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士雯,陈立文,杜泽泽
(河北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天津300401)
2008年,“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概念相继出现,全球城市纷纷加入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中。我国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我国未来的发展重点。智慧社区相对于智慧城市,可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试验和实践,更容易在各地进行推广,有助于智慧城市理念的深入推进。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智慧社区的地产项目在智慧社区的推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未来房地产转型的新机遇。此外,由于人们对城市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房地产行业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深入普及的背景下,与智慧社区结合打造“智慧型房产”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智慧社区建设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智慧社区建设实践中,存在政府主导作用较强,重技术轻服务的现象,“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良好地运用到实际建设中。尤其是前期对居民的实际需求了解不足,智慧社区建成后难以达到居民的要求,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发建设满足居民需求的智慧社区,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推动智慧社区的地产建设,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智慧便捷的住宅产品,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国外学者对智慧社区的研究侧重于在智慧城市背景下对智慧社区的技术层面和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慧社区与智慧城市之间的关系、智慧社区的信息技术应用、智慧社区对社区居民的服务等方面[1-5]。国内对智慧社区的研究侧重于概念框架构建和实践研究,且大多数从社区治理的角度研究智慧社区的建设和管理,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建议对策和实践研究等方面[6-9]。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外都缺乏从需求层面入手分析智慧社区地产项目的消费者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本文从消费者对智慧社区地产项目购买意愿的视角对智慧社区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可针对性地建设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智慧社区地产项目,扩大市场空间,为智慧社区的建设和运营者提供借鉴。
国内外学者对智慧社区还没有普遍认同的定义,大多数学者从技术和管理角度进行定义,也有学者强调两者的结合。在技术上层面,一些学者认为智慧社区是借助网络通信技术对家居、医疗、服务和智能楼宇进行智慧构建,实现对大量数据和信息的智能处理[10]。另一方面,一些学者从社区管理的角度来定义智慧社区,认为智慧社区建设目的正是通过智能化手段来改善和提高社区服务管理水平[11]。本文认为智慧社区的概念应结合两个方面,即智慧社区建设方式与目标的结合。从建设方式来讲,智慧社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智能化,统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资源,以现代化的社区服务和精细化的社区管理系统为支撑,依托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统筹配置、智能环境良好、管理效率提高的社区模式;从建设目标来讲,智慧社区致力实现以居民需求为重点的管理模式,满足社区居民对医疗、教育、安全、社交、便利等多方面要求,提升管理品质和管理能力。
Fishbein认为购买意愿可权衡消费者对某项服务或产品产生购买行为的概率,表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也有学者认为消费者的主观意愿和外界因素都会对购买意愿产生影响,购买意愿将影响消费行为的产生[12]。Ramayah等认为购买意愿是一种良好的预测购买行为的因素,而消费者的信念和价值观等内在因素会影响这种意愿进而影响消费行为[13]。我国学者对购买意愿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购买意愿可预测购买行为的发生。张蓓等认为购买意愿可以衡量购买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且前者是后者产生的基础[14]。
目前,从感知价值和感知风险视角对购买意愿的研究较成熟,本文以此为基础构建理论框架。一是基于感知价值最大视角的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方面,Zeithaml认为消费者感知价值是指消费者比较从产品和服务中感知的利得与耗费的成本后形成整体效用评估[15]。他认为感知价值更强调消费者导向,并且在价值中利益部分包括内部特征、外部特征、感知质量等抽象概念。简单而论,产品或服务为消费者带来的益处比付出的价值更多时,感知价值和购买意愿都会提高[16]。二是基于感知风险最小视角的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方面,感知风险是1996年哈佛大学Bauer从心理学延伸出的概念,他认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隐含着不确定性。即错误的购买决策导致的结果会引起消费者的苦恼,由于消费者对未来的情况难以确切知晓,因此产生感知风险。由于不同消费者对同一购买对象的感知风险有所差异,因此感知风险具有主观性。王颖、李英认为感知风险来源于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不足,以及产品市场和法律法规等的不规范性等[17]。
智慧社区对消费者来说是相对专业化、具有复杂性并区别于传统住宅的产品。由于可获得信息的有限性,消费者将以一些线索信息作为产品质量和风险的判断依据。本文以购买意愿的相关研究为基础,考虑智慧社区的特征,将产品知识、感知价格、感知易用性、品牌知名度、参照群体作为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感知质量、感知风险和感知价值对购买意愿产生影响。智慧社区购买意愿影响路径的理论模型见图1。
图1 智慧社区购买意愿影响路径的理论模型
因变量——智慧社区购买意愿:购买意愿是消费者进行购买行为的前提和必要过程。王伟等认为产品和服务具有主观和客观属性,购买意愿受到顾客主观意愿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18]。住宅属于价值量大、超耐用的消费品,关系到购房者的切身利益,同时智慧社区的地产项目对消费者属于较新的概念,消费者在购买之前会仔细斟酌。鉴于此,本文将购买意愿定义为消费者对智慧社区有一定了解的条件下,在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作用下产生购买意愿的可能性。
中介变量和研究假设:①感知价值。感知价值是消费者从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净效用。Brucks等通过实证研究指出更高的感知价值会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意愿[19]。由此可推断,消费者在考虑购买智慧社区地产项目时,会更加愿意选择感知价值更高的产品。据此,本文提出假设一:H1——消费者对智慧社区的感知价值对购买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②感知质量。消费者对度量客观质量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是利用自己的感知质量进行购买决策。产品感知质量并不是产品的客观质量,不同的消费者由于价值取向的差异,对同一个产品存在不同的感知质量。林盛、刘金兰在对商品房的研究中发现,顾客感知价值与感知质量强烈正相关[20]。据此,本文提出假设二:H2——消费者对智慧社区的感知质量对感知价值存在显著正向影响。③感知风险。郑春东等在研究消费者网络购买行为的过程中发现,感知风险和感知服务价值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1]。在房地产市场中,消费者处于信息劣势地位,他们对智慧社区地产项目进行购买决策时具有较高的感知风险,感知风险对消费者的感知价值和感知质量都有一定影响。据此,本文提出假设三:H3a——消费者对智慧社区感知风险的感知价值存在显著负向影响;H3b——消费者对智慧社区感知风险的感知质量存在显著负向影响。
自变量及研究假设:①产品认知。智慧社区消费者对产品知识是指他们对智慧社区的熟悉度、专业知识和购买经验。郭际等认为,产品知识对感知利得和感知风险有直接影响,对购买意愿通过感知利得和感知风险有间接影响[22]。由此可见,产品知识对消费者的感知质量、感知风险都具有一定影响。智慧社区具有各项智慧功能并提供智慧服务,属于互联网时代下产生的新概念。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智慧社区房地产项目时,如果对产品的功能、特点有全面的了解,可提高购买决策的质量。据此,本文提出假设四:H4a——消费者对智慧社区产品知识的感知质量存在显著正向影响;H4b——消费者对智慧社区产品知识的感知风险存在显著负向影响。②感知价格。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将心理参考价与实际售价进行比较,形成对商品的主观感知价格。陈国平认为感知价格属于消费者的主观范畴,是实际价格与参考价格作用的结果,且感知价格与感知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23]。从经济学角度而论,价格对消费者购买产生约束作用,对购买决策具有负面影响。但顾客通常更坚信“一分钱,一分货”的理念,价格高的商品往往质量更好。住宅产品作为居民家庭主要的一次性大笔支出,尤其是智慧社区住宅产品相比于传统住宅可能价格更高,且后期维护费用等都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了更多的担忧,感知风险更高。据此,本文提出假设五:H5a——消费者对智慧社区感知价格的感知质量存在显著正向影响;H5b——消费者对智慧社区感知价格的感知风险存在显著正向影响。③感知易用性。感知易用性由系统设计特征、任务特征和执行过程等外部标量决定,反映一个人认为是否容易操作、方便程度是否达到期望,从而决定是否接受。智慧社区地产项目相对于传统住宅,虽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更智能的居住环境,但部分居民在智能终端和应用系统的操作上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消费者尤其是老人等特殊人群在购买智慧社区住宅产品时,会期望操作简单、方便使用的智慧化产品与服务,通过对产品易用性进行总体评价,并对购买决策产生影响。当消费者认为智慧社区操作便捷简易时,对该产品的质量感知会提高,且对产品的不确定性会降低。据此,本文提出假设六:H6a——消费者对智慧社区感知易用性的感知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H6b——消费者对智慧社区感知易用性的感知风险存在显著负向影响。④品牌知名度。品牌是一种企业向消费者传达的名称、文字、设计或图案等或它们的组合,使该产品或服务区别于其他竞争者并吸引消费者。当消费者掌握的产品信息匮乏时,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进行预测的外部线索,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品牌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信任程度和感知风险进而影响购买意愿,甚至产品品牌比产品质量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程度更大,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使消费者对不熟悉的产品会存在积极的评价[24]。这就意味着对消费者而言,知名度高的品牌代表着更高的品质和更低的风险,有助于购买意愿的形成。智慧社区的品牌是指智慧社区地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维护企业,通常是地产商或专业化运营商。据此,本文提出假设七:H7a——消费者对智慧社区品牌认可度的感知质量存在显著正向影响;H7b——消费者对智慧社区品牌认可度的感知风险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⑤参照群体。参照群体是指对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用来比较和参考的对象,是对消费者态度、信念和决策产生影响的个人或群体。通过观察群体成员的购买行为或从他们之中获得产品知识以及鼓励性的消费建议,消费者对产品的模糊性有所降低,并有助于形成购买意愿。李先国、杨晶提出参照群体的建议会影响消费者的感知价值,尤其当消费者表现为享乐主义时,会存在显著的影响作用[25]。由于智慧社区还未普及,消费者在购买智慧社区住宅产品时往往会与亲戚朋友、专业人士进行沟通或咨询,同时对其购买行为进行参照,最后做出购买决策。据此,本文提出假设八:H8a——参照群体对智慧社区认可度对消费者感知质量存在显著正向影响;H8b——参照群体对智慧社区认可度对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量表设计主要是对上述理论模型中所包含的变量测度方法的设计,本文收集与研究了相关的测量量表或成熟量表。结合智慧社区的特点对收集到的量表进行筛选、修改和完善,征询相关专家意见后确定了各变量的测量量表(表1)。
表1 量表设计及参考来源
(续表1)
变量题数测量问项参考来源感知风险PR6PR1:相对传统地产项目,购买智慧社区地产项目会增加不必要的花费PR2:智慧社区提供的智能功能和智慧化水平等方面达不到开发商承诺的效果PR3:入住智慧社区会使日常的生活成本增加PR4:智慧社区地产项目在未来会贬值PR5:智慧社区以后会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很大PR6:智慧社区不会受到亲朋好友的认可雷鸣和李文彪[27]产品知识PK3PK1:我对智慧社区所具备的智能功能和智慧化服务非常了解PK2:我来之前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关于智慧社区的产品和市场信息PK3:我清楚地了解智慧社区的优点和缺点Brucks,等[19]感知价格PP3PP1:我觉得智慧社区的地产项目比传统住宅购买价格高PP2:我觉得智慧社区地产项目购买价格高于合理的价格区间PP3:我觉得购买智慧社区地产项目比传统住宅的日常花费更高Vaidyanathan&Aggarwal[28]感知易用性PEU3PEU1:我觉得智慧社区的各项智能功能的使用是容易的PEU2:我学习使用智慧社区的各项智能功能是容易的PEU3:我将会发现智慧社区的各项智能功能很容易使用鲁耀斌和徐红梅[29]品牌BP3BP1:我会购买我比较熟悉的智慧社区地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商品牌BP2:该智慧社区地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商品牌知名度很高BP3:该智慧社区地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商品牌我比较信任Keller,等[30]参照群体RG3RG1:有许多亲戚朋友支持我买智慧社区地产项目RG2:我从电视、网络等媒介看过许多专家对智慧社区的好的评价RG3:周围的人都对智慧社区的评价很好赵艳华[31]
问卷发放对象为天津市具有智慧社区特征的住宅项目售楼处和智慧社区展厅内的潜在消费者,以书面形式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利用李克特5点量表,1—5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由于智慧社区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新建社区难以符合全部《智慧社区建设指南(2014年)》中的要求,因此本文将具有智慧社区特征的住宅项目界定为具有智慧社区的理念,运用智慧社区技术的住宅项目。本次共发放问卷数量为450份,收回403份,共得到有效问卷35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78.2%。
本文通过SPSS19.0软件对经过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图2—5,各组数据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图2 样本性别特征分布
图3 样本年龄特征分布
图4 样本学历特征分布
从性别分布上看,男女数量大约各占1/2,样本性别特征的平均值为1.51,标准差为0.501;从年龄构成上看,主要集中在25—54岁之间,该年龄区间的消费者是智慧社区住宅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样本年龄特征的平均值为2.88,标准差为1.097;从学历分布上看,被调查群体主要以高中(大专)和本科学历为主,样本学历特征的平均值为3.240,标准差为1.072;从家庭月收入分布来看,样本收入特征的平均值为3.06,标准差为1.092,可见样本整体上在年龄方面偏低,受教育程度稍高,收入偏高。
图5 样本家庭月收入特征分布
潜变量观测变量标准因子荷载T值CRAVECronbach′sαPIPI10.83317.940PI20.77916.357PI30.82617.7060.8540.6610.850PVPV10.80116.960PV20.79616.815PV30.80917.1840.8440.6430.844PQPQ10.78817.156PQ20.81117.923PQ30.83118.585PQ40.78517.050PQ50.80717.7580.9020.6470.901PRPR10.82018.472PR20.82818.751PR30.83418.972PR40.84819.476PR50.83118.852PR60.86119.9300.9340.7010.933PKPK10.80716.447PK20.78615.918PK30.73914.7660.8210.6050.821PPPP10.76815.549PP20.85617.755PP30.74314.9390.8330.6250.828PEUPEU10.78516.198PEU20.79416.435PEU30.79016.3480.8320.6230.830BPBP10.79116.380BP20.81717.090BP30.76015.5250.8320.6240.829RGRG10.80817.238RG20.85518.615RG30.80417.1080.8630.6770.863
信度检验:本研究采用潜变量组合信度系数(CR)、平均提取方差值(AVE)和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α)检验数据的可靠性。由表2可知,所有潜变量的CR值高于0.6,AVE值高于0.5,Cronbach′s α值高于0.6。即所有指标均符合要求,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效度检验:效度检验主要包括收敛效度和判别效度检验。从表2可见,所有观测变量的因子负荷T值均在统计上显著,因此量表具有好的收敛效度。此外,通过方差抽取检验判别效度,需要满足模型中各变量的AVE值的平方根大于其余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从表3可见,各变量AVE平方根均大于与其他变量相关系数,因此各变量间具有良好的判别效度。
表3 方差抽取检验
测量模型拟合检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的关键步骤为对模型适配程度的检验,模型与样本数据的拟合分析程度常用6个评价指标评判测量模型的拟合程度,评价标准和本研究初始模型拟合指标见表4。
表4 评价标准和本研究初始模型拟合指标结果
从表4可见,根据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程度判断标准,本研究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各指标均符合模型判定标准,说明该模型与获取数据之间达到较好的匹配,模型的计算结果见图6。
图6 智慧社区购买意愿影响路径关系及系数
假设检验结果分析:各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见表5。由表5可知,除感知价格对感知质量和品牌知名度对感知风险的影响关系不显著外,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均表现显著,本文对各个变量间的关系进行简述:①智慧社区的购买意愿与感知价值的关系。根据检验结论,购买意愿和感知价值之间为正相关关系,这为基于购买意愿提升的智慧社区建设和运营提供了途径和启示。消费者认为产品或服务为自己带来的益处比付出的价值更多时,消费的感知价值越大,购买意愿也会增强,因此产生消费行为的概率也会越大。②智慧社区的感知价值与感知质量和感知风险的关系。根据检验结论,消费者对智慧社区的感知价值与感知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感知风险呈负相关关系。感知质量和感知风险都对感知价值具有显著影响,但从路径系数可见出,感知质量对感知价值的作用大于感知风险的作用。智慧社区住宅产品具备普通住宅没有的功能,是消费者寻求更高层次需求的产品,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一方面具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另一方面还难以对产品质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在感知风险方面,购买智慧社区住宅产品对消费者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同时相比于传统住宅产品具有高成本和高技术的特点,消费者在购买时会考虑其质量是否值得其价格、购买后是否会提高日常生活成本、具有的智慧功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等。这一结论启示我们在进行智慧社区的建设和运营时要设法提高消费者对智慧社区的感知质量,同时降低感知风险。③智慧社区的感知质量和感知风险的关系。根据检验结论,消费者对智慧社区的感知质量与感知风险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消费者的感知风险一方面直接对感知价值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会对感知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感知价值和购买意愿。④智慧社区的感知质量与各自变量的关系。根据检验结论,产品知识、感知易用性、品牌知名度和参照群体与消费者对智慧社区的感知质量呈正相关。感知价格对感知质量的正相关关系没有得到验证,可能是由于智慧社区住宅产品自身具有高额、增值和独一无二的特点,因此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不会仅仅以价格的高低衡量质量的好坏,会结合多方面因素权衡购买利弊后再做出购买决定。此外,消费者认为房价水平普遍偏高,房地产行业存在高利润,因此智慧社区住宅产品价格高不意味着高质量。⑤智慧社区的感知风险与各自变量的关系。根据检验结论,产品知识、感知易用性、参照群体与消费者对智慧社区住宅产品的感知风险呈负相关关系,感知价格与感知风险呈正相关关系,而品牌知名度与感知风险的负相关关系没有得到验证。作为投资和使用价值兼备的住宅产品,在目前房价上涨程度较大的情况下,其价格越高,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就会越大。产品知识、感知易用性和参照群体能降低消费者对智慧社区在各方面不确定性引起的担忧,降低感知风险,从而提升他们对产品的认可。品牌知名度与感知风险的关系没有得到验证的原因在于:智慧社区住宅产品与传统产品住宅存在差异且属于新生概念,智慧社区住宅产品建设和运营商品牌不能消除消费者对产品本身存在各种风险的担忧,因此品牌知名度并不能降低消费者对智慧社区的感知风险。
表5 各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
注:*为P<0.05,表示一般显著;**为P<0.01,表示比较显著;***为P<0.001,表示非常显著。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建议:①提升智慧社区地产项目的消费需求,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智慧社区住宅产品属于潜在需求产品,其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智慧社区不了解或不知道智慧社区,使消费需求处于潜伏状态。地产开发商要主动挖掘消费者的隐性需求,向消费者传递智慧社区住宅产品的相关知识,使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价值有更深入的了解,启发消费者将隐性需求转化为显性需求,促进智慧社区地产项目的成功开发,同时提升企业利润。②采取合适的智慧社区建设和营销方式提升感知质量、降低感知风险。由前文对智慧社区购买意愿的分析结果可知,购买意愿与感知质量呈正相关关系。感知质量的影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品牌知名度、感知易用性、参照群体和产品知识。购买意愿与感知风险呈负相关关系,感知风险的影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产品知识、感知易用性、参照群体和感知价格。品牌知名度对消费者的感知质量影响最大,这要求地产开发商在开发智慧社区时要注重品牌构建,通过建设品质良好的智慧社区树立较好的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进而产生购买意愿。感知易用性、产品知识和参照群体对感知质量和感知风险都存在影响。智慧社区在建设规划中要关注住户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实际体验,提高各项智慧功能实现的操作方便性。同时,在进行项目销售中增加消费者的现场体验和智慧生活场景的营造环节,增加消费者对智慧社区产品知识的了解,让消费者群体了解智慧社区的各项功能以及带来的价值,提高消费者的感知价值,减少消费者对未知风险的担忧。有关参照群体对感知质量和感知风险的影响,地产商要注重对购房者的亲朋好友进行宣传,通过老客户带来新的购房者。感知价格对感知风险存在负向影响,因此地产开发商在进行智慧社区地产项目的开发时,要采用合理价格。由于智慧社区相对于传统住宅实现更多功能,因此建设成本的控制更具有重要性。这就要求智慧社区地产项目在前期规划设计中要正确处理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来节约资源,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③应用产品差异化策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需求。年龄、收入和教育程度的不同会对消费者在智慧社区住宅产品的需求方面产生差异,在为业主提供基础服务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还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这要求智慧社区地产项目在开发过程中要根据项目定位,分析消费群体特征,在考虑成本控制的情况下合理设置智慧社区的服务应用。如针对刚需类消费者群体的住宅项目,应侧重智慧社区在社交、文娱、生活便利、居家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对改善型消费群体,要注重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对高端型消费群体,主要关注隐私安全、生活品质和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功能。④提高智慧社区服务水平,实现稳定持续的运营方式。智慧社区理念改变了传统地产开发商的商业模式,重点在于参与智慧社区运营阶段的方式。这就要求地产开发商理顺智慧社区在运营中的利益体系和服务体系,要与政府、周边商户、设备、系统维护方等相关群体建立协调关系,考虑各方利益,共同打造稳定的智慧社区生态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⑤提升开发环境,促进产业链发展,降低配套关联成本。我国智慧社区的发展正处于初始阶段,产业链并没有完全成熟。智慧社区产业链包括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硬件设备提供商、软件开发商等方面,涉及主体较多、相关联动关系复杂。智慧社区地产项目的开发不仅面临住宅本身的建造,还要涉及对这些相关产业的整合,营造良好的开发环境,降低智慧社区地产项目开发时需要的相关配套和服务带来的增量成本。
[1]Chourabi H,Nam T,Walker S,etal.Understanding Smart Cities:An Integrative Framework[C].System Science (HICSS),2012 45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2012∶2289-2297.
[2]Batty M,Axhausen K W,Giannotti F,etal.Smart Cities of the Future[J].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Special Topics,2012,214(1)∶481-518.
[3]Sun Y,Song H,Jara A J,etal.Internet of Things and Big Data Analytics for Smart and Connected Communities[J]. IEEE Access,2016,(4)∶766-773.
[4]Nam T,Pardo T A.Smart City as Urban Innovation:Focusing on Management,Policy,and Context[C].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lectronic Governance,ACM,2011∶185-194.
[5]Li X,Lu R,Liang X,etal.Smart Community:An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J].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11,49(11)∶68-75.
[6]郑从卓,顾德道,高光耀.我国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9)∶53-56.
[7]柴彦威,郭文伯.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路径[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4)∶466-472.
[8]李静.关于智慧社区的建设与思考[J].管理观察,2015,(17)∶30-33.
[9]吴胜武,朱召法,吴汉元,等.“智”聚“慧”生——海曙区智慧社区建设与运行模式初探[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6)∶I0005-I0007.
[10]张彭,王轶斌,沈玉梅,等.基于城乡统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智慧社区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6)∶83-84.
[11]王京春,高斌,类延旭,等.浅析智慧社区的相关概念及其应用实践----以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街道为例[J].理论导刊,2012,11(3)∶13-16.
[12]Cox D F.Risk Taking and Information Handling in Consumer Behavior[J].Management Science 1969,15(2)∶337.
[13]Ramayah T,Lee J W C,Mohamad O.Green Product Purchase Intention:Some Insights from a Developing Country[J].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10,54(12)∶1419-1427.
[14]张蓓,黄志平,文晓巍.营销刺激,心理反应与有机蔬菜消费者购买意愿和行为----基于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4,(2)∶47-56.
[15]Zeithaml V A.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Quality,and Value: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J].The Journal of Marketing,1988,52(3)∶2-22.
[16]Kuo Y F,Wu C M,Deng W J.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ervice Quality,Perceived Value,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Post-purchase Intention in Mobile Value-added Service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9,25(4)∶887-896.
[17]王颖,李英.基于感知风险和涉入程度的消费者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3,(5)∶863-872.
[18]王伟,王洪伟.特征观点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在线评论的情感分析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6,36(1)∶63-76.
[19]Brucks M,Zeithaml V A,Naylor G.Price and Brand Name as Indicators of Quality Dimensions for Consumer Durables[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0,28(3)∶359-374.
[20]林盛,刘金兰.商品房市场顾客感知价值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6,20(2)∶43-45.
[21]郑春东,韩晴,王寒.网络水军言论如何左右你的购买意愿[J].南开管理评论,2015,18(1)∶89-97.
[22]郭际,吴先华,叶卫美.转基因食品消费者购买意愿实证研究——基于产品知识,感知利得,感知风险和减少风险策略的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9)∶45-52.
[23]陈国平.消费者感知价格与质量的关系及其应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9)∶67-68.
[24]Hsin Chang H,Wen Chen S.The Impact of Online Store Environment Cues on Purchase Intention:Trust and Perceived Risk as a Mediator[J].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2008,32(6)∶818-841.
[25]李先国,杨晶.时间压力和参照群体对消费者网络团购意愿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12,(4)∶117-124.
[26]Grewal D,Monroe K B,Krishnan R The Effects of Price-comparison Advertising on Buyers′ Perceptions of Acquisition Value,Transaction Value,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J].The Journal of Marketing,1998,62(2)∶46-59.
[27]雷鸣,李文彪.消费者购房行为感知风险构面的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50(10)∶48-49.
[28]Vaidyanathan R,Aggarwal P.Who Is the Fairest of Them All?An Attributional Approach to Price Fairness Percep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3,56(6)∶453-463.
[29]鲁耀斌,徐红梅.技术接受模型的实证研究综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3)∶93-99.
[30]Keller K L,Parameswaran M G,Jacob I.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Building,Measuring, and Managing Brand Equity[M].Pearson Education India,2011.
[31]赵艳华.基于隐性需求开发的住宅产品购买意愿与营销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