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纪录片的亲民化道路探析
——以《辉煌中国》为例

2018-03-30 04:52伏阳子甘肃兰州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纪录片

伏阳子 甘肃兰州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一、主旋律纪录片发展现状

主旋律纪录片要完成政治宣传任务,只有让百姓真正接受,宣传的目的才能达到。90年代,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使得人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一味说教和灌输的方式不再能获得普遍认同,主旋律纪录片为了顺应时代进步,开始以“纪实化的”、“平民化的”方式出现,更重要的在于通过轻松易懂的方式,增强收视率,倡导主旋律。例如《毛泽东》、《周恩来外交风云》、《龙脊》、《香港回归》等一大批纪录片以人们较为愿意接受的方式出现,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间接地宣传和表达。

进入21世纪,我国主旋律纪录片一方面重视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航拍、特效、动画、高清等多种技术手段制作。例如《圆明园》通过数字技术呈现了当年圆明园的盛景,以及《大国崛起》用电脑特技模拟重要的历史瞬间,增加观赏性、奇观性;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叙事的大众化视角,让受众有一定参与感、亲近感。例如2015年央视播出的《五年规划》,把普通人的工作生活和国家的“五年规划”结合起来,以他们的视点表现国家的变化。

主旋律纪录片与中国人民逐渐建立起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自豪感相契合,例如反腐纪录片《永远在路上》是中国当下发展必不可少的记录和宣传。以及2017年,为响应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中央电视台播出《法治中国》《强军》等多部纪录片,聚焦中国历史性变革和变化。

但是此类主旋律纪录片在政府资金以及制度的支持下,通常重视政治价值,忽略经济价值和受众。在政策条件有利的情况下,创作者应该将可看性融入到宣传之中,从求产量逐渐改变为寻求质量,吸引受众,融入市场,走亲民道路,是主旋律纪录片的发展方向。

二、主旋律纪录片的亲民化道路

大众对于故事的需求从摇篮里就开始了,在入学前就培养起了对故事的爱好。故事对人们来说犹如拉家常一般亲切且通常作用于人们的内心。以讲故事这种轻松、易于传播和接受的方式来代替过去自然主义刻板生硬的原生态记录,从而丰富了纪录片的表现力。

纪录片的感染力来源于事实而非虚构,我们不能随意的发明情节或者虚构人物、事件。相反的我们需要从现实生活中去挖掘素材。纪录片中的故事是建立在对素材进行创造性的安排而非创造性的虚构。

(一)《辉煌中国》主题与个体叙事的统一

最典型的做法就是宏大主题个人化抒写来观照家国情怀,消解距离感。第一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众多工程,为避免数据的枯燥,该片融入个人故事:工程师夏荔在胡麻岭隧道处理涌泥回流、贵州省凯里市铜关村侗族大哥直播等。以及第三集西藏自治区扎西岗村书记洛措的扶贫故事,在片头展现了扶贫“钉子户”与洛措之间的矛盾,增强了该片的悬念,迅速吸引了观众注意力。

(二)影片中故事的人物和叙述者是同一个人,将自己的个人经历和因此产生的心理活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叙述出来

第五集鼓浪屿年轻的家庭医生杨燕,曾三次参与到居民的紧急抢救之中。杨燕在影片中自述:“调整下,大家好,我的身后就是非常漂亮的厦门鼓浪屿。今天我去鼓浪屿可不是玩的。”以及四川大凉山悬崖村天梯的拍摄者赵明、闽商陈德启、天津城市延时摄影者宋小楠等都是以“我的”视角讲述故事,讲述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见所感,实现了故事性与真实性的有机结合,拉近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该片并非停留在对于个体生存状态的简单呈现上,而是在生动鲜活的个人史中挖掘出恢弘磅礴的时代史,好的故事胜过千言万语,既强化了纪录片的真实感又便于受众接受。因此,故事让纪录片更精彩、更具亲和力。

二、镜头语言、解说词、音乐的相互配合

《辉煌中国》对镜头语言的运用独具特色。该片每个场景都运用大量机位与景别,对作品的构图方式十分考究,使全片镜头的变化丰富且节奏感强,犹如一场视觉盛宴。例如,为了表现宏大的场景,例如拍摄上海洋山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伟大壮观时,摄影师通过航拍、摇移升降镜头相互配合,快速跳切营造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愉悦。展示大型工程的超级规模与壮观震撼。

除了画面的壮丽,《辉煌中国》的解说词也使该片增色不少。该片解说词与画面完美结合。例如解说词将上海洋山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比喻为棋盘,把工程的难度以及码头的工作效率直接告诉观众。解说词与展现自动化码头的延时镜头或对动作进行快放镜头相互配合,视觉听觉都表达出“中国效率”与“中国速度”。

运用多视角切换式的解说策略。传统主旋律纪录片大多以第三人称视角进行宣传式解说,但该片同时运用第一人称情感化叙述与第三人称宣传式叙述。在讲到自动化码头王岩等人,镜头速度放慢,音乐也较为舒缓,首先倾听他们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个行业的速度与变化,再通过第三人称解说词叙述“这些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年轻人已经是中国港机装备智能化的主力”。透露出生活气息的话语以及具有表现力的解说,在潜移默化中引发了思想共鸣。

主旋律纪录片需要注重作品技术层面的质量,注重影片创作中多元素的配合使用,努力追求作品的艺术品位。

三、多元互动的创作理念

(一)内容众筹

每一个人的生活变迁都是中国繁荣路上的缩影,他们都是组成中国成就的强大力量。《辉煌中国》在创作前期就打出了“内容众筹”的概念,如此巧妙地利用了媒体的平民性与互动性,扩大选题视野,该片主创团队从征集到的近万条线索与视频资料中筛选并深入挖掘出具有真实性、典型性与现实意义的优秀资源。例如第3集孩子们抓着悬崖边上的草爬山的画面是摄影师赵明2016年拍摄的,那时还没有钢管梯。赵明第13次来到这里时央视跟随拍摄,这便是众筹内容之一。

(二)创作者应深入走进人们生活、实地考察

除了全民众筹的传播视频资料,本片是8个摄制组历时3个月深入基层、生产第一线,走遍了全国31个省区市,拍摄了近3200个小时的纪实素材,记录下众多珍贵的历史瞬间,采访了108个人物,在上千个成就案例中精选呈现了65个成就故事,展现了五年来最震撼的成就。

编导们应大胆创新,在创作中融进自己的思考和风格,尽可能地让主旋律作品贴近百姓生活,讲述普通人都能体验到的情感与事件。与观众的收视审美取向、实现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亲民倾向”相吻合。

四、人文关怀推进亲民化价值观传播

对普通大众的人文关怀是中国纪录片不能忘却的精神传统,应关注人类心灵世界和生存处境。

(一)影片直接表达人文关怀

在第三集协调发展中解说词提到“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都已走遍,贫困人口脱贫是他最关心的工作之一”并且画面多次展现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贫困人民生活中,他对群众们说道“希望看到你们的生活越过越好,党和政府都关心你们”无疑用直接的方式表达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

(二)通过故事展现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状态

如第3集《协调发展》中洛措劝说罗桑旦达一家易地搬迁的场景。两年来,搬迁者自己不操心的事情,洛措却要替他们操心还不被理解。“我就觉得自己(没结婚)都当妈妈了”。只一句话,她的表情从强装欢笑到掩面而泣。这细节拨动了观众的心弦。因此,纪录片打动观众的,不仅仅是故事,还有故事之外的人情。

五、结语

主旋律纪录片的这种亲民倾向,让我们看到了它的诸多积极面。通过灵活运用数字媒体、深入的前期调研、熟练精准的镜头语言,融入多元互动和人文关怀,既达到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目的,又满足了受众对于优质文化产品的需求。相信未来主旋律纪录片的作品会越来越被人们爱戴。

猜你喜欢
纪录片
超赞的自然纪录片
ROUGH CUT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时尚纪录片的生意经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聚焦《歌剧院》:新纪录片讲述大都会搬迁史
谈短时纪录片的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