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程楠 曹佳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随着“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状态被人们越来越重视。湿地保护意识是人们对湿地及湿地保护的基本认知和认识程度,是人们为了保护湿地,而不断进行的调整自身行为的能动性。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整体素质层级较高的一类人,肩负着国家未来和发展的重任,其对湿地保护常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应用,必将产生长远的影响。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看来,大学生湿地保护意识仍有差距,高校的湿地保护教育仍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引导。本次调查研究,拟呼吁培养高校大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其对湿地保护的整体素质,为高校做好湿地保护教育体系提供真实资料。
本次调查通过对河北省几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样本由本科生随机抽取。样本的范围比较有代表性,能够代表河北省大学生湿地保护意识的总体情况。
(一)对湿地保护的基本常识的了解。通过调查:有68%的同学对湿地的基本知识不理解,有43%的同学说不出两个以上的湿地名字,有11%的同学说不出一个以上的湿地名字,有78%的同学不关心湿地现状。调查结果让人堪忧,很多同学不关心,一部分同学无所谓,没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
(二)湿地保护常识的获取途径。据调查,有69%的同学在学校接受过相关课程教育,有93%的同学通过网络了解湿地保护知识和政策,有7%的同学通过报纸和书籍了解湿地相关知识。由此可见,互联网在学生中影响深远,各高校在湿地保护教育方面参差不齐,高校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形式,提高教育学生的效率。
(三)在日常生活的环境保护行为。调查表明,有74%的同学经常点外卖,有96%的同学偶尔点外卖,有9%的同学从来没有点过外卖。外卖包装的过度使用,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障碍。几乎没有学生会将用过的纸张搜集起来,或者学校没有统一的回收机制,这对于减少碳排放和树木的浪费,不言而喻。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湿地保护教育。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理应肩负起更多的责任。湿地保护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保护意识的教育应该包括湿地保护道德意识、湿地保护法律意识和湿地保护的基础知识意识等。学校在针对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应该进行相关的道德和法律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国家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是保护湿地的重要保障,要让大学生们知法懂法,了解自己在湿地保护中的权利和义务,积极投身湿地保护事业。
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湿地保护意识。对大学生的湿地保护意识培养,不能仅仅寄希望于高校,应该与中小学教育紧密联系。在大学生进入高校之前,他们已经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学校教育,这些基础性的教育,就是为学生以后的进步打基础的。我们总说,小树要定期修剪才能茁壮成长,而大学是给予小树们更多的养料的地方。前期的修理都无法完成,那么后期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建立学生自主、学校监督的环保社团。充分发挥大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推广环境保护意识。号召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积极地投入到湿地保护的宣传中去,以身作则,成为同学们中的榜样,发挥学习和效仿作用。环保社团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是大学生湿地保护中的重要力量,积极宣传和发动同学们,激发同学们的关注度和热情。在学校、社会等多方的共同支持和监督下,湿地环保社团,必将发挥其重要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