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droid平台的学生考勤系统的交互设计

2018-03-29 04:34朱莉萍黄吉兰
软件 2017年8期
关键词:交互设计

朱莉萍 黄吉兰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所在院校考勤工作的实际需要,设计开发基于Andrmd平台的学生考勤系统。在完成了前期需求分析和设计概要基础上,对App系统进行交互设计,以提升用户的操作流程体验。根据交互设计流程和规范,分析系统需实现的功能,完成App线框图、流程图的绘制,原型设计,可用性测试。在测试后又对线框图、流程图、原型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关键词:交互设计;Android;原型设计;可用性测试

中图分类号:TP302.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l003-6970.2017.08.016

引言

在互联网及移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课堂点名方式显得尤为落后。通过点名方式可以提高出勤率,进而增强班级课堂管理、促进学习氛围和积极性,因此许多高校都在进行考勤改革,有的也将课堂出勤率纳入教师考核当中。为了提高签到效率,同时方便教师或教务处及时查询考勤统计数据,进行本学生考勤系统App的开发。要能够同时满足学生和教师,提高签到效率和准确性。

1 考勤系统需求分析

本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实现一个基于Android的学生考勤系统App,仅供三类人员使用:管理员、教师、学生。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学生和教师账号均由管理员分配,按照默认的学号和工号进行登录,指定统一的初始密码,可自行修改。教师有发布通知公告、调停课、生成签到码、查询权限,学生仅有请假、签到、查询权限。

1.1 功能设计

管理员:信息管理和数据维护,如导入、修改教师和学生数据,导入课程、班级名单等,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和修复。

教师:查看课程和课时、调停课情况,查看所授课程班级名单,发布公告,进行调停课,生成签到码,查看学生请假信息,查看出勤率及迟到旷课学生名单等。

学生:通过wifi定位教学地点后输入教师发布的签到码进行签到,查看当天的出勤情况,查看每门课程的出勤情况,查看当前学期的课程和总出勤率,查看公告,请假等。

1.2 框架设计(信息架构图)

根据需求分析中的功能设计,对系统的功能进行梳理并分类归纳,从用户行为、内容结构、数据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信息架构图。这是交互设计流程中的一个基本步骤。后期的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等都要以此图为蓝本进行开发设计。需要注意的是,本系统面向三类用户,各自拥有的权限不同,根据功能的定位和信息架构层级之间的关系,列出每一个层级涉及的所有操作。图1,图2是仅包含部分子系统部分层级的信息架构图。

2 系统交互设计

2.1 线框图

线框图是App系统设计的重要部分,通过绘制线框图可以清晰地展现App的页面、结构、功能和用户行为。线框图一般包含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用简洁的线框、占位符等表示图标、文本等。总之,线框图就是用线条、图形等描绘出的App系统框架,从而描述页面功能与内容的逻辑关系。

线框图可以手绘,也可以利用软件工具辅助绘制,可以选用的工具有UxPin,Balsamiq Mockups、Justinmind,Axure,Visio等。其中的Axure是美国Axure Software Solution公司的产品,是一个专业的快速原型设计工具,能够快速创建应用软件或Web网站的线框图、流程图、原型和规格说明文档。本系统主要采用Axure进行绘制,主要的线框图如图3所示。

2.2 页面流程图

如图4所示,这个阶段是利用相关工具完成页面逻辑图的绘制。页面流程图主要描述页面流转的关系,也就是用户通过当前什么操作進入了什么页面,以及后续的操作和页面。换句话来说,就是要设计页面之间的行为路径,这对前端开发非常重要,可为编写代码做重要参考。理顺了交互流程逻辑,才能提升用户的操作流程体验。

2.3 原型设计

如图5所示,原型图是App用户界面的高保真模型,可以模拟用户和界面之间的交互。制作App原型的主要目的是在实际开发之前测试系统的功能和可用性。原型设计在整个交互设计中处于最重要位置,因为它既要展现界面元素,还要实现功能的逻辑。本系统同样采用Axure进行原型设计,完成所有的按钮动作、页面跳转、提示信息的交互设计。

3 可用性测试

在完成好以上交互设计流程后,就需要对原型进行测试了。寻找合适的测试者,在测试中记录发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3.1 测试方案

3.1.1 专家评测

先找多位交互设计专家对原型进行测试,找出问题后,修改线框图,调整流程,更新原型,再次测试。

3.1.2 用户评测

当前的交互设计都是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在学院内各找五位以上学生和教师分别使用原型Demo,记录下问题和疑问,逐项询问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通过搜集和整理用户意见,修改线框图、原型,重新进行可用性测试。

3.2 测试记录分析和改善(1)教师端获取班级名单应以教学班而非行政班的形式列出,对出勤率的统计也应当以教学班为单位,班级名单中除了学号姓名,还应该显示联系电话,电话可点击并直接拨打;

(2)学生端课程界面,有的课程名称很长,一行上同时显示课程编号、名称及授课教师不一定显示完整,修改为手指向左右滑动,显示出全部数据;(3)“我的”“设置”“退出登录”的位置不容易找到,提升层级,修改在“我的”页面中,位于最下方的长方形按钮;

(4)教师测试者提出能否查看到班级中的班委名单,对经常迟到旷课的学生标红显示。可选择的修改方式有在“班级名单”页面中添加一个“班委”按钮,可转入“班委名单”页面,显示班委的学号、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对迟到达到多少节数的学生在班级名单显示中以黄色显示,对旷课达到多少节数的学生在班级名单显示页面中以红色显示。

(5)学生测试者提出疑问:签到码输入和提交时间只有两分钟,如果迟到五分钟无法完成签到,怎么判断为迟到还是旷课?根据学院规章制度,迟到十分钟以上为旷课,故在学生签到界面增加一个迟到补签按钮,教师端生成签到码后两分钟内学生端签到按钮可点击,两分钟后签到按钮不可点击,迟到补签按钮可点击,十分钟后,两个按钮都不能点击。

4 总结

通过交互设计的一系列流程,完成了信息架构图、线框图、流程图、原型的设计,并进行了可用性测试,在测试基础上修改完善设计。后续在确定的原型设计基础上进行代码开发,以求尽快将此APP系统用于本学院课堂考勤,真正有益于教师和学生。

猜你喜欢
交互设计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