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老年重症冠心病患者心肌梗塞发病率的护理方法探讨

2018-03-29 12:22杨萌朱青
关键词:护理方法心肌梗塞

杨萌 朱青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冠心病患者心肌梗塞发病率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分为A组存活组(40例),B组死亡组(40例),对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率、梗塞面积及心功能护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发生梗塞、发作频率、次数明显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力衰竭是诱发心肌梗塞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40%。结论 开展对老年重症冠心病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塞;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02

心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特别是冠心病已经成为多发病、常见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老年重症冠心病患者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弱,加之病程时间长,很容易发生心肌梗塞,严重者导致死亡。从临床护理研究实践来看,结合饮食调节、对烟酒的控制,以及心理护理等有助于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我院针对老年重症冠心病患者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在改善预后方面取得良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对我院老年重症冠心病患者90例的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心功能等级划分为I级42例、II级35例,III级8例,IV级5例。根据资料对患者进行分成A组(存活组)、B组(死亡组),其中A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60~83岁,病程6个月~20年;B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62~84岁,病程6个月~19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从两组患者的梗塞面积、活动量、诱发原因、心绞痛发生频率、心功能等指标进行对比,并针对性的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心功能等级分为I、II、III、IV级,心绞痛发生频率评定:每日2次或1次连续23天为频发、反之为偶发;生活自理方面:需要他人协助,活动受限为自理能力差,反之生活自理能力强。本文将我院展开预见性护理干预进行简述如下:一是加强对患者日常病情的观察和检测。老年重症冠心病患者因年龄大,发生心肌梗塞的病情发展快,其生命体征表现不明显。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如通过心电示波来观察其心率变化、血压有无异常,身体有无不适感,情绪是否稳定,并展开积极的沟通,来获取患者的病情状态,避免心绞痛诱发心肌梗塞。二是注重日常心理护理。考虑到老年人长期受病痛折磨,内心多焦虑、烦躁,一旦激动多诱发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引发猝死。护理人员在心理疏导上,给予老年患者必要的关爱与慰藉,尤其是在护患关系维持上,以及良好的情绪来赢得老年患者的开心,配合治疗。三是加强饮食干预。在饮食控制上,一方面要注重合理膳食结构,另一方面要避免进食过多、过急,以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纤维食物为主来保障营养均衡。另外,為老年患者设定相应运动量,开展日常康复锻炼,尤其是对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给予适当运动来降低血栓。四是做好日常生活和睡眠护理,特别是对心功能差的患者,要从饮食、睡眠上来护理,对出现呼吸困难或气喘者进行及时抢救,控制心衰。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从两组数据对比来看,心功能为III级、IV级者,存活组有12例(18%),而死亡组有28例(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后及心绞痛发作频率方面,死亡组患者发作频率、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于存活组,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梗塞面积及病死率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护理恢复期,存活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存活率高于死亡组。

3 讨 论

从本研究所采数据来看,梗塞面积大、梗塞部位大于两侧壁时,梗塞预后差,死亡率显著增高;同时心绞痛发作率也与预后有较大关系。从调查统计数据中发现,死亡组患者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无症状心绞痛发生率高于存活组,说明开展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塞预后护理具有较高的防范意义。从死亡组患者病因统计来看,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为常见心肌梗塞预后并发症。在死亡组患者中,死于急性左心衰的有18例,占40%,说明控制心力衰竭是提升预后存活率的关键。据有关研究报道,老年重症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塞的时间多为早晨,与患者晨起时儿茶酚胺释放呈高峰期有关,从而加大了心肌需氧量,诱发冠状动脉血管收缩严重。说明在预后护理时要给予高度重视。

通过对A、B两组患者心肌梗塞死亡原因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为主要原因。开展冠心病心肌梗塞预见性护理,要从改善和控制心衰上来制定护理计划,提升护理疗效。为此,本文将我院展开预见性护理干预进行简述如下:一是加强对患者日常病情的观察和检测。老年重症冠心病患者因年龄大,发生心肌梗塞的病情发展快,其生命体征表现不明显。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如通过心电示波来观察其心率变化、血压有无异常,身体有无不适感,情绪是否稳定,并展开积极的沟通,来获取患者的病情状态,避免心绞痛诱发心肌梗塞。二是注重日常心理护理。考虑到老年人长期受病痛折磨,内心多焦虑、烦躁,一旦激动多诱发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引发猝死。护理人员在心理疏导上,给予老年患者必要的关爱与慰藉,尤其是在护患关系维持上,以及良好的情绪来赢得老年患者的开心,配合治疗。三是加强饮食干预。在饮食控制上,一方面要注重合理膳食结构,另一方面要避免进食过多、过急,以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纤维食物为主来保障营养均衡。另外,为老年患者设定相应运动量,开展日常康复锻炼,尤其是对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给予适当运动来降低血栓。四是做好日常生活和睡眠护理,特别是对心功能差的患者,要从饮食、睡眠上来护理,对出现呼吸困难或气喘者进行及时抢救,控制心衰。

参考文献

[1] 石霞霞,刘小玲.预见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0):157-158.

[2] 徐晶晶,刁晓丽.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使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4):221+224.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护理方法心肌梗塞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分析
癌痛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
肺挫伤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早期综合防治的护理
脑外科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汉族和维吾尔族心肌梗塞患者心肌酶活性测定的比较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7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分析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36例
警惕青年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