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卉
(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图1 莲韬馆复建工程鸟瞰效果图
广东广雅中学创建于1888年,其前身是由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张之洞定名“广雅”,取义“广者大也,雅者正也”,强调所培养的人要“知识广博,品行雅正”,即“德”与“才”的和谐。“和谐”是广雅办学的理念和传统,“和谐”是广雅办学的目标与特色,“和谐”是广雅人永恒的追求。
莲韬馆原为广雅书院的主要建筑物之一,为山长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之所,也是广雅改革、创新精神的象征符号之一,于上世纪坍废。重建莲韬馆一则使广雅文化进一步传承、光大,二则能为学校国际化发展提供相应的硬件支持。教育国际化为“莲韬”二字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莲韬”二字反之给教育国际化荷载了广雅中学积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二者交相辉映、中西融合,更是“广、雅”的完美诠释。
广雅中学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广雅路。拟建项目用地周边路网较发达,临近两条城市主干道,南临东风西路,北临环市西路。广雅中学莲韬馆复建工程拟选址在校园现有用地的西北角。
项目地块形状成不规则的五边形,整体相对平坦,相较于整个校园,该地块地势较高。项目地块现状为临时住宅以及单层仓库,场地内现存一些的树木,其中位于西侧的大榕树树龄最长,树干直径约有1m。
广雅中学作为历史名校,办学传承“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理念,在当前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中,已与多所国际知名学校建立了广泛的、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关系,复建莲韬馆包含以下四大功能:
(1)学术交流平台——1000人的大空间报告厅;
(2)国际化发展硬件设施——教学实验用房;
(3)生活配套设施——学生宿舍;
(4)其他配套设施——地下停车场及相关设备用房。
结合场地现状及建设需求进行考虑,我们对莲韬馆的复建工程提出以下问题:
如何让学术交流平台、国际化发展硬件设施以及生活配套设施三大主要功能的有机组合、既能满足既有功能需求,同时也考虑其功能灵活转换的可能性、为未来的发展和转变创造良好的基本条件?
如何实现建筑风格与广雅本校区建筑风格的一致性、以实现广雅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我们将如何建立一个国际与传统相融合的莲韬馆?
广雅中学作为一所历史名校,为体现其合璧中外、传承文化的需求,本设计将以下特点作为设计原则展开构思:
(1)功能性:满足学校举办高端学术论坛、国际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并按规范配置地下停车库。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套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的交流和学习环境。
(2)前瞻性:考虑未来发展的趋势,设计需考虑未来功能转换的可能性,并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建筑产品科技含量。
(3)历史传承:体现广雅中学对本校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建筑造型及功能配置应体现出广雅中学百年老校的深沉文化底蕴与人文气息。
(4)绿色环保:优先选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与设备,注重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
莲韬馆不仅是广雅中学历史传承的象征,亦是广雅中学国际化教育的硬件支持。为师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业主及设计师的共同目标。本设计根据现场情况及校方需求,将从交通、功能结合及造型意象三个方面考虑莲韬馆的单体建筑设计:
3.2.1 北大门
广雅校区正门为面向东风路的南大门,北侧现状暂未设置北大门,顺应本次项目建设的契机,我们利用莲韬馆复建,拟建本大楼的正门兼作广雅校区的北大门,使整个校区的交通系统更加完善和顺畅,设计上实现人车分流,合理组织流线。
3.2.2 三大主要功能有机组合
学术报告厅、教学实验用房及学生宿舍三大主要功能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体量分离、结构合理,以最大限度满足各种功能的空间和层高要求,同时顺应北面环市路的走向,满足规划退缩。
学术报告厅:学术报告厅以裙楼形式设于首层,为厅内不设结构柱创造最优条件,保证大空间的报告厅内视线最佳,厅内楼面平整设计,空间使用灵活,既能作为报告厅,又能作为临时活动和展览空间。此外,人流集散较集中的报告厅设于首层,满足人流疏散要求,保证消防安全。
教学实验用房:八层的教学实验用房平行布置在沿环市路一侧,形成形象良好的沿街展示面。
学生宿舍:六层的宿舍楼布置在靠近广雅校区的东南角,既能为居住空间形成良好的建筑朝向,同时也有效降低了了交通噪音对居住空间的影响。
功能转换的可能性:教学实验用房与宿舍用房采用架空连廊相连接,设计层高及设计平面开间相同,为将来实现教学和宿舍功能的灵活转换建立充足条件。
图2 莲韬馆三大功能
3.2.3 外观创意及景观设计
大榕树庇护下的和谐空间:利用场地内原有大树,建筑布局与大榕树有机结合,既能保护原有树木,实现环保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又能在大榕树的掩映和保护之下,营造温馨和谐的教学和生活空间。
致敬先贤的莲花园:莲韬馆意为“莲隐藏的馆舍”,寓意士子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秀的师资,犹莲子之有韬,才能获深厚学养而成材。莲韬馆寄寓着张之洞对书院师生的期望和要求,期望莘莘学子能够以莲为标,养“出淤泥而不染,卓立世俗”之情操。因此,为尊重历史,传承文化,我们在景观设计上,利用东侧建筑自然围合的小庭院,设计高雅的莲花园,致敬先贤对一代又一代广雅人的教诲。
合理的建筑朝向:建筑主教学楼南北朝向,保证教学用房能满足日照和采光的要求。宿舍楼布置在靠近广雅校区的东南角,为居住空间形成良好的建筑朝向。
多层次、开放的绿色空间:开放的空间使人充满好奇,打造一个充满好奇的绿色的大自然空间是我们的设计宗旨之一。本设计采用架空层、屋顶绿化、架空连廊、休闲平台等造景手段,形成多层次的绿化休闲空间,营造多方位开放的空间,恰好与国际化教育理念想融合。
广雅文化的传承:在规划设计上,我们延续广雅校区的底层架空规划脉络肌理,在空间和流线形成连续性和延伸性,营造舒适有趣的休闲、集散、活动和学习的开放空间。架空层的设计,视线通透开阔,适合岭南地区的气候,形成良好的步行空间系统,同时能引导气流,降温除湿,实现多功能全方位的构想。
在建筑外观上,我们呼应广雅校区原有的建筑文化特色,充分尊重岭南地域特色,在造型元素上,主要选用了红色的外墙、黄色的坡屋顶、绿色的屋脊,白色的大理石白色柱子基座。
岭南建筑元素的应用除了体现广雅中学的历史气质,亦能应对场地气候特性,提供节能效果:出挑的屋檐能为适应岭南地区的多雨气候,为师生营造一个遮风挡雨的温馨空间;深窗洞能调节南方地区夏热冬暖,太阳直射的特殊气候;高台阶能有效防止雨水倒灌;架空层能实现通风防潮的实际需求。
图3 宿舍地点透视图
综上所述,传统的广雅文化与现代的建造手段相结合,正好诠释了莲韬馆复建的意义所在。沧桑茬苒,百余年来,广东广雅中学学术不衰,文化流长。校园内曲水流觞,古木参天,碑石林立。古建筑遍布校园,使整个校园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一代又一代广雅人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使广雅成为一个引领中国近代教育与现代中等教育风气的先驱,成为一所锐意进取、功绩卓著的百年名校,被称为“中国最漂亮、最有文化内涵的学校之一”。广东广雅中学莲韬馆复建工程将以尊重自然的姿态、传承文化的理念、开放创新的精神成为广雅中学新时代的献礼!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3]《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J99-2011).
[4]《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5]《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7]《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