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咽下痰汤治疗急性咽喉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8-03-29 10:30李静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8期

李静

【摘要】目的评价清咽下痰汤治疗风热型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急性咽喉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清咽下痰汤口服,对照组予以阿莫西林胶囊,0.5 g,每天3次,利巴韦林颗粒0.15 g,每天3次,连用5天,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综合疗效及中医症状(包括咽痛、咽干灼热、咽黏膜充血、咳嗽、咯痰)疗效,观察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临床愈显率76.6%,对照组临床愈显率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咽痛、咽干灼热、咳嗽、咯痰等症状改善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组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西药组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副作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清咽下痰汤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关键词】急性咽喉炎;风热型;清咽下痰汤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8..02

急性咽喉炎为好发于冬春季节的外感疾病,分属于中医学诊断分类“急喉痹”范畴[1],而急喉痹风热犯肺一型主要临床表现为咽痛较重,吞咽甚痛,同时伴随有咽干灼热、咳嗽、咯痰,检查可见咽部黏膜充血、肿胀,治疗宜清热利咽消肿,在临床工作中,笔者用清咽下痰汤治疗急性咽喉炎有良好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耳鼻喉头颈外科学》[2]:①病史:有上感或者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体炎病史:②症状:咽痛、咽干灼热,可伴有咳嗽、咯痰,恶寒,发热,口渴和肢体酸痛等症状,③局部检查:咽部黏膜急性弥漫性充血、红肿,咽后壁淋巴滤泡充血、隆起,咽侧索红肿,软腭红肿、可见散在脓点、颌下淋巴结肿大。急性发作,具有上述部分或全部症状,并有1项或1项以上查体阳性者,即可诊断为急性咽炎。

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3]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制订。主症:咽喉疼痛;次症:发热恶风,咽干灼热,咳嗽、痰黄,舌脉: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以上主症必备,次症具备2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为急性咽喉炎风热犯肺证。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②年龄15-71岁③体温≤38°C;④病程≤2天

1.3 排除标准

(1)治疗前使用过其他治疗本病的药物(包括感冒药、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中药)

(2)血常规中白细胞和中性分粒类、淋巴细胞分类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

(3)对中药、阿莫西林胶囊和利巴韦林颗粒过敏者

(4)合并严重心、脑、肺、肝、肾、脾、血液系统疾病者及妊娠、传染性疾病及精神疾病者,哺乳期及准备怀孕妇女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荆芥15 g,射干15 g,玄参15 g。牛子15 g,桔梗10 g,全瓜蒌15 g,浙贝母15 g,板蓝根30 g,青果15 g。连翘10 g,煎服法:水煎服,100 mL,每天2次,疗程5天。

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批号:1702035),0.5 g,每天3次,和利巴韋林颗粒(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160212),疗程5天,

1.5 观察指标

中医症状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症状分级量化原则,采用分级量化法评估,即无证候记0分,证候轻记1分,证候中记2分,证候重记3分,满分18分,观察点为治疗前与治疗后5天。

(2)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临床痊愈:用药5天以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显效:用药5天内,体征症状积分减少比例≥95%;有效:95%≥用药5天内,体征症状积分减少比例≥70%;无效:用药5天内,体征症状积分减少比例<30%.,对患者治疗前进行体征症状评分,并5天后再评症状体征积分。评定临床疗效计算公式:治疗前后体征症状积分相减所得差值除以治疗前积分再乘以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两组经5日治疗后统计治疗结果,见表1,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学方法。中药组与西药组愈显疗效(痊愈和显效总人数)比较,得x2=13.125(P<0.05),有统计学差异,中药组愈显率高于西药组;中药组与西药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和有效的总人数)比较,得x2=2.783(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

(2)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见表2,中药组和西药组的组内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各组治疗后患者均得到改善。中药组和西药组组间治疗后总积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提示中药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

(3)中医证候改善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变化,见表2。经检验,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提示两组患者五种证候均得到改善;两组组间治疗后各证候对比,除咽黏膜充血外,其余症状所得结果均为P<0.05,提示中药组咽喉疼痛、咽干灼热、咳嗽和咯痰症状的改善较西药组明显。

(4)两组副作用比较 中药组与西药组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得x2=4.320(P<0.05),有统计学差异,中药组副作用率明显低于西药组,见表3。

3 讨 论

急性咽喉炎为冬春季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症状。此病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多种炎症疾病,如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病情加重可进展为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肺炎等呼吸道的急性炎症,中医认为其常因气候剧变,作息不规,饮食过度,肺卫失固易感风邪,风邪夹热,乘虚侵袭,邪入口鼻,内犯于肺,宣降失司,邪热上壅于咽喉,发为喉痹[6]。西医却认为由于环境因素(病毒、细菌等)和个人免疫力下降引起。发病时症状出现较急,先有咽部干燥、灼热,进而咽痛,咳嗽、咯痰,笔者采用清咽下痰汤,方中射干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牛蒡子“清散肺气利咽膈,去皮肤风”(《珍珠囊》),两者共起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利咽之功,使邪从表去,配伍玄参解毒利咽散结,浙贝母、全瓜蒌清肺化痰,加板蓝根、连翘、青果等加强利咽之力,共凑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之效,使表邪得解,里热得清,毒邪得去,本研究中纳入病例除去白细胞总数10X109/L以上而疑为细菌感染者,以病毒为主,西药利巴韦林颗粒作用并不占优势,同时相当部分患者有长期不规则使用抗生素的病史,使阿莫西林对这类多发常见病的治疗效果欠理想,而且中药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报告也证实采用纯中药治疗这类以病毒感染为主的急性咽喉炎获得很好的疗效,再经临床试验之后,可以看出此方愈显率明显高于阿莫西林胶囊和利巴韦林颗粒,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姜胤辉,陈珊珊,翘荷汤加味治疗急性咽喉炎62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8):296-297.

[2] 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38-439.

[3] 田道法.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30-131.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38-439.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1994:125.

[6] 张玉敏,喉痹源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3):50-51.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