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HB、RBC水平与生产性能相关性研究

2018-03-29 02:31:50张先忠钟耀安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哺乳高原日龄

张先忠钟耀安

(1,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动物检疫站 810600;2,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 812100)

试验通过在不同阶段对哺乳仔猪HB、RBC数变化与HB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试验Ⅰ、Ⅱ、Ⅲ组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0.05>P>0.01),而未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RBC数变化与HB水平呈直线回归正相关。试验Ⅰ、Ⅱ、Ⅲ组的RBC数变化与个体均重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2 0,0.9162,0.8583,HB水平变化与个体均重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44,0.8438,0.7911,试验Ⅰ、Ⅱ、Ⅲ组的RBC数变化、HB水平变化与个体均重变化的相系数均小于r0.05=0.95,达不到显著水平。

本试验探讨青海东部地区仔猪贫血病的发生特点,研究铁硒合剂---富铁力防治仔猪贫血的效果,并结合青海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特点,探索高寒干旱缺氧的高原地区仔猪贫血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海马泉良种种猪种兔场和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实习牧场。

1.2 试验动物

试验动物为上述两场的哺乳仔猪。

1.3 饲养管理

网床养殖,玻璃采光全封闭砖混结构猪舍,安装网床25套为铁管和铁条;猪舍室内温度冬季在5~10℃左右,湿度70%,通风良好。生产母猪在预产前一周进圈(上床),日定饲料3.5kg,日喂2次,饲养员全天值班,自由饮水,仔猪出生24h口服庆大霉素1ml,防止仔猪黄白痢。母猪产前1月注射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大肠杆菌苗,10日龄开始补饲正大551仔猪颗粒料,35日龄配制自产的全价配合料。整个试验期间猪自由饮水。母猪基础日粮配方分别见表1。

表1 母猪基础日粮配方及营养成分

1.4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生产性能测定,仔猪出生1、3、10、20、35日龄(断奶)称重、个体均重。血液学指标测定,仔猪1、3、10、20、35日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

试验Ⅰ组采集1、3日龄血样,试验Ⅱ组采集1、3、10、20、35日龄血样(该组同时是试验一试验Ⅳ组、试验二试验Ⅲ组,试验三试验Ⅱ组)。

采血方法:仔猪常规保定,剪破(3、10日龄)或刺破耳静脉血管,用吸管吸取全血10μl,立即加入4ml细胞稀释液的试管中摇匀,再吸10μl全血加入0.2ml盐酸,静置30min。

1.5 铁剂

铁星牌富铁力:桂兽药字 (93)×06502,广西南宁市桃源兽药厂出品,含络合铁150mg/ml,硒化合物1mg/ml。

1.6 检测指标

生产性能方面:仔猪个体重。

血液学参数方面:测定血红蛋白、红细胞数。

1.7 统计和分析

试验数据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方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阶段哺乳仔猪RBC数变化与HB水平相关性研究

不同阶段哺乳仔猪RBC数变化与HB水平相关性,试验结果见表2。

当df=n-2=4-2=2时,查相关系数表,r0.05=0.95,r0.01=0.99,而试验Ⅰ、Ⅱ、Ⅲ组的RBC数变化与HB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 0.9863、 0.9771、 0.9720, r0.05<-r-<r0.01, 试验Ⅰ、Ⅱ、Ⅲ组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0.05>P>0.01),而未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试验中,特别是试验Ⅱ、Ⅲ组中RBC数变化与HB水平呈直线回归正相关。试验Ⅰ组中,3~10日龄期间,随RBC数的减少,HB水平随之降低,而10~35日龄随随RBC数的增加,HB水平随之升高,但升高速度和幅度不如试验Ⅱ、Ⅲ组,说明试验Ⅰ组仔猪在整个哺乳期处于贫血状态,这与生产中仔猪出现皮肤苍白、四肢无力、生长发育滞缓,仔猪白痢、感冒等发病率高等生产实际相符合。

2.2 不同阶段哺乳仔猪RBC数变化与个体均重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阶段哺乳仔猪RBC数变化与个体均重变化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见表3。

当df=n-2=4-2=2时,查相关系数表,r0.05=0.95,r0.01=0.99,而试验Ⅰ、Ⅱ、Ⅲ组的RBC数变化与个体均重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20、0.916 2、0.8583;试验Ⅰ、Ⅱ、Ⅲ组的RBC数变化与个体均重变化的相关系数均小于r0.05=0.95,达不到显著水平。但试验Ⅱ、Ⅲ组的RBC数变化与个体均重变化相关系数接近r0.05=0.95,随着哺乳仔猪RBC数增加,仔猪个体均重也随之增加,作为动物生理指标,到哺乳仔猪RBC数达正常生理范围后不再增加,保持相对恒定,而仔猪个体均重是动物生产性指标,随着动物日龄和营养水平的增加而随之增加,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指标和数据,所以,仔猪个体均重增长速度和幅度远远超过哺乳仔猪RBC数。试验Ⅰ中,10~35日,随日龄和体重的增加,铁摄入量不能满足铁消耗量,哺乳仔猪RBC数虽然略有小幅度增加,但仍然哺乳仔猪血液中RBC数低于3日龄的,说明仔猪严重缺铁而导致贫血。

2.3 不同阶段哺乳仔猪HB水平变化与个体均重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阶段哺乳仔猪HB水平变化与个体均重变化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见表4。

当df=n-2=4-2=2时,查相关系数表,r0.05=0.95,r0.01=0.99,而试验Ⅰ、Ⅱ、Ⅲ组的HB水平变化与个体均重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4 4、0.8438、0.7911,试验Ⅰ、Ⅱ、Ⅲ组的HB水平变化与个体均重变化的相关系数均小于r0.05=0.95,达不到显著水平。但试验Ⅱ、Ⅲ组的HB水平变化与个体均重变化的相关系数接近r0.05=0.95,随着哺乳仔猪HB水平增加,仔猪个体均重也随之增加,作为动物生理指标,到哺乳仔猪HB水平达到正常生理范围后不再增加,保持相对恒定,而仔猪个体均重是动物生产性指标,随着动物日龄和营养水平的增加随之增加,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指标和数据,所以,仔猪个体均重增长速度和幅度远远超过哺乳仔猪HB水平。试验Ⅰ中,10~35日,随日龄和体重增加,铁摄入量不能满足铁的消耗量,哺乳仔猪HB水平虽然略有小幅度增加,但哺乳仔猪血液中HB水平低于3日龄的,说明仔猪严重缺铁而导致贫血。

表2 不同阶段哺乳仔猪RBC数变化与HB水平相关性的研究

表3 不同阶段哺乳仔猪RBC数变化与个体均重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表4 不同阶段哺乳仔猪HB水平变化与个体均重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3 讨论

青海东部地区地处高原,海拔一般在2200~2600m,在高原这种特殊环境条件下,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适应后所表现出一系列特征,高原气候对动物机体产生各种影响。

3.1 缺氧

海拔高度增加,与太阳距离缩短,空气稀薄,水蒸气、尘埃含量减少,空气密度减低,大气压下降,动物机体肺泡中的氧分压随之降低,血中氧分压必然减低,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

3.2 寒冷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每增高150m气温下降约1℃,所以,寒冷可以促进动物机体的产热过程,增加氧消耗,进一步加重缺氧。

3.3 气候干燥、多变

高原上湿度低,风沙大,气候干燥,易降低动物机体抵抗力和引起呼吸道黏膜损伤。

3.4 太阳辐射和紫外线

高原上日照量增加,太阳辐射和紫外线增强,易引起日光性皮炎,面部色素沉着。

4 结论

经直线回归相关性分析,不同阶段哺乳仔猪HB水平与RBC数变化呈直线回归正相关。对照组中,3~10日龄期间,随RBC数的减少HB水平随之降低,而10~35日龄,随RBC数的增加HB水平随之升高,但升高速度和幅度不如补铁试验组。RBC数变化与个体均重变化、HB水平变化与个体均重变化的相关系数均小于r0.05=0.95,达不到显著水平。

青海东部地区地处青藏高原,海拔一般在2200~2600m,在高原特殊环境条件下,高原气候对动物机体的产生缺氧、寒冷、干燥、辐射增强,引起抵抗力下降、呼吸道黏膜损伤。影响动物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适应后,动物机体血液红细胞与血红蛋白表现出如下生理特征。

随着海拔升高,红细胞也不断增高,故缺氧是导致红细胞增多的根本原因。早期到高原时,血浆容量下降,致使循环血红蛋白增加,这种血红蛋白的高水平是通过每日红细胞生成量比平原动物约增30%来维持,同时红细胞破坏也相应增加,以保持破坏与生成间的平衡。红细胞生成活性的调节机制对缺氧很敏感,这是由红细胞生成素活性增高而所致,而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增加,97%的氧是由血红蛋白携带,血浆内溶解只有3%,由于高原缺氧,高原动物血液的血红蛋白浓度增加表明,送至组织的氧量增加,因而血红蛋白的增加也是高原动物的一项生理特征。由于高原特殊环境,随着高原不断升高,大气压不断降低,使大气中氧分压也逐渐降低,动物生活在缺氧环境中,慢性缺氧长期作用于其机体,导致机体生理结构上发生变化。

适应大都是通过从大气到细胞线粒体利用氧部位的氧压梯度降低来完成。降低这个梯度的主要因素是过度通气,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同时,在低氧刺激下,通过机体调节,引起肺通气量增加,运入组织内的氧量随心排血量,动脉氧含量,气体进入组织的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而变化。因此,血红蛋白浓度对动物机体生理相当重要。

血液重新分配,加强心脏储备能力,使肺循环与体循环有机匹配,加强摄氧能力及低耐氧能力,因而高原动物有些生理功能性改变,结构改变是动物适应高原的必然规律,是习惯特征,是效应的结果。

哺乳仔猪3日龄肌肉注射铁剂虽然补铁效果好,但对规模化养猪场来说,直接补注铁剂工作量、药械、人力成本很高,注射及抓猪产生的应激反应严重制约仔猪生产。氨基酸螯合铁属第三代饲料药物添加剂,与无机铁相比,更容易高效吸收,能增加生长猪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外不同研究者关于利用氨基酸螯合铁通过母猪给仔猪补铁的研究结果存在很大差异。氨基酸螯合铁由于产品质量不稳定,临床效果差异大,使其应用远没有普及。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认为,集约化规模化养猪场应进行仔猪贫血病定期检测猪群血液血红蛋白(HB)水平,建立仔猪贫血病监测机制,从科学饲养、技术、管理多方面采取措施。

猜你喜欢
哺乳高原日龄
会哺乳的树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养猪(2020年1期)2020-02-19 04:18:04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哺乳仔猪大肠杆菌病的SM2疗法
蛋鸡合理投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