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援助如何服务外交

2018-03-28 04:32王海运
环球时报 2018-03-28
关键词:援外援助条件

王海运

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决定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以改革优化援外方式,充分发挥对外援助作为大国外交的重要手段作用等。笔者由此想到多年来我国流传甚广的“对外援助不附加任何条件”之说及其带来的种种问题。

这一提法是改革开放前,我国为彰显国际主义精神、争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意识形态相同国家的支持,而提出的口号。显然,它是以意识形态上支持中国作为前提条件的,并非完全“不附加任何条件”。但久而久之策略变成了战略,“对外援助不附加任何条件”、没充分考虑国家利益需要,有时当真为之。

这导致我们的对外援助指导思想一度混乱,教训深刻。我国曾勒紧腰带援助过不少“小兄弟”,但结果却常是事与愿违,甚至“兄弟关系”难以为继。这与僵化执行“对外援助不附加任何条件”存在关联。尽管这一口号近年很少再提,但并未被认真清理。

从世界大国的实践看,任何援助都是在变相施加影响,都有明确的国家利益考量,不可能“不附加任何条件”。西方大国的对外援助实际是干涉被援国内政的“软手段”,目的是建立或维护其势力范围,改变受援国的政策取向和政治生态,尽管有些援助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不能一概否定。

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大国,对外援助已成为外交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不能因为“我国还有几千万百姓未脱贫”而拒绝为之。与此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对外援助只能量力而行。

我国对外援助强调不能像西方那样附加“政治条件”,但绝非不考虑国家利益需要,而是要能真正“服务于国家外交总体布局”。例如,有利于“负责任大国”形象的确立、软实力的增强,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和各领域合作的开展,有利于受援国家安全稳定、减少我国周边“生乱生战”的危险,有利于两国友好感情的培育、“紧密朋友圈”“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构建,有利于我国地缘战略利益扩展。

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外援助的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推动对外援助工作统一管理,改革优化援外方式”。任何对外援助都要经过充分论证、力求做到每一笔援助效益最大化。要坚决避免外援决策随意,搞成“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避免援助款项给对象国一拨了之,而不跟踪其使用是否符合我援助目的;避免以劣质产品援外,引起对象国反感反弹;避免让援助变成对对象国某个政治集团的利益输送,刺激其他政治势力产生反华情绪。特别要下大力消除对外援助中的腐败现象,防止外援物资订购变成某些主管人员对关系公司的利益输送。▲

(作者是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中俄战略协作高端智库常务理事)

猜你喜欢
援外援助条件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中国对外援助的那些第一次
援外学历学位教育项目留学生满意度调查分析
援外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虎虎生威”的隐含条件
第十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1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6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2批受援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