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关注、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研发强度

2018-03-28 02:37李燕华姗姗
会计之友 2018年5期

李燕 华姗姗

【摘 要】 目前对于上市公司的研究往往只关注了内部监督机制的治理作用,而对公众关注的外部监督机制研究不足。以2011—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425个样本量为研究对象,利用Tobit模型进行层级回归,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研发强度有相关性,企业董事会规模越大,越不利于研发投入;而以百度指数衡量的公众关注可以起到调节作用,随着董事会规模的扩大,公众关注会使研发投入的减少趋于缓和,即公众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创新。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公众关注度是利用百度指数用户关注度来衡量的,能较为准确地度量公众的关注方向。研究结论为企业在社会公众的参与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创新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公众关注; 董事会规模; 研发强度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05-0038-05

一、引言

近年来,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中国政府为了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如2010年10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划定了七大领域,即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些发展战略的出台预示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发展机遇。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只有实现产业的升级和高端化,才能实现其又好又快地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路径在于产业创新,归根结底还是企业创新。因此,研发活动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其职能在于识别企业的发展机会,决定企业的投资方案和经营计划。对于企业的研发而言,董事会能使研发战略的实施更加科学[2]。高质量的董事会治理使研发投入的效率更高[3-4]。因此,董事会运作作为董事会治理的关键环节,与企业的创新性有很强的相关性,从而会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重要影响。而公众关注属于外部公司治理机制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对企业研发决策发挥重要的约束作用。本文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着重于探讨在社会公众参与的环境下,企业的董事会规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影响机理。

本文可能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贡献:(1)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分析董事会规模对研发的影响,而目前研究的产业主要有制造业;(2)社会公众的调节作用。本文定量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公众关注度,是利用百度指数用户关注度来衡量的,能较为准确地度量公众的关注方向。企业在选择研发投资行为时,会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与监督,从而对决策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拓展了对相关领域的研究。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研发

董事会以一个独立和有效的管理团队形式管理公司。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实现管理目标的首要任务就是组建一个独立高效的董事会。董事会运作就是董事会职能的表达方式与形式,虽然世界范围内各公司董事会的结构差异非常大,但不管是单层董事会还是双层董事会,董事会规模均是董事会运作的主要表达形式和方式[5]。

董事会规模的大小对其工作效率的影响非常大,当董事会规模过小时,董事会成员之间的知识体系很难合理互补,难以形成知识、能力和经验结构非常完善的董事会组合,这样一来董事会的职能便不能很好地发挥。当董事会规模过大时,召开董事会会议和让董事会成员达成共识相比规模较小时会更加困难,这与社会心理学领域对于群体决策的研究非常相似[6]。群体决策会带来非常多样化的意见,由于个体的判断标准不同,意见是很难统一的,从而会使沟通成本变大,每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差异也是非常大的,从而增加了董事会成员“搭便车”的概率,企业最终的研发决策是不同意见妥协的结果。因此,企业更有可能采取保守性的决策,而否决具有风险性的决策。对于董事会成员较多的企业来说,在达成最终决策之前,需要有更多的商议和妥协,所以董事会效率会降低甚至决策失误。

董事会规模的大小对企业的创新行为有不同的作用。董事会规模从小到适中再到大的变化过程,每个阶段对应的企业研发决策都是不同的,显然,董事会规模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7],即存在最优点,当董事会人数小于该点时,董事会规模越大,研发投入越多,创新性越强,大于该点时则反之[8]。刘胜强等[9]采用门槛面板模型,研究了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业的上市公司,研究得出最佳的董事会规模应为7人或者9人。本文统计发现78%的样本企业,董事会成员多于9人,说明在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倒U的后半段更可能占据主导。

肖利平[10]认为董事会规模的大小与企业的权力结构有关,权力越集中,成员之间越容易协调,这种高效率的董事会更有利于企业创新。而当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成员越多,即董事会规模越大时,各成员之间可能会产生较多的分歧,他以戰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得出董事会规模越小,越有利于企业研发投入。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

H1:企业董事会规模越大,越不利于研发投入,即不利于创新。

(二)公众关注度量指标及其调节作用

Newig[11]认为公众关注就是指社会公众将时间这样宝贵而又稀缺的资源花在考虑公共事务上。测量公众关注的传统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全国范围内的最重要问题测试(MIP),第二种是媒体报道指数。第一种(MIP)是指给测试者提供一份调查问卷,其中包括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调查问题,让测试者回答出他认为目前全国范围内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随后收集整理信息,总结出目前哪些问题被公众认为更为重要。Ripberger[12]认为,MIP最大的问题是基于这种方法的研究者使用了不符合公众理解社会运作的方式来度量社会公众究竟关注什么。

考虑到MIP的不足,有学者就提出了第二种方法——媒体报道指数。媒体报道指数就是指媒体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对某一特定问题报道的数量。虽然目前还有争论,但学者普遍认为公众关注与媒体关注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同时,使用媒体报道指数这种方法成本更低,操作性更强,也更加灵活。但是也有部分学者提出质疑,如Soroka[13]认为,相关的研究并没有得出公众关注与媒体报道的因果关系,究竟是公众关注导致了媒体报道还是媒体报道引起了公众关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互联网搜索的价值,以此为基础做了大量研究。Da et al.[14]认为搜索数据是一个有价值的指标,将其应用于市场研究中,会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Ding et al.[15]认为搜索量指数是指某一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中被搜索的程度,将股票代码作为搜索的关键词,然后把每只股票的搜索量指数定义为该只股票的关注度。成松豪等[16]认为百度公司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中是处于垄断地位的,利用百度指数对利益相关者关注进行研究具有更好的可信度和代表性。因此,本文对于公众关注的度量使用百度指数。

公众关注作为一种外部监督机制,关于其治理作用的研究目前仍处于空白。本文认为公众关注主要通过声誉机制来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企业的大量信息,然后进行汇总,这样可以增加公司治理问题被发现的概率。企业董事会成员会非常介意社会公众对其所在企业的广泛关注,一旦公司治理的问题被社会公众发现,那么对于企业的声誉将会是非常大的损害。因为企业的声誉是市场对其经营水平的一种感知,企业声誉信息的广泛传播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中运作的效率。公众还可以通过传递信息和发表评论,间接对投资者进行舆论引导,影响股票价格变动,进而影响企业价值。

因此,公众关注可能会帮助牵制企业R&D;决策问题,大量削减企业研发投入、降低研发强度的行为一旦被投资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察觉,便会对企业市场价值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为了降低相关问题被发现的风险以及来自利益相关者的负面反应,如果企业受到更多社会公众的关注,那么其在削减研发强度、降低创新性的时候就会更缓和。基于上述研究,提出假设2。

H2:随着董事会规模的扩大,公众关注会使研发投入的减少趋于缓和,即公众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创新。

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用图1来表示。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11—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了ST公司、存在异常值以及数据不全的公司,得到599家公司。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2010年提出的,因此选取了2011年为研究起点。

在获得公众关注数据时,采用“百度指数”搜集。百度指数是以海量网民行为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分享平台,它以网民在百度的搜索量为数据基础,统计分析并计算出各个关键词在百度网页搜索频次的加权和。百度指数能够告诉搜索用户,某个关键词在百度的搜索规模(东北三省城市百度指数的网络联系层级结构)。根据艾瑞咨询的《2012—2013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报告》显示,百度公司的搜索份额占我国市场份额的91.2%。

百度指数数据具体搜集过程如下:进入百度指数后,输入企业代码作为搜索关键词,同时输入选择期间,点击确定后,将出现用户关注度及媒体关注度折线图,每一时点对应一个关注度数据,将每日数据收集好后计算其月度平均数据,再将月度平均数据相加计算出年度数据,以此作为百度指数年度关注度。本文设计了专门的爬虫程序来下载百度指数数据。

不幸的是,百度指数对大部分公司代码做了屏蔽,在所有战略性新兴企业中只有85家能够获得百度指数数据,因此总样本量为425(85×5)个。文中其他研究变量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和锐思数据库(RESEET)。

(二)变量定义

1.因变量

本文的因变量是样本企业的研发强度,用RD来表示,即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的比值。

2.自变量

本文以样本企业的董事会规模作为自变量,用Boardsize来表示。

3.调节变量

本文的调节变量是公众关注,用PA来表示,以企业代码作为搜索关键词得到的百度指数年度数据来度量。因为公众关注对于董事会做出研发决策具有滞后性,所以在模型中采用上一期的公众关注。

4.控制变量

销售密度(Marketing),本文用销售费用除以营业收入来表示,销售密度表示企业在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竞争过程中愿意负担的相关销售费用。Roa是总资产收益率,为企业净利润与总资产平均余额的比值,总资产平均余额=(当年期末总资产+上年期末总资产)/2。两职合一(Duality),当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取值为1,反之,取值为0。企业所有权性质(Soe),若为国有企业,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结合目前的研究,本文选取了表1的变量进行研究。

(三)模型构建

RDi,t=β0+β1Marketing+β2Roa+β3Duality+β4Soe+μ (1)

RDi,t=β0+β1Boardsize+β2PAi,t-1+β3Marketing+β4Roa+β5Duality+

β6Soe+μ (2)

RDi,t=β0+β1Boardsize+β2PAi,t-1+β3Boardsize×PAi,t-1+β4Marketing+

β5Roa+β6Duality+β7Soe+μ (3)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是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样本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RD)均值为0.048,根据以前学者的研究,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在0.02的水平之下,则表明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差,创新积极性不高,当达到0.05的水平时,才表明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而我国的均值为0.048,这说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还没有达到较强的水平,研发投入强度的最大值为0.308,最小值為0,表明不同样本企业的创新是有一定差距的。董事会规模(Boardsize)的均值为10.911,说明样本企业至少一半以上的董事会人数在9人以上,与上文分析的倒U后半段占据主导是一致的。公众关注(PA)的均值为797.926,说明每个样本企业平均每年被关注的次数约为798次,方差为870.641,即样本企业被公众关注的程度差别是非常大的。

表3是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发现,企业的董事会规模与研发强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01,显著为负,说明企业董事会规模越大,研发强度越小,初步验证了假设1。

(二)回归结果分析

利用Tobit模型,然后进行层级回归分析检验假设。表4给出了假设1和假设2的回归分析过程及结果。首先将控制变量纳入模型(模型1),然后加入董事会规模与滞后一期的公众关注(模型2),最后加入董事会规模与滞后一期公众关注的交乘项(模型3)。

在模型1对控制变量的回归中,只有Marketing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企业在与行业中其他企业竞争时花费的销售费用越多,企业越积极开拓市场,增加其知名度,树立社会公众眼中的良好企业形象,可能所占的市场份额会越多,与此同时企业会加大研发强度,进行创新,来巩固其市场地位。

模型2中,对控制变量回归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变量董事会规模和调节变量滞后一期的公众关注进行回归。董事会规模的系数在10%的水平显著为负,说明董事会人数越多,沟通与协调越困难,董事会成员“搭便车”的概率越高,协调困难和低效率的董事会是不利于企业创新的,即董事会规模越大,越不利于研发投入,即不利于创新,验证了假设1。

模型3中,对控制变量、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回归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的交乘项,即董事会规模与滞后一期公众关注的交乘项进行回归。相比模型2来说,董事会规模系数的显著性增强。笔者对此的理解是,在加入了公众关注之后,企业的一举一动都时刻被外界所看到,企业出于对自身声誉的考虑,董事会成员对于研发决策的影响变得更大。交乘项系数在10%的水平显著为正,说明董事会规模变大,成员之间沟通困难,“不作为”的董事会成员越来越多,不利于企业创新的情况下,社会公众的关注对企业降低研发强度、削减研发投入的行为起到了缓和作用,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董事会成员越多,保守派和风险派产生分歧的可能性越大,决策难以统一,是不利于企业创新的;另一方面在社会公众的关注下,不进行创新的企业很难受到金融机构、债权人和潜在投资者等的青睐,企业的市场价值会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公众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董事会成员做出研发决策的效率,促进企业创新,从而验证了假设2。

五、研究结论

本文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企业董事会规模与研发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公众关注作为调节变量所起到的调节作用。

本文采用了层级回归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随着董事会规模的扩大,产生分歧的可能性越大,研发决策效率越低,不利于研发投入,从而不利于企业创新。但是在社会公众的参与下,企业的一举一动都时刻被外界所看到,若企业的创新性较差,其市场价值会受到负面影响,会丧失掉部分金融机构、债权人和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并且企业出于对自身声誉的考虑,也会积极进行创新,因此公众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董事会成员做出研发决策的效率,促进企业创新。总之,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公众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对企业研发决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次研究了利用百度指数衡量的公众关注在董事会规模与研发强度之间的调节作用,但是由于能力的限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没有考虑到董事会成员的异质性,并且以公众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来度量公众关注,是存在一定误差的,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公众关注。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在度量公众关注更加精确的基础上把社会公众进行分类,比如与企业利益相关者(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顾客等)和与企业利益无关的普通公众,分类研究公众关注的调节机制。

【参考文献】

[1] 董明放,韩先锋.研发投入强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J].统计研究,2016(1):45-53.

[2] 李经路.公司规模、研发投入和影响因子:2010—2014年创业板的证据[J].科技管理研究,2016(10):106-112.

[3] BOONE A L,FIELD L C,KARPOFF J M. The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ard size and composi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85(1):66-101.

[4] CHUNG K H,WRIGHT P,KEDIA B.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arket valuation of capital and r&d; investments[J].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12 (2):161-172.

[5] 何强,陈松.董事会运作、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5):87-95.

[6] 牛建波.董事会规模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业绩波动的新解释[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1):112-118.

[7] ZAHRA S A,NEUBAUM D O,HUSE M. Entrepreneurship in medium-size companies: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ownership and governance system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26(5):947-976.

[8] SHAKER A,ZAHRA,et al. Entrepreneurship in medium-size companies: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ownership and governance systems[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26(5):947-976.

[9] 刘胜强,刘星.董事会规模对企业R&D;投资行为的投资行为的门槛效应分析——基于制造业和信息业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预测,2010(6):32-37.

[10] 肖利平.公司治理如何影响企业研发投入?——来自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考察[J].产业经济研究,2016(1):60-70.

[11] NEWIG J. Public attention,political action:The exampl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J]. Rationality and Society,2004,16(2):149-90.

[12] RIPBERGER J T.Capturing curiosity:Using internet search trends to measure public attentiveness[J].Policy Studies Journal,2011,39(2):237-259.

[13] SOROKA S N.Issue attributes and agenda-setting by media,the public,and policymakers in Canad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2002,14(3):264-285.

[14] DA Z,ENGELBERG J,GAO P.The sum of all FEARS,investor sentiment and asset prices[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9,28(10):1-32.

[15] DING R,HOU W.Retail investor attention and stock liquidity[J].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15,28(1):1-32.

[16] 成松豪,張兵.投资者有限关注行为与IPO表现——基于百度指数的研究[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4(6):5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