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杰 黄剑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鄂伦春族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挑战。由原有的游牧文明转变为定居生活的同时,先进文明的巨大侵蚀力,蚕食着弱小民族僅剩的文明。保护民族文明是当下对弱小民族的关爱与呵护,但是这对于民族文明的传承和弘扬还是不够的。研究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鄂伦春族民族文化长久流传的务实道路,这是当代设计者的重要责任。
鄂伦春族是一个以游牧为主的北方民族,地处寒冷的山林之中。它是我国人数较少的民族之一。据统计,目前,鄂伦春族人有8000人左右,分布在黑龙江黑河、呼玛、逊克、大兴安岭等地。从历史的角度看,鄂伦春族从游猎生活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没有经过漫长的农耕文明。许多民族内部的文明、风俗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正是这个特殊的历史原因,才使得这个有语言、没文字的民族文明得以传承下来。这样一来,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能了解鄂伦春族、研究鄂伦春族,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添光加彩。
儒家思想创于孔子,他以私人讲学的形式传播儒家思想。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推崇的学说,一改先秦百家争鸣的局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了中华大地的主流思想。当今学者对儒家思想的研究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在造物设计中,人们把儒家思想归纳为“道”“器”“形”三个层次。在文质彬彬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无论是造物的外形、结构,还是纹饰都要以文化道德为标准。一切评定器物美的观点都放在符合社会思想与人文价值上面来。
一、鄂伦春族造物思想中的“道”
儒家思想的“道”可以再设计中理解为器物的设计理念,以及器物本身蕴含的文化及道义。鄂伦春族中,“道”的思想多出现在祭祀、萨满、神明等使用之上。鄂伦春族崇尚自然的力量,自然物象是其造物“道”的形成源头。鄂伦春族社会文明更接近奴隶社会文明,道德标准固然是和奴隶社会不同,但追根溯源,它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鄂伦春语称太阳神为“滴拉哈博日坎”。太阳在鄂伦春族中有着较高的崇拜地位,被奉为太阳神。鄂伦春族人认为,太阳给予了万物温暖及光明,是人间的恩神,各种神像中都会画有太阳的形象。并且,他们创造了太阳神神偶,将其作为祭祀器物。对太阳的祭祀是很隆重的,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早晨,在太阳将要升起前,鄂伦春族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来迎接第一缕阳光,来迎接太阳神“滴拉哈博日坎”的到来,乞求太阳神为大地带来光明和温暖。祭祀太阳神是最热闹的日子,也是最吉利的日子,鄂伦春族会选择在这一天定亲、结婚。有的人自己内心充满了困惑或不解,也会在这一天向太阳神祷告,以求获得神的指示,明辨是非,排忧解难。
二、鄂伦春族造物思想中的“器”
所谓器,指的是器物本身的实用功能,强调的是器物的功能性,突出造物的目的。格罗皮乌斯为包豪斯设计学院制定的办学理念就强调功能的重要性。功能是造物的原动力。造物不单单是一个物品生产出来的过程,而是一个或多个功能的结合体,经过反复的实践改造形成最终符合社会、人类使用的功能承载。鄂伦春族长久地游牧生活,其对大兴安岭地区的自然环境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他们打猎网鱼,吃肉穿皮,都源于对自然的认知。鄂伦春族有一个独特的狩猎帽“灭塔哈”,它是用完整的狍头皮缝制而成的,在狍子眼圈的位置镶嵌上黑色的皮来模拟眼睛,经过精心的绘制,活灵活现的狍头形象的帽子就完成了。猎人经常选择这样的帽子出去狩猎,因为狍皮帽可以保暖御寒,在狩猎时也是极好的伪装,其上面镶嵌有两个保存完好的狍角。
三、鄂伦春族造物思想中的“形”
“形”指的是器物的外形、造型,是造物的最终表现,是功能属性的集中表现。影响“形”的因素是多样的,形成“形”的形式是主观能动的。“形”的形成不单单是对自然规律的客观理解,也包含着主观能动的抽象过程,是复杂演变和进化。
(一)师法自然,物尽其用
自然资源的丰富是鄂伦春族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是活的食物、器物的重要来源。鄂伦春族诸多的器物都来自于自然本身,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鄂伦春族智慧的表现。很多器物甚至还保留着自然资源的原始状态,如水袋。水袋是鄂伦春族猎人必备的狩猎工具,在山林中水源较少时水袋尤为重要。水袋不单单是提供一个盛水的器皿,它还是一个重要的炊具。水袋是利用动物的胃而制成的,所以保留了动物胃的形态。胃具有较好的弹性和韧性,能够收缩自如,盛满水后会膨大,水被清空后携带方便。更重要的是,在条件苛刻的自然环境中,猎人会把动物的肉切成块放到盛满水的水袋中,再以篝火烧红石头投入水袋之中,反复几次水就沸腾了,放进去的食物也就随之煮熟可食用。
(二)制器尚象
对自然力量的崇拜,是鄂伦春族精神世界的主要内容。对自然力量的拟人化行为形成了民族自身的神明,鄂伦春族图腾神明众多,它们多是自然界中的一些自然现象、猛兽、水火,通过具象到抽象的演变而形成的。诸多的器物都是这样产生的。鄂伦春族的白桦皮舟就是模仿水中鱼儿的造型制作成的。在形成之初,人们通过水中的断木、树叶形成了“浮”性的观念,反复尝试,从剐木到捆绑经过了长时间的演进。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了解,鄂伦春族人发现,“鱼”形结构抵抗水的阻力最好,行驶快速轻便。加之对白桦树有深入的了解,他们利用白桦树皮可再生的优势,将白桦树皮作为船的主体材料,以皮绳或藤捆绑缝合而成。再如,熊神、虎神都是以熊、虎为素材加以拟人化而雕刻制成。
四、结语
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鄂伦春族人面临前所未有的时代挑战。他们已经由原有的游牧生活转变为定居生活,先进文明凭借巨大的侵蚀力,正日益蚕食着弱小民族仅剩的文明。为了保护和传承弱小民族的文明,当代设计者要积极承担责任,研究出一条鄂伦春族民族文化长久流传的务实道路。
(黑河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鄂伦春族装饰纹样造型设计与造物思想的传承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7D08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