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昊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前进,人们对城市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愈发突出。粗放式的城市交通设施设计形式已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文本结合结合实际针对城市道路设施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方法。
关键词:城市交通;道路设施;人性化设计
不断扩张的城市规模,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对城市道路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1.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
1.1 人行道人性化设计
(1)在人行道的设计中首先应保证人行道的连续性。通过合理布设道路附属设施(如弱电箱、强电变压器室以及路灯和交通标志杆件等),减少对行人有效通行空间的侵占。同时还应当细化人行道地下管线和井盖布局设计,保证盲道铺设的可实施性和连续性。(2)在设计人行道铺装时,首先需要确保人行道的平整度,尽量采用防滑砖铺砌,提高人行道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还应考虑充分运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运用高透水材料快速吸收、排水,尽量避免因行人雨天踩踏铺装层,导致的铺装层下泥水飞溅现象。
1.2 非机动车道人性化设计
(1)在城市内的次干道及以上等级的道路中,应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进行物理隔离,灵活运用各类机非隔离设施,设置醒目的指示标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結合道路两侧的景观绿地设置自行车专用道,并运用醒目的彩色铺装与普通道路加以区分明确非机动车路权,并做好隔离设施起点端部防撞防护设施的设置。(2)在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不共板设计的道路设计中,应当选取适当的道路侧石高度,既要降低因侧石过高造成对骑行者的心里压迫感,又要避免因侧石过低车轮小角度切入造成的非机动打滑倾覆。(3)应关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通行空间的设计,可采用普通地面标线、彩色路面以及成品地面贴铺标志在路口空余空间划定非机动车通行、等待区域,设置专用非机动通行信号相位,对路口非机动车交通流进行精细化组织。
1.3 机动车道人性化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中的机动车道宽度包括车身宽度、横向安全距离两个部分,横向安全距离与车辆行驶速度密切相关。在机动车道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车道宽度应依据道路等级、设计速度以及车道中流通的小型车、大汽车的比例合理选择设计参数,交叉口区域的进、出口车道,应选取略低于路段车行道宽度,用以降低车辆进入路口车速同时减少车辆互相干扰,,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机动车道地同行作用,减少道路空间浪费。(2)关注路口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公交专用道宽度应满足规范要求,采用黄色实线与其他社会车辆车道区分,同时设置空中、地面公交专用标识,减少社会车辆误入现象。在进口车道数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将公交专用道降低为公交优先道,与右转车道合并设置,并取消右转专用信号相位。(3)充分灵活利用路口内空间设置待行区。除传统的左弯待行区外还可结合路口信号灯相位、相序、配时方案,合理设置直行待行区或综合待行区,以空间换时间,进一步挖掘路口通行能力,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2.城市交通标志的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的城市交通标志系统设计需要结合道路交通实际情况,路网结构、交通参与者的感知判断等因素合理确定标志的类型。(1)城市中的环路、国道、高速路口等应该设置大型的交通标志;主干道交叉路口应该设置大型的道路指向标志,标明前方道路名称和通过路口可达的地点名称;次干道或支路交叉路口应该设置路名牌。(2)路网结构复杂,有禁行、限行等特殊要求的路口,还要设置明显的绕行、禁行标志。交通繁忙的道路要设置动态信息标志,及时提供最新的道路交通状况,动态管理交通。(3)交通标线,如路面标线等是规范交通的重要工具。在设计标线时应充分考虑车辆、行人的交通特性以及人的心理特征,确保让人感到舒适,易于接受,以便充分发挥标线的规范交通作用。
3.城市交通信号灯的人性化设计
(1)在大型车辆比例较高的城市主干道设计中,平交灯控路口应充分利用路口其他交通标志杆件,合杆设置机动车信号灯辅灯,以减少大型车辆对主车道信号灯的遮挡,提高信号灯的识认效果。(2)在设置有转弯半径较小且长度较大的左转待行区路口,利用人行横道灯杆增设左转信号辅灯,改善左转车辆信号灯识认条件。(3)减少独立杆件设置、将一些交通标志、行人信号灯与机动车信号进行合杆设计。
4.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市民对道路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但要具有基本的使用功能,还要求道路具有观赏性、舒适性。因此,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设计必须兼顾实用、安全、美观,重视道路和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在设计中加入更多人性化元素,实现城市道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朱昱.浅析城市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J].科技资讯,2016,14(29):147-148..
[2]赵小舟.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分析[J].城市建筑,2014(36):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