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元琪 沈阳科技学院
到2017年年底,沈阳市“3+1+N”国资运营管理架构基本搭建完成。2018年1月30日沈阳市国资委印发《沈阳市市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授权经营暂行办法》,对沈阳盛京金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沈阳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沈阳盛京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实行授权经营。根据沈阳市国资委公布数据显示,沈阳市有包括工业公司、中城集团在内的市属企业28家。截至2018年6月末,沈阳市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3,500.9亿元,同比增长24.5%;负债总额2,333.7亿元,同比增长15.5%;净资产1,167.3亿元,同比增长47.7%。国务院于2018年7月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国发[2018]23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有了顶层设计的意见遵循。
1.案例概述
从央企试点进展看,国投集团为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最优化先后退出了航运和煤炭板块,其中将煤炭业务涉及的资产500多亿元划转至专业平台公司;中粮集团专注于于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以及食品安全战略,不断提高粮油糖棉等主业资产占比,退出和剥离了酒庄、木材等多个亏损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招商局集团优化产业布局,强力推动公路板块资源整合优化;国投也在实施“小总部、大产业”的管理架构。
同样,中粮集团则按照资本运营与资产经营相分离的思路,大力推进自身优化重塑,职能部门得到有效压缩,人员实现高效减调。诚通集团和国新公司设立了4只基金,总规模已达8500亿元,运营公司基金体系的系列化、差异化、协同化效能已经体现。
2.经验借鉴及启示
一是通过授权放活国有资本,对国有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边界进行科学界定,真正做到企业经营自主。二是规范管好国有资本,牢牢把住防止国资流失这条红线,形成分工明确、有效制衡、有效监督、协同配合的国资监管体系,加强党对国企的领导。三是科学优化国有资本,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明确两类公司功能定位,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投向和布局。四是通过两类公司推进混改,有效放大国有资本,既实现国有资本总量扩张、效能扩大,更实现质量提升,不断增强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带动力、控制力。
1.成功案例
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发展领域,淡马锡作为新加坡最大的国有投资控股公司无疑是最好的成功范例。从1974年成立起至2013年,淡马锡投资组合价值从3.54亿新元增加到了2150亿新元,在此期间股东复合年化总回报率高达16%。投资组合能力是支撑淡马锡40年稳定业绩增长的最核心因素,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重点。
2.经验借鉴及启示
通过授权经营充分发挥董事会在投资决策、资金使用等方面的决策自主权;差别化、合理化实施战略管控与财务管控相结合的管控模式,针对关系国家重要资源和公共政策目标类企业,如教育、医疗、能源等,采取战略型管控进行控股;针对发展潜力较大,能够走向国际市场的企业,采取财务管控模式,以收购、合并、重组、发行新股等方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走向国际市场。同时着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科学、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扩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资本效益。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主要通过开展产业培育、投融资和市场化资本运作等方式,不断发挥产业投资引导和结构调整作用,推动产业集聚、化解过剩产能和实现转型升级,培育自主核心竞争力和创新研发能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应通过灵活的股权运作、高效的基金投资、多产的培育孵化、科学的价值管理、有序的进退等方式,不断盘活国有资产存量,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两类公司应将战略控制型管控模式和财务控制型管控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和灵活运用。要逐步完善组织架构,履职行权、选人用人、财务监督、收益管理、考核机制等制度体系。同时,为实现考核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不同产业、功能等类型企业实施差异化考核,进而实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有效运行。
未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将同时持有多个上市公司股份,且成为其实际控制人。其有效运营要逐步适应资本市场并全面把握其运行规律,要充分考虑国内外资本市场相关政策要求,合理利用股权管理、同业竞争、市值管理、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等运作手段,并通过争取豁免、授权等多种方式对或有冲突风险加以规避。
为实现“授而不乱,有效制衡”的监管架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应加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的有效结合运用。逐步建立起监督会商机制,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事项,规范制度、加强监控、强化问责。加强统筹监督,提高监督效能;建立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加强外部董事在董事会议事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建立内部常态化监督审计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