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春
【摘要】目的 分析在中重度颌面部的间隙感染患者治疗中应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在我院治疗的中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02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划分成参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1例,观察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是96.08%,参照组有效率是76.47%,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中重度颌面部的间隙感染患者治疗中应用奥硝唑与克林霉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克林霉素;中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
【中图分类号】R7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8..01
在口腔的颌面部有很多筋膜的间隙,其充填了结缔组织与脂肪,如果口腔的颌面部出现感染以后,会导整个颌面部的间隙发生感染,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中重度颌面部的间隙感染,其病情相对严重,有着极高的死亡率,相关研究中指出,中重度颌面部的间隙感染死亡率达到60.00%。目前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含青霉素、甲硝唑、奥硝唑以及克林霉素等。本次简析在中重度颌面部的间隙感染患者治疗中应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有效性,现将本次研究进行以下的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5年07月~2017年03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重度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02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划分成参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1例,参照组采取青霉素与甲硝唑治疗,治疗组联合奥硝唑与克林霉素治疗。参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20~72岁,均值(48±2.63)岁。治疗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21~75岁,均值(47±2.42)岁。所选患者常规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在确诊以后,及时实施常规的治疗,对患者全身性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稳定,对患者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失衡进行纠正,并进行营养的支持,补充相应的蛋白质,进行抗感染与抗休克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多部位的切开与引流,冲洗病灶位置,及时换药,经生理盐水、3%的过氧化氢以及甲硝锉溶液进行冲洗,一天两次,重视引流条的更换,维持引流的通畅。
参照组采取青霉素与甲硝唑治疗,生理盐水100 ml与青霉素配,青霉素源自华北制药的,国字准字号为H13020655,进行静脉滴注。然后使用甲硝唑注射液治疗,药物生产于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44011,进行静脉滴注治疗,一天治疗两次,持续治疗一个星期。
治疗组联合奥硝唑与克林霉素治疗,奥硝唑注射液,药物生产于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字准字号为H20030148,0.5g/瓶,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在结束滴注1小时以后。用生理盐水100 ml与克林霉素配,克林霉素生产于苏州天马医药,国字准字号为H20059139,进行静脉滴注,一天治疗两次,持续治疗一个星期。
1.3 疗效的评估
对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评估:患者的局部肿胀彻底消失,其体温恢复为正常状态,并且开口彻底恢复,皮肤的颜色恢复正常,患者的语言功能也恢复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局部肿胀有所改善,体温开始降低,开口渐渐恢复,患者皮肤颜色有所好转,语言功能也恢复为有效;治疗后与治疗相比差异不显著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所得数据经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分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是96.08%,参照组有效率是76.47%,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在各个阶段都容易发生颌面的间隙感染,一般儿童感染有腺源性,而成人多是牙源性的感染,在发生感染以后容易累及眶下间隙、咬肌间隙以及颌下间隙等位置,严重威胁到患者健康[1]。目前,临床治疗主要进行抗感染的治疗,以对口腔颌面的间隙感染进行控制。青霉素与甲硝唑为常见抗感染的药物,青霉素应用比较广泛,这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加强了青霉素耐药性。甲硝唑属于咪唑类的药物,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但是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方面效果不够显著。而奥硝唑为硝基咪唑类的药物,抗菌活性比甲硝唑高,可以控制与杀死病菌;克林霉素可以有效治疗感染性的疾病,能够维持长期抗菌的作用[2]。临床上联合克林霉素与奥硝唑治疗颌面部的间隙感染,效果比其他药物要好,应用比较广泛。本次研究中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是96.08%,参照组有效率是76.47%,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
综上,在中重度颌面部的间隙感染患者治疗中应用奥硝唑与克林霉素治疗效果显著,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孟 岑,颜 兴.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57例的临床分析及治疗[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5(13):1076-1079.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