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晋瑜 郑州大学
财经新闻评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覆盖全部社会经济生活和与经济有关的领域:狭义则重点关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以及与投资相关的要素市场。一般来说,财经新闻评论是指由传播媒体就现实经济世界发生的客观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的动态过程所发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意见和看法[1],是一种与当下环境紧密联系的新闻形式。
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之际,大量媒体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工具实现了新的转型升级,数字智慧、移动互联、移动智能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传媒图景中的重要特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运用于媒体内部运作的各个环节。数据及时性显示、机器人写稿、信息个性化推荐等智能技术在媒体这一信息媒介工具中的应用日益常态化。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变化多端的网络空间,媒体已经成为以融合提供内容、服务、关系为核心的满足用户多需求的综合服务体。[2]这标志着媒体已经正式迈进了“智媒时代”。
在此背景下,财经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与公众经济生活息息相关,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信息产品,无论从选题视角、分析方法还是表述风格都应该紧紧围绕客观媒介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以此来满足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更高效、精准地接受信息、获取服务的需求。因此本文试图对当下智能媒体所具备的主要技术特征展开分析与探讨,进而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关于财经新闻评论在智媒体时代的发展道路上顺应与坚守的思考。
目前,在新一轮的技术浪潮的推动下,媒体向着人机合一、自我进化、万物皆媒的智媒时代前进。智能媒体利用大数据技术驱动新闻创作,以人工智能实现机器人写稿,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实现稿件的个性化推荐、分发,实现了集材料获取、内容生产、分发传播一体化运作,是其最主要的技术特征。
当前智媒体生态系统构建继续向纵深层次推进,数据已经成为新闻创作新的驱动力和新基点。而其中,财经智媒体以各中新技术为基础开始实现从选题策划到内容生产再到传播推广的智能化。在新闻创作整个流程中数据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数据获取、数据分析和数据结构化呈现逐渐成为财经媒体发展的重要方向。财经媒体已经将大数据技术驱动运用到选题策划、内容生产和分发、效果评估、用户运营管理和数据变现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完整成套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2017年十九大报告已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是现阶段科技前沿最具代表性的技术。在传媒领域,人工智能作为最为突出的革新力量,机器人写稿便是其重要体现。机器人写稿流程分数据采集、数据加工、自动写稿、编辑签发四个环节。技术上通过根据各业务板块的需求定制发稿模板、数据自动抓取和稿件生成、各业务部门建稿编审签发‘三步走’来实现。纵观国内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发展历程,腾讯“Dreamwriter”(梦幻写手)最早出现,第一次将AI(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应用于国内;新华社推出的“快笔小新”则是开启了央媒机器人写稿先河;今日头条的“张小明”更是写稿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了“2.0”的时代。可见基于算法生成的机器人写稿正日趋普遍。
以大数据和智能算法作支撑的内容个性化推荐技术是智能媒体又一重要的技术特征,智媒体将所收集到的公司运营数据、网站信息数据、用户消费数据作为重要资源,通过智能算法分析,实现对每一位媒体用户的精准定位与刻画,为公众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内容服务,内容分发也更具人性化。目前,以大数据挖掘和算法把关来匹配用户需求的内容个性化推荐技术正在趋向成熟。
针对目前智能媒体的主要技术特征与发展趋势,财经新闻评论必需做到与时俱进的同时,仍要坚持其原有的专业化特色,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经济效益与公器职能的双重价值。
在大数据驱动新闻创作的新形势下,智媒体往往有能力更轻易地取得更多的一手数据。如彭博社(Bloomberg),就拥有自己的数据库,可以调取实时行情、金融市场历史数据、价格、交易信息等。而这些一手数据无疑是新闻评论最好的论据来源。赵振宇教授提出要规范应景评论的操作,即对当时情况情势进行评论时,一定要加强事实的核查。[3]相较于在财经评论中采用他人二手数据,一手数据作为财经评论论据更具有可信度和及时性,更能佐证二手数据无法回答的具体问题,同时由于数据有媒体自行收集分析,更为新颖独到的论点往往也由此产生。
机器人写稿尽管日趋常态化,但其写作风格的庸常和人文情怀的缺失仍是其无法回避的缺点,在此情况下,财经评论更应坚持其专业深度与人文高度的有机结合。以第一财经的写稿机器人“DT稿王”为例,作为第一财经资讯和短评写作的得力助手,其生产的内容多为基于数字进行事实陈述并进行简单逻辑分析的文章。在财经领域,对二级市场的监控、经济数据变化的简讯是“DT稿王”写作生成的典型应用场景。但就评论而言,机器人写稿也仅仅能够应用于单点内容的关联生成,把关联专家对基本数据的解读及评论综合起来,生成更全面、更立体、更综合的稿件。面对此情况,灵活修辞的应用,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人性化新闻人物故事描写,以及一种把“人”作为研究分析的主体,把“人”的经济选择决策的优化作为评论写作目的人文视域,财经新闻评论以经济学原理和严谨数据论证为专业内核,以风格鲜明通俗表达为人文情怀的优势便更加凸显出来。
智媒体依据高阅读量和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新闻内容个性化推荐与分发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在内容供给过剩的年代的一种信息筛选策略。在内容过剩的时代,用户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是个耗时耗力的过程,多数人都是拿来主义,希望在不用投入过多精力的同时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财经评论作为一种受众群体特定化程度较高的信息产品,精确定位需求高契合用户,实现精准内容推送,是其占有更多潜在注意力市场的不二法门。与此同时,还需明白内容个性化推送是传者与受者、媒体与用户的双向选择。传者坚持自身评论的特色与风格,为自己定制标签,也同样是潜在受众找到并持续接收评论内容的关键因素。如华尔街见闻的财经评论注重快速全面专业的金融数据和信息;虎嗅网的评论更关注创业创投圈的动向,二级市场涉及较少;彭博商业周刊选择的是高端路线,侧重深度评论。受众便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偏好更精准的享受到内容个性化推送的带来便利。
智媒时代的人与机器并不对立,而是相互依赖、共生合一的,智能化机器、智能物体将与人的智能融合,共同作用,构建新的媒体业务模式[4]。同样财经新闻评论与智能化也并不对立,智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财经评论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顺应时代的发展,紧跟媒介与受众的需求;坚守评论的初衷,保持专业特性与人文视域,维护好自身的风格特色,财经新闻评论也将在智媒体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