,对我院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做法进行了总结。
2015年,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构建立体多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学校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努力建立以“办学特色与社会需求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等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机制。
学校制定并实施《淮北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在部分应用型专业将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纳入专业培养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在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把“创新创业教育”设为公共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列入课表。其中,理论课开设学期为第四学期,学分为1分,实践课程设为4学分,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或行业等举办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国家级或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与科研项目训练,在其中有突出表现者可按规定直接认定学分。另外,还对现有的“劳动”等课程做出相应调整,在“社会责任教育”课程中加大实践时间。
首先,根据园艺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本次方案修订在总学时需要压缩的背景下大幅度增加了园艺专业主干实验课程的学时数,比如栽培学实验从原来的30学时增加为48学时,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从原来的12学时增加为32学时。同时还增加了专业实践、毕业实习(8周增加为10周)等实践环节的学时数。
其次,培养方案中涉及的实践教学是分阶段递进式设置的。以了解和体验观光农业为主题的园艺专业认知实习是在一年级完成,此阶段可以向学生展示现代园艺产业的发展成果和前沿方向,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激发学生对园艺专业的热爱,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个阶段的课程教学实习从二年级到三年级,主要内容是与各主干课程配套的实验课程。其中在二年级下学期还安排了为期两周的野外实习,包括植物学实习和昆虫学实习,该实习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毕业生产实习安排在大四的上学期,要把学生送往与园艺相关的生产企业或学院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实习工作,强化了即将毕业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中青年骨干为重点,加强学科交叉,吸引优秀人才竞聘教学、科研带头人岗位。学院现有博士42人,副教授28人,教授13人,已建立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治学严谨、忠于园艺学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具有创新和团结协作精神,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为了更好地为学生上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校坚持全员参加、专兼结合,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将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教学培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目前学院已组建了以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为主要成员的教学团队,顺利为2016级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为了使大学新生入学后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校从2013级开始实施《淮北师范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学生一进校,学院就为新生选配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为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供多方面的指导。同时本科生导师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突出创新意识培养和实践教育,帮助学生设置学涯发展目标,建立学习、工作、人际等领域的行动方案。
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一个最直接的方式[7],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分层次开放着眼于阶梯式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8]。为了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我院采取多种措施,创造条件,向学生最大程度地开放实验室,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打下了基础。
实验室的开放面向各年级的学生。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课堂教学安排比较满,开放时间以周六、周日和节假日为主。三、四年级的学生课程安排相对宽松,课余时间都可以进实验室。低年级的学生进入实验室首先可以了解实验室环境、增加一些园艺专业实验的直观体验,其次是可以近距离了解园艺专业在各方面的应用。具体的内容可以是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比如玻璃器皿的刷洗、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等。而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可以通过与老师的协商进入课题组,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科研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8]。同时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自行查阅文献,自主进行方案设计与实验。对于实验完成后得到的数据资料可以在征得老师同意的前提下发表论文或者撰写毕业论文。
按照难度主要分为基础型、设计型、研究型3个阶梯。
第一阶梯为基础型实验。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开放,实验内容有几个方面,一是为高年级学生的实验开展做一些辅助工作,比如刷洗玻璃器皿、称量试剂、记录数据等;另外还可以协助实验员老师做一些实验准备,比如采购实验材料、配置常规试剂、实验材料预处理等。通过接触这些常规实验内容,学生能够对园艺学基本概念有所了解、对园艺学基本实验技能有所掌握,从而打好科学实验的基本功[8]。
第二阶梯为设计型实验、竞赛型实验。设计型实验主要是结合实验课里的设计型实验来开展,比如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实验这门课程,有月季的快繁实验。这个实验需要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组织培养基本技术的前提下,自己查阅一些相关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思路,独立完成。竞赛型实验主要是结合学科竞赛开展,比如每年指导学生参与校级、省级植物标本制作大赛。
第三阶梯为研究型实验、创新性实验,主要指的是来自于教师承担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级课题项目以及每年由学生自己申报的校级开放实验项目。
通过实验室的有效开放,园艺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和保障[9]。我院于2013年建成了园艺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涵盖蔬菜、花卉和果树的综合性实践基地。每年的上半年,园艺专业二、三年级的学生会结合自己的课程实验比如栽培学实验和育种学实验等在校内基地进行一系列田间操作,包括翻地、施肥、育苗、铺膜、移苗、栽培管理等。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在校内基地管理过程实行了“模拟承包制”[10]。由实验指导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承包一定量的地块进行园艺植物种植和管理,明确责任义务,并且种植效果跟实验课程考核挂钩。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在积极建设校内教学实践基地的同时,大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11]。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过程中,学院充分利用淮北周边地区有着园艺产品种植传统的优势,目前,与多个从事园艺研究和产品开发的基地签订了协议,已建立了8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其中包括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上海星辉种苗有限公司、安徽拓华农业有限公司、嘉兴市庄安果蔬有限公司、淮北市双健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淮北农药厂等单位的合作。这种长效的合作,为学生搭建了就业平台,激发了学生自主创业的兴趣[12]。
通过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了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园艺专业学生不仅要通过课程学习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科研进展,还应当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3]。我们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让对科研工作有兴趣的学生直接参与到老师的科研工作中。比如每年都鼓励学生组成团队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校级实验室开放项目,获得资助项目的团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实施项目。还有更多的学生参与了教师自己所承担的科研课题。
由于我校研究生培养规模还不是很大,很多老师承担的研究课题的工作开展还是需要较多本科生的参与,这为学生直接参与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另外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使每个学生入学后都有自己的导师,这就能使得学生很方便地了解到学院教师的科研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要进入的实验室。很多园艺专业的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陆续进入到相关老师的科研实验室参与科研活动,多数情况下还可以与学生的毕业论文结合在一起。由教师根据科研方向给出研究选题,学生确定选题以后查阅文献资料,并撰写开题报告,然后根据试验计划完成试验内容。试验内容完成后学生还要独立进行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撰写小论文或毕业论文等。通过这些环节,学生掌握了利用文献资料的方法,提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具备了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
各种竞赛活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参与有较好的激励作用,因此可以以竞赛活动为抓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竞赛活动[13]。
鼓励学生依托学生社团定期举行各种类型的竞赛,比如动植物标本摄影大赛、生物知识与安全知识竞赛、环保手工艺大赛、校园创业计划大赛等。通过组织竞赛,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活动,比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安徽省动植物标本大赛以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对获奖学生提供一定的奖励,从而使参与各种学科竞赛的氛围很热烈。从目前来看,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竞赛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3年,在安徽省动植物标本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多项,同时还3次获得优秀组织奖。在淮北市举行的首届青年创客暨电子商务创业大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三等奖1项和优胜奖1项。
加强园艺专业的实践教学对于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两年来,园艺专业本科毕业生中报考研究生的比例在50%左右,考研录取率在30%左右,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