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 惠州报业传媒集团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传统报纸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报纸民生新闻更无法获得长远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纸媒已经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着手进行了和新媒体的融合,但是在融合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阻碍,限制了纸媒的发展。因此,需要对纸媒和新媒体的融合展开研究,从而推动纸媒建设出民生新闻品牌,实现全面的发展。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社会公众能够接收新闻的渠道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新闻渠道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更加习惯于使用移动智能设备区获得新闻。在这样的情况下,报纸以每周、每日一更新的效率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新闻的时效性已经难以保证,民生新闻出现了严重的滞后性。在融合过程中,报纸纷纷开始发行电子版报纸,但是没有对报纸内容进行升级,报纸内容并没有为纸媒带有发展优势。而在融合过程中,纸媒过于追求形式主义,没有重视受众的主体地位,在转型过程中没有实现本质的融合,使得纸媒依旧不及新媒体的优势。
报纸民生新闻在和新媒体进行融合的时候,需要重视报网宣传作用,需要将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如今很多纸媒都开辟了网络报,同时在网络报上设置了互动栏目,目的就是利用网络渠道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1]。例如:纸媒《河南日报》中和《开封日报》的网络报《开封网谈》就是利用网络报进行传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了这一行业的先行者。为了让民生新闻得到更好的传播,需要增加报网互动的力度,如《开封网谈》中设置了网上民声的板块,网友们可以自由发帖,经过网站的筛选整理之后,在板块中展示出来。这个栏目也受到了人们的认可,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喜爱。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根据网友们的需要又设置了部门回声板块,网友在民生板块提出的问题,记者帮助网友进行反应,将相关部门的回应在栏目中反馈出来。从《开封日报》的经验中可以发现,民生新闻不仅仅将民生问题表达出来,更需要对民生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从而让民生新闻网络报的权威性得到的建立,让民生新闻报纸的亲和程度和可信程度得到提升。
社会公众常通过社会热点来了解民生新闻,但是通常来源于网络的热点问题可信程度并不高,很多读者仍然希望从报纸中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深入了解,从而能够获得真实可信的民生新闻。因此报网在展开宣传的时候,可以通过对热点问题进行全程追踪,保证民生新闻可读性。例如:在2018年9月在我国广东省、深圳市等区域登录的台风山竹,报网需要对防范台风的知识进行科普,然后需要对台风的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对台风的撤离进行实时关注。通过对台风的真实报道以及跟踪报道,能够让社会公众更加清楚的了解台风信息,做好安全防范,同时能够稳定社会公众的心理情绪。报媒需要更加关注受众心理上的需求,稳定社会舆论。随着媒体融合,报网也更要提升信息时效性,同时也要对新闻背后的深层信息进行挖掘,从而能够让民生新闻得到深入报道。
报纸民生新闻要想能够和新媒体实现高效融合,需要从组织框架以及工作流程展开深入整合,建造全媒体人才队伍。全媒体队伍必须要具有高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更要具备全媒体的视野以及全媒体必要能力。人才需要熟悉纸媒发行的过程,更要了解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新媒体技术设备[2]。例如:人才需要具备一次采集、且多次生成传播的能力,在完成采访之后,需要根据纸媒需要将资料以各种形式传播出去。同时民生媒体需要具备充足的思想深度,能够在采访中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通过自己特殊的视野发现问题。在媒体融合的情况下,新闻采编工作对于记者的合作精神以及媒介融合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需要凭借着自己出色的业务素质和创新精神,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具备高素质的全媒体人才队伍,才能推动纸媒和新媒体的融合。
综上所述,本文先是简单的介绍了报纸民生新闻和新媒体在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包括忽视了内容建设、民生新闻时效性差、忽略了受众主体地位。然后本文提出了融合建议,纸媒必须要重视和报网的互动,保证报网时效性以及可信度;更要重视正确处理网络热点问题,对热点问题进行跟踪报道,发挥自身可靠性优势;也要建设全媒体人才队伍,让人才成为纸媒发展的源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