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欣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斯里兰卡(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全称“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印度印度洋海上,是英联邦、联合国、不结盟运动的重要成员国,是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创始成员,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与当前“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构想与实施中的重要战略点。斯里兰卡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印度洋地区国的重要影响,成为中国与欧洲、非洲等地区贸易往来的核心站点。在“一带一路”的推进下,中国文化在斯里兰卡得到有效传播,中斯关系日渐密切。研究以及笔者斯里兰卡支教感受表明,中国文化在斯里兰卡中的传播,对促进中斯关系友好具有重要积极影响,对中国文化在南亚地区的传播存在可借鉴意义。
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斯里兰卡就与中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斯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汉语在斯里兰卡得到快速传播。据数据显示,2009年斯里兰卡学习汉语人数为百人左右,而截至2013年末,学习汉语人数超过2000人,了解汉语人数过万人[1]。相对于汉语在南亚地区其他国家的传播而言,其成效是显著的,也是突出的。笔者在斯里兰卡支教时发现,一些当地大学的教授掌握着流利的汉语能力。追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斯里兰卡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始终持有肯定与支持的态度,在汉语传播伊始,就利用系统论方法,进行了顶层设计,构建汉语课程教学体系,使汉语通过学校教育的形式在民众中得到有效传播;另一方面,针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斯里兰卡构建了“中国方主导,斯里兰卡方执行”的管理模式,确保了汉语传播中运营管理决策的一致性与渠道流通的通畅性,提高了汉语文化传播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此外,中国汉语文化在斯里兰卡中的高效传播,与媒体的科学运用存在密切关联性。例如,2010年构建了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每日汉语》等节目的开设,促进了中国文化的推广与宣传。兰比尼广播孔子课堂成立后,与斯里拉卡报业、电台、平面媒体等建立合作,组织开展了多样化传播活动,为汉语以及其他中国文化传播提供了推力。斯里兰卡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一,要重点研究语言、文化与汉语受众广的关系。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挤,中国文化在斯里兰卡中的传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已有文化传播基础上,得到优化发展,实现传播内容的丰富,传播渠道的拓展。例如,2014年1月17日在科伦坡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中心大会堂举办了“欢乐春节中斯大联欢”活动,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斯里兰卡中的传播;同年9月,斯里兰卡中国文化中心正式启动,标志着首个海外文化中心的成立,基于文化中心,中国文化传播内容得到丰富,中国茶文化、绘画文化、刺绣艺术、农民画、泥塑、剪纸等渗透到国际文化交流中[2]。此外,第十四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成功举办,“恭贺中秋”中国文化展的组织开展,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孔子学院的成立等,成为中斯文化交流的典型代表,也是重要渠道。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在斯里兰卡的传播为中国文化在印度洋国家以及其他沿线地区国的传播提供了可借鉴参考。基于现状以及笔者亲身支教经历分析,要想促进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顶层战略设计,促进中国文化在国际中的科学传播。打通印度洋、太平洋通道是中国进行对外贸易,实施“21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关键所在,对稳定国际政治环境,促进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存在积极影响。对此,在“一带一路”下,应做好顶层设计,确保“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有效实现,明确“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目标、内容、措施、方法、保障等。因此,基于“一带一路”下的中国文化传播,应根据地区与国家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进行目标、内容、重点、方法等的细化与明确,突出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实现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以及民众个体力量的整合,为中国文化传播方案实施,提供资源支持。如国家文化部率先提出以“文化先行”的方式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使得中国文化、经济发展与周边国家文化形成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态势,促进加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二是,为文化传播构建优质的环境。一方面,应保证文化输入国对中国文化传播的欢迎、可定与支持,降低民众学习中国文化的阻碍。另一方面,应构建良好合作机制,提升中国在文化传播中的主导地位,确保文化传播决策与思想的相统一、相协调,并做好“入乡随俗”工作,以增强公众对中国文化传播的认同感。此外,注重传播方法的创新,充分利用媒体、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提升中国文化教育、宣传力度。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关系日渐复杂,国际社会中国家之间的依赖性、关联性不断提升,合作与交流成为构建良好国际关系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对此,中国应立足现实,根植“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传播力度,以提升中国在国际中的影响力、感染力。本文根据笔者斯里兰卡支教经历,予以分析中国文化在斯里兰卡中的传播,以期探寻文化传播成功路径,为“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文化在其他地区的传播提供了参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