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美文学参照下的民族文学创作的认同差异分析

2018-03-28 10:49陈潇
牡丹 2018年6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民族

陈潇

民族文学创作的前提之一就是创作者对其所属民族文化的认同,其包含精神意识、民俗传统等各个方面,此处所说的认同主要是指文化方面的认同。同时,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也比较复杂,其就很容易受到国家、民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文学的文化认同也就不同。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影响各民族文化认同的因素就不仅仅局限于本民族长期的积累,还有不同民族文化的沟通交流。

本文在参照英美文学的基础上,具体从认同的四个方面分析了英美文学和中国民族文学创作的认同差异,最终揭示出认同差异对文学民族性的作用,以提高人们对我国民族文学的认知度。

一、英美民族文学和中国民族文学在文化焦虑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是不同的民族国家意识造成的,民族文学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其使用的多是本民族语言,而语言又是传递民族文化观念、传统、民族生活价值判断体系的主要载体。部分创作者为了避免受到这种影响,或许会选用其他语言进行创作。但是,这些创作者出生以来,所接受的就是本民族语言,其长期以来就是在用本民族语言思考,其在创作时也无法完全避免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从这个层面来看,由于英美两国民族文学中所使用的英语接受了大量来自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词汇,其在创作时所隐含的民族国家意识也就较多地受到古希臘、古罗马文化的影响。其中,美国历史具有特殊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文化逐渐远离原本的英国文化,其来自各国的移民所导致的分散、多元文化的结果,都使得美国民族文学对自身所依托的文化产生了焦虑情绪。其民族文学的创作在这方面就表现得最为明显,从《圣经》中的《出埃及记》到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其都明明白白地体现了创作者对自身民族的认同,而福克纳、安德森等作家各自开创的小说理性,都明显地体现了这种焦虑,以及创作者开拓民族文化的美好愿望。一直以来,中国受大统一思想影响,其民族文学的创作所基于的民族国家意识都是将民族和国家统一重合起来,其在创作时所遵循的基本价值观就是:将不同的族群共同体整合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中国的民族文学所体现的自然就是实现“和中求异”的焦虑。

二、英美民族文学和中国民族文学在地域文化和身份构建上的差异

民族文学认同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各创作者对地域文化的书写和自身身份的构建,而这二者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民俗体系的影响。英美文学中在这方面表现最明显的是英国文学,以托马斯·哈代为例,其故事较多地体现了其所生长生活的英格兰西部地区的地方文化,更是构建了著名的“威塞克斯小说体系”。其著名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所描述的每一个巫术和鬼怪故事都来源于哈代的所闻所见,这种对民间信仰和原始思维的表现在中国的民族文学创作中也大量存在。但两国在这方面还是存在一些差异,具体表现在文学创作时对个体的人与人自身所独有的家庭空间、地方环境之间的文化连结的不同利用。英国民族文学中,地域文化是通过个体、家庭等来体现的。而在中国民族文学中,个体和家庭是受限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具体来说,英国民族文学中的人物形象身上作为一个个体的特征和家庭文化的特征,要远超过其负担的民族文化特征,其代表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而中国正相反,其民族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在创作之初,就被严格限制在对地域文化和民族身份特征进行完全表达的要求之下,人物形象身上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特征也远超过其个体和家庭文化的特征。

三、英美民族文学和中国民族文学在审美传统和文化气质上的差异

当前,英美民族文学和中国民族文学在审美传统和文化气质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各自的代际转换过程中。以我国台湾的现代民族文学为例,20世纪60年代,中国台湾的现代民族文学第一次作为叙述的主体发出自己的声音,《太阳公主》等作品塑造了中国台湾少数民族文化的大无畏形象,而进入90年代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国台湾民族文学中却逐渐衰落。这一阶段,恰好是台湾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阶段,在这种转型中,受到当时文化政策的影响,中国台湾的民族文学逐渐开始向主体文化靠拢。因此,中国台湾少数民族作家就选择打造“山地文学”的类型化符号,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追忆和对文化消亡态势的关注,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实现民族认同。而英美民族文学,特别是美国民族文学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其所选择的适应方式往往是文化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对抗。这种差异背后所表现的其实就是各自民族不同的审美传统和文化气质。英美民族历来的审美传统和文化气质都是比较偏向“对抗”的,而中国则主要是“潜隐”式的。

四、英美民族文学和中国民族文学在跨文化创作上的差异

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民族文学的认同对象不仅仅包含本民族,也包含其他民族。其最终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对本民族文化情感的表达,还要通过认同来丰富发展本民族。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当代的民族文学无论是从创作,还是从传播上来讲,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异质化”的情况。其跨文化创作也就更多存在对外来文化的抗拒和吸收这种问题。而由于历史的影响,英美文化的民族文学在构建认同时具有很大的优势,但这并不表示英美民族文学的创作就不需要面对异质化这一情况。长期以来,受英美文化的影响,英美民族文学都带有难以消磨的种族主义印记,其在进行跨文化创作时,就容易出现极端化倾向。造成中国民族文学和英美民族文学在跨文化创作上的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国长期以来使用的文学叙事类型不同,其中前者文学叙事类型的主体是诗歌,而后者的文学叙事类型却更多体现了跨氏、跨城城邦等特征。

五、结语

中国和英美受社会形态、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对于各自民族文学的创作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最终导致不同民族文学之间认同的差异。同时,民族文学又能通过对民族中具体的人的影响,来影响人们对民族的认同,从而影响民族文化。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外语教研室)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民族
我们的民族
我们需要文学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多元民族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