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理论及对策

2018-03-29 02:59宋艳涛
商情 2018年8期
关键词:自主创新循环经济经济增长

宋艳涛

【摘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是经济理论界和世界各国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

本文结合新形势下对经济增长方式新内涵的概括,及现阶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和严峻性,就辽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辽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转变的思路与对策。文章的结论为:辽宁省必须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解决全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实现辽宁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经济增长;循环经济;自主创新

一、引言

早在1995年制定“九五”计划时,我国就曾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与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此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不理想。2005年1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把加快推进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作为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和最紧迫的任务。

近年來,辽宁积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传统产业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提高了产业技术基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不少行业、企业和产品的能耗、物耗水平下降,促进了辽宁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但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未从根本上解决,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对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城镇化进展不快,城乡、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加大,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沉重,改善城乡困难群体生产生活条件的任务还很重。总之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型特征仍然显著,严重制约着辽宁经济的发展。

二、辽宁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

(一)资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日益恶化

由于辽宁历史上长期沿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同时,资源的短缺和过度消耗已使部分传统产业陷入困境,严重影响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改善。

(二)国有企业改革不足,粗放经营显著

2004年,在我省地方国有企业4482户中,国有独资企业有2787户,占62.2%(比全国平均水平大约高20个百分点);股份公司有134户,仅占其中的2.9%;有限责任公司851户,占19.1%;其它形式的有710户,占15.8%0 97%分布在制造、交通、农业、商贸等一般竞争性产业。

2004年底,在全省134户股份公司中,每百元资产的利润总额,非国有控股的公司为4.1元,国有相对控股的公司为3.8元,而国有绝对控股的公司只有3.2元:全部地方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占全省工业企业总资产的51.1%,但利润仅占9.6%,与非国有控股企业相比,在总资产贡献率、资产利税率、净资产收益率上,都低1至5个百分点,这说明国有企业的经营水平和资产运营效率不高。

(三)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1~9月份,我省城镇居民最高10%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669元,而最低10%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61元,二者相差14508元,高低收入之比(以低收入户为1)为1:7.7,即低收入户人均拥有1元钱,高收入户则人均拥有7.7元。对比去年同期资料(最高10%收入户人均14065元,最低10%收入户人均2014元),二者相差12051元,高低之比为1:6.9,差距继续拉大。

三、辽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观念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首要条件。观念问题是一个人行动的指南,长期以来,我省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重数量轻质量的外延发展方式深深扎根于各级领导和人民大众的思想之中,忽视成本与效益、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我们一再指出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但当经济发展的高潮到来时,粗放型增长方式又往往成为必然选择。这一方面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方式,导致人们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数量,忽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另一方面是“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干部考核办法。因此,牢固树立经济效益意识,是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为基础的条件,充分运用投入产出理论,以最少的生产要素投入,最大限度地获取持久收益。

(二)转变经济体制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在于使经济增长置于合理的体制保障之下。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在这种方式下所产生的种种问题,是传统经济体制和在这种体制下形成的经济机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体制条件。体制创新是转变增长方式的制度保障。要着力推进改革,从制度上保障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实施人力资本战略

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归根到底还要靠人,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工程,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有利于引导国民合理消费,创新体制,强化企业管理,推进科技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工业化实践表明,确立人力资本积累优先战略,是一国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的源泉,是构成国家财富的最终基础。“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首要的就是要花大力气开发人才资源,提高人才素质。因此,要建立一套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为人才辈出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是发展经济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四)节约资源消耗、优化产业结构

结构调整是转变增长方式的产业依托,我省今后应继续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

按照一般经济学的原理,生产可行性边界是由最短缺的那些产品的生产能力所决定的。这是由于各种产品在生产中客观存在一定的比例。某些产品,如由于电力、钢材生产不足,以其为条件的那些产品生产也必然增长不上去。这就是西方经济学中著名的“木桶理论”。因此,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其基本思路主要有:第一、调整、优化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结构,从宏观经济结构上看,应该努力调整和优化现存的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结构,也就是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之间比例关系的调整。必须继续加强农业,缓解农业增长不足对国民经济的制约。切实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要做到稳定增加粮食产量,着力提高质量。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工业要在继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加强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要加快交通、通信、能源、重要原材料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开发和建设。发展第三产业,使之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自主创新循环经济经济增长
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