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钧懿 贵州民族大学
近十多年来,中国动画的产值不断增加,从2000年的一百亿增长至1000亿人民币。其发展速度与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已经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而少数民族动画可以为我国动画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是我国动画产业异军突起的重要助力;再者,在全球化文化传播环境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动画作为我国民族特色的展现,可以在文化传播中发挥自身的艺术价值,成为我国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生力军,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做出巨大贡献。
我国拥有5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大国。宏观来看,我国少数民族动画创作虽然在数量上并不占大多数,但却一直以来贯穿着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且在各个时期都制作了极为出色的代表作品。
1947年到1965年,以上海美术制片厂为首制作了众多耳熟能详的少数民族题材动画。比如《孔雀公主》《草原英雄小姐妹》《一幅壮锦》等,涉及了傣族、蒙古族、壮族等众多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动画大多脱胎于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这段时间是中国少数民族发展的黄金时期,只不过经历“文革”之后发展便停滞不前。
中国动画在1977年到1983年间迎来了第二次发展时期,代表作品有《阿凡提的故事》《龙牙星》《蝴蝶泉》等,这些少数民族动画比之上一个时期的动画而言,表现手法与故事打磨上更多变,也尝试了更多的动画类型。21世纪后,随着动画产业价值的逐渐增强以及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下,中国动画制作单位增多,从业人数增长,动画产量攀升,此时的少数民族动画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比如《藏獒多吉》《摇滚藏獒》等少数民族动画与国际动画公司合作,在制作精良程度与市场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近年来,我国对于少数民族动画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对于自身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也令我国少数民族动画生机勃勃,少数民族动画制作由自发转向自觉。例如,广西电视台在2012-2017年的民族民间故事动画系列(第一季)中总共制作了100部动画片。促进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和发展,促进项目产业化升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动画的发展不仅对于国家文化传播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地方经济发展也有助推作用。
少数民族风格在少数民族动画中的体现,不仅包含了对于其符号形象与视听元素的运用,还包括了少数民族精神文化的特质体现。不同的少数民族艺术作品来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也就呈现出了不同的民族特色。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恰恰建立在各民族文化共融基础上的。而作为一个动画类型的集合体,少数民族动画也呈现出了其特有的美学价值。
首先上个世纪大多数少数民族动画都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发行。画风以中国传统水墨画为主,也有的运用了木偶戏等元素,且都融入了丰富的民族特色,如壮族,傣族,维吾尔族。比如《一幅壮锦》以传统水墨画来展现壮族地区山水环境,表现出壮族地区山多水多山水交融的自然环境特色,这些影片中对于民族音乐的运用也极为出彩,民族音乐与画面有机结合,载歌载舞,以歌咏情,音乐的选取与搭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而且选取音乐以影片此情此景的气氛为导向,使用该民族的特色音乐,部分更是经过了改编,更贴合剧情。可见制作者对影片制作的用心。同时少数民族动画的美学价值还体现在了语言的艺术上。核心便是其对白的运用。比如《阿凡提的故事》中人物口头禅变为了“老爷”,“真主阿拉”,“我的主”等,体现了维吾尔族地区人民信仰伊斯兰教的习俗。在国外动画大量涌入我国,文化输出成为国家竞争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我们要看到好莱坞对于我国少数民族题材故事改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要将眼光着眼于自身,创造出更多在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并重的优秀动画。
少数民族动画相对比于普通动画作品,其跨文化传播的意义更深刻。少数民族动画由于交流对象的不同,呈现出两种特征,即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之间的交流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交流。少数民族动画一方面要使汉族通过动画作品了解到少数民族的行为习惯,日常生活,价值追求。从而在共同生活的环境中得到和谐。而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来说,作为艺术产品,少数民族动画为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打通了一条捷径;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动画只能在中华文化得到世界性普及时才会被深刻理解与全面认识。这就意味着,在文化全球传播视域下,发展少数民族动画既是目的所在,也是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