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就要学会好好说话

2018-03-29 01:43
成才 2018年5期
关键词:红领巾小朋友师生

我们都爱孩子,都希望能把孩子培养好,让孩子认可我们的爱和教育,这是培养孩子的关键。我认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好好跟孩子说话,建立有效的师生沟通渠道。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

一、主动聆听——师生沟通的前提

聆听是让对方感觉你尊重他,如此,对方才会尊重你;聆听能解决对方的问题,不至于错过某个重要细节,聆听能拉近师生心理的距离。一年级下学期,班上转来了一个小男孩凯凯。他是一所重点小学转来的,他一来,就把我们整个班原有的和谐友好的氛围打乱了。那段时间,隔三差五就有家长跟我投诉:说他打人,上美术课时把后面同学的彩笔拿走并弄坏了,等等。还有其他科任老师说他上课常搞小动作,一会拽着同学讲话,一会随意下位拿走其他同学的物品并弄坏。而且他每次语数小测试都是三四十分。为此,我找他和家人谈心,他家长也总买些水果、牛奶赔礼道歉来安抚被他打的孩子。他自己改错态度诚恳,但嘴上说改,转眼又忘。甚至发展到最后,几位家长约着一起到学校找我,要求把这个“熊孩子”清理出这个班集体。我当然不能这么做,既然接受了他就得善待他、不能放弃他。

于是,我主动找到凯凯。凯凯告诉我,他邀请其他小朋友玩打架游戏,本意是想和小伙伴们做朋友,但打着打着就打成真的了,上课控制不住自己也是想和同学们玩,和同学们说说话,跟同学们亲近。因为,他刚到这个班集体时,这个班的同学对他很友善,也愿意跟他玩,他做错了事,也能得到同学的原谅,而在以前的班上,班上的孩子都排斥他。所以,他觉得在这个班上很开心,所以忍不住想亲近他们,但是他采用的方式可能不太恰当。也就是说,他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亲近大家,结果只好采用一种别样的方式引起其他同学的关注。

我听了之后心里酸酸的,孩子内心其实是渴望被接纳的、渴望被关注的、渴望得到爱的。我牵起他的手,要他看着我的眼睛,温和而坚定地跟他说:“老师相信你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相信你不想去伤害其他人,但是,打人是不允许的!我们班的班规是不允许玩肢体接触的游戏,我们必须要遵守。你想和其他人做朋友,很好!但可以选择玩文明、有趣味的游戏,比如跳绳、跳房子,踢毽子等等。”于是,接下来,我动员班上的小朋友们和他一起玩跳绳、跳房子,踢毽子等游戏。一有时间,我也参与其中,和他们一起玩,我会观察他和其他小伙伴玩耍的表现,一旦发现他有进步,我就对他进行及时表扬。为了约束他打扰其他同学学习的行为,我跟班上孩子说,“一旦他扭过头来找你讲话,你用手势警告一次,如果再扭过头来,你就用手势警告第二次,如果到了第三次,你直接举手报告老师。”刚开始,还是有很多孩子报告老师,随着时间的推移,报告老师的现象也越来越少了。

主动聆听是师生沟通的前提,教师通过主动聆听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理解他并愿意接受他,从而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关怀。这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潜能去解决问题。

二、赏识和赞美——师生沟通的法宝

赏识和赞美是师生有效沟通的法宝,通过赏识和赞美学生,叩开一个个紧锁的心门,从而让学生敞开心扉展示他们的风采。

乐乐是我们班的“后进生”。在学习上,我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有一次,我跟他补课的时候,有个孩子悄悄在我耳边告状:“老师老师,乐乐今天早上在小卖部买了一条红领巾,带着红领巾通过了门口的检查进教室的,到了教室门口,又把红领巾偷偷取下来,藏起来了。”要知道,红领巾在每个小朋友心中是非常神圣的,一般在上学期,小朋友们就开始加入少先队了,在我们学校,一到七年级,基本每个孩子都带了红领巾,唯独他一个人还没有红领巾,所以每次在门口检查的值日生会把他拦住,并记下他的名字。这让他觉得很有压力。乐乐在我旁边,头垂得低低的,脸上的表情也十分紧张,告状的小朋友也很严肃地看着我,他们可能觉得这个事情很严重。我牵起乐乐的手,温柔对那个告状的小朋友说:“哎呀,谢谢你告诉老师这么好的消息,我终于明白乐乐这几天学习很努力、上课有纪律的原因啦,原来他想当一名少先队员啊!”我摸摸乐乐的头说:“乐乐,你是不是特别想加入少先队啊。”乐乐小声地说:“想。”我让他看着我的眼睛,“嗯,只要你想,你就能成为少先队员!”他的眼睛一亮,“真的吗?”“真的!”“那你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能带上红领巾呢!”“当然是学习好、表现好、纪律好的孩子。”我说:“对呀,那你觉得你达到了这个要求吗?”他说:“我有时候达到了,有时候没达到。”我接着说:“老师发现啊,你这段时期纪律变好了,下课的时候能够守规矩了,这是不是很大的进步呀,你离红领巾的目标已经很近了,现在就剩下你的学习了。你今天考了40分,明天考了45分,后天考了50分,只要你每次有进步,这就是成功,但是在跟老师补习的过程中会很辛苦,你能吃苦吗?”“我能。”从那以后,他每天跟着我一起训练,在反复地训练的过程中,有些枯燥有些辛苦。我有时候问他,你累不累?他说有一点。我就说,那玩会游戏再学习吧。过一会,他自己主动说“我们再学习吧!”在学习过程中,只要他有一点进步,我就及时表扬他。

从那以后,他的变化也一一显示出来:从以前读书结结巴巴到后来能完整把课文读出来了,从以前写字特别慢到逐步变快了。到了期末考试的前一个月,我们为他一个人举行了一次特别的、神圣的入队仪式。首先全班同学举手表决,然后每个小组代表上台说他的优点和进步,最后班干部指出他的不足以及对他的期待。入队仪式还请来了大队辅导员,一切按照正规的流程。当时,他的外婆和妈妈都参加了,并把整个过程录了下来。当他发表感言的时候,他激动地、自豪地说:“我以后一定要做个爱学习、爱红领巾的好孩子”。从那以后,他就朝着一个向上的方向去发展,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但是整个班集体都乐于接纳他。虽然他没有绝对的成功,但他每天都在进步,对自己更自信了,更自律了,往着太阳的方向发展着。

三、积极关注——师生沟通的润滑剂

在约翰·霍特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作者对于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做了细致的描述:“他们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知道的事情很少,或者能理解、能做的事情很少,对孩子们来说,知道这一点常常让他们感到害怕和丢脸”“孩子们的无知和笨拙经常让他们感到痛苦,我们必须谨慎,不要不断地、强制性地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弱点。”这些描述也解答了大多数老师心中的疑问:“为什么当着学生的面指出他们的错误时,孩子会有强烈的抵触。”

有的老师,往往对孩子的错误如数家珍,却对孩子的进步视若无睹,仿佛带了个有色眼镜专门筛选孩子的错误。我们盯住孩子的错误,是想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但实际上,却人为地增加了阻力,消解了孩子内心的动力。我们不妨换一副眼镜,去发现孩子的进步,我们筛选出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对孩子进行“正强化”,孩子做出努力,得到了正向的反馈,那么,他就更愿意去重复这个行为,在不断重复中,孩子就会不断进步。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强调,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或咨询师要毫无保留的接受来访者,要对来访者进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强调了任何时候都用积极的视角去看待孩子,这样自然可以看到他的优点和可爱之处,当我们这样去观察去注视一个孩子的时候,便会满心欣喜。这种内心状态,会借着我们的语言、表情、神态、身体动作传递给孩子。会让他们有一种被认可、被欣赏的感觉,从而成就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当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他会主动去做有价值的事情,以符合自己的身份,如果孩子内心有自我完善的动力,就算有一些错误和缺点,也很愿意改正。如果我们盯着孩子的优点,孩子也会盯着我们的优点,双方都在一个爱的状态中,爱会产生神奇的力量。

通过积极关注学生,使学生感到自己被悦纳、被理解,教师通过设身处地地理解和尊重学生,使学生获得巨大的亲近感、信任感和共鸣感,从而像润滑剂一样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

作为教师应该学会做一个“陪伴者”。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所以,我们应该用适合孩子的方式跟孩子好好说话,而不是用培养完人的方式对待孩子。

猜你喜欢
红领巾小朋友师生
红领巾要戴好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红领巾》的“童年照”
“红领巾”是谁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智取红领巾
麻辣师生
Let’s DIY Poster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