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报,江苏 南京 210000)
新闻界老前辈戈公振曾说:“记者要有‘新闻鼻’,因为空气中充满了新闻,到处都在等候新闻采访的人。”作为新闻记者,首要的素养就是具备一定的“新闻敏感”,及时、正确的新闻敏感度是记者的第六感官,起到“新闻眼” “新闻鼻”的作用,记者通过自身对新闻的敏锐程度、鉴别力和判断能力的发挥来体现职业价值。
新闻敏感的含义是新闻记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程度)、对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程度)、对新闻线索的辨别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新闻敏感很好的新闻记者在发现和识别新闻价值方面的能力更突出、更超前、精准。有了新闻敏感,记者才会有更好的国内外环境和民生环境的鉴别力,以及对新闻事件发展导向的预判性。有了新闻敏感,记者的报道就会有选择、有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
在新闻敏感中,最核心的是政治敏感,新闻是党的喉舌,是舆论影响、党政方政宣传的前沿。笔者也认为,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首先是政治敏感,它是新闻敏感的核心。因此,首先要熟悉新时期党和国家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结合最新时政,指导自己的新闻采写内容与评论走向。实践表明,是否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是一名记者在政治上、业务上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直接影响着采写新闻的数量和质量。
记者的新闻敏感是记者寻找、捕捉、判定新闻价值的自觉意识与心理反应,在新闻实务的现实中并不是所有记者都可能具备很强的新闻敏感性。具有较好新闻敏感的记者,在新闻采访和报道中,往往见解更客观更能捕获大众兴趣点,更符合大众的一致口味与更满足社会主流信息需求。
可以说,具有新闻敏感性的记者,能准确又高效地捕捉新闻。一个记者果真具备新闻的敏感性,就可以根据细小的环节而发现新闻,它是大众传播的信宿,是大众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培养记者新闻敏感性,可以引起受众注意、引起受众普遍兴趣,与受众建立亲近的关系。
我们知道,不同记者的综合素质(知识水平、教育背景、社交能力、采访技巧等)不同,眼界、视角、水平也各异,最终导致记者新闻敏感上的差异。新闻敏感性(度)不高的记者,往往在新闻采写、报道中不能很好地发挥新闻的最大价值,不能很好地引导大众对新闻的最核心的需求,因而,如何提高记者新闻敏感,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笔者认为:
在我国,新闻首要是为党政服务,记者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笔者认为,在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越高,对党、国家、人民负责的冲动就越强烈。新闻记者掌握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甚至具备党性原则,更有利于理解、吃透新时期背景下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也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自身的采写出发点、落脚点,也容易打造自身的新闻敏感,写出有深度、有力度、接地气、有骨气的报道材料。
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深入各行各业的理论与实践中去,积极了解和熟悉各方面的知识与游戏规则,对采访行业、部门、对象要吃透、要有心理上的熟悉度,很难想象一个记者对某一行业、某对象不了解,就能写出具有新闻敏感的高质量的报道。
新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劳动,脑力和体力的付出都很重要,只有平时深入现场、深入生活,注重调查研究,发挥多学习、多询问、多倾听、多观察、多思考的精神,在掌握大量的知识、信息的前提下,才能迅速、准确地提到新闻敏感性,最终挖掘出更大的新闻价值或更好的新闻事件。
借鉴和创新看似一对反义词,但是并不矛盾,只有在很好地借鉴优秀报道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主动创新意识,来捕捉、挖掘事件的新闻价值,写出更有价值的新闻材料。此外,在信息时代的媒体融合面前,记者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提升和强化,也是适应当下新媒体时代要求的。笔者认为,我们要不断发现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做到“三善”,即:善于发现鲜为人知的新鲜事实;善于捕捉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善于探寻事物自身发展规律的新趋向。
在新媒体环境下,纸媒和网络媒体都离不开记者的新闻敏感,媒体形式、媒介工具的革新,但媒体内容、采写的过程并没有改变,记者要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新闻敏感,在适应日益复杂的信息需求环境下,正确理解党政方政,积极挖掘具有更大价值的新闻线索和新闻事件,敢于深入一线、善于总结思考,将个人的新闻敏感训练、培养起来,为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记者而努力。已经具备一定新闻敏感,以及职业素养较高的记者朋友,则可以往学习型记者、专家型记者或知识型记者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