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盖胜
(滁州市教育体育局,安徽 滁州 239000)
校园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影响着校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十九大报告对安全工作提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习近平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中指出:坚持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陈宝生部长在2018年《求实》第3期中发表《开启建设教育强国历史新征程》,文章明确提出:要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的工作思路,把安全等作为工作的主要方向和关键领域。
应该说,中小学校园本应该是最安全、最让人放心的、最让人无忧无虑的乐园,但是近几年频繁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问题成为全国上下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牵动着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和亿万家庭的心。因此如何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培养祖国的未来一代,有着现实而重大的意义。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学校安全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探讨。
根据某地2017年学生意外死亡事故统计,该地全年中小学生意外死亡21人。其中,溺水11人、交通事故5人、自杀3人、意外伤害1人、医疗事故1人。
上述悲剧的发生,令人痛心,发人深省,在教育地位如此突出的今天,触目惊心的数字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可见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的现状堪忧!
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到底是什么使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究其原因,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都有着无可逃脱的责任。
1、溺水安全隐患。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溺水和交通伤害是学生生命安全的两大杀手,尤其是溺水事故已成为学生最大的安全隐患之一。究其原因,首先是留守儿童的家庭监管力度不够。部分地区留守儿童人数较多,很多孩子父母常年不在身边,部分监护人的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和防溺水教育存在漏洞和盲区。其次,危机意识有待增强。部分乡镇防范中小学生溺水事故意识不强,没有专门的救援队伍和装备,没有开展相关的应急救援演练。部分乡镇重视和落实程度不够,存在侥幸和麻痹心理。第三,隐患排查不到位。部分地区对所属沟、塘、坝及施工取土形成的水坑等可能造成青少年儿童溺亡的地段排查不细致,部分沟、塘、坝及取土坑存在没有警示标牌、施工围挡或护栏破损等现象,容易形成溺水事故隐患。第四,警示标志设置不足。部分地区面积较小的沟塘未有警示标志,有的地段水域面积较大,警示标牌设置过少,部分警示标牌设置随意,质量不过关,安装不牢固,设置高度不够,不醒目,宣传警示效果不明显。第五,宣传教育不够突出。部分地区在危险水域和人员密集场所未悬挂防溺水宣传横幅和张贴宣传标语,社会舆论氛围明显不浓,防溺水知识的知晓率、到位率和覆盖面不足[1]。
2、交通安全隐患。学校周边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缺少基本的交通安全警示标志,有些学生安全意识淡薄,上下学骑行占用机动车道,加上心理不成熟,攀比心理重,看到同学骑电瓶车上学,自己就跟风模仿,而家长对孩子的管教只重学习成绩,忽视安全教育,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认识不足,缺乏对孩子的各种安全教育,安全隐患自然因此产生。
3、周边治安环境隐患。当今学校周边环境混乱,表现在:少数地区社会治安差,时有社会闲散人员在学校附近敲诈、殴打学生;校园周边的无证移动摊点导致食物安全没有保障。此外,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不健康的游戏产品、非正能量的娱乐节目等严重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问题,严重侵蚀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性格的扭曲、心理严重缺陷,已经是影响教育发展中的毒瘤。
1、安全风险意识不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思想也叫意识,意识是主观存在于人脑的东西,是人们对事物的主观反映,意识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指导行为,而行为对意识具有反作用。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下发多份文件、召开多次会议部署校园安全工作,可以说是反复强调;学校领导也是大会讲安全、小会说安全,是天天说安全,但落实效果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还是思想意识不到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危险离自己很遥远,事故发生概率太低,导致安全工作在部署阶段重视,在落实阶段流于形式,口头上说重视,行动上表现无视,责任在纸上,制度在墙上,出了问题无从抓起。消极应对各项检查、考核,总是等到事出之后,才引起重视,才组织人马进行处理,总结教训,亡羊补牢,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2、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安全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对安全知识的储备不够,安全教育课只排在课表中,没有认真落实。二是安全教育内容仅限于课本,往往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左耳进,右耳出,形式单调,偏重说教。三是心理健康教育不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校心理学家与学生的比为1:6000-7000。美国小学为1:500,初中1:400,高中1:350。我国学校心理学家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甚至心理辅导教师配备都不能达到要求。四是法制教育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推进,法制副校长的功能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五是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较为薄弱[2]。
3、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一是态度问题。对安全检查工作敷衍了事,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存在侥幸心理。二是能力问题。学校的建筑、理化实验室、体育器材、用电器、压力容器等方面专业性较强,安全检查人员专业能力有限不能发现隐患。
4、安全工作投入存在不足。近年来,虽然学校校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学校其他教学设施设备建设还未能跟上。比如农村地区学校宿舍建设、消防设施严重不足,“三防”建设还有待提高等。有的学校,虽然有应急灯与安全出口标示,有灭火器,但都是聋子的耳朵,挂在墙上的灭火器不能及时更换,导致学校一旦出现险情,无法使用。
学校不是“世外桃源”,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同样离不开社会,家庭的参与。
2017年,国务院发布《中小学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2018年初,各省、市相继出台该意见的实施细则。要求各地按照实施细则为指引,并督促县、乡两级政府级部门共同抓好涉及学生的校外及周边安全。
1、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全社会各部门要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特别是宣传部门要组织新闻媒体大力开展专项宣传教育活动,让家长和社会深刻认识到加强安全教育管理的重要性;教育部门对学生集中开展防溺水、交通、消防等多种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教育家长会等工作,告知学生监护人切实做好学生不在校期间的安全监管工作。
2、加强监管责任的落实。协调责任部门或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等基层政府或组织对辖区内的水域、道路、社会治安环境进行进一步排查,督促主体责任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进行整改,设立警示标志;动员有责任心的同志组成巡查队和主体责任人一起在易发生学生溺水、交通等事故区域路段开展安全巡查工作,切实做到处处有人管。
3、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爱心监护,组织青年志愿者与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使农村留守儿童不在校期间也能得到有效监管。
4、增设防护设施。预防学生安全事故发生工作必须堵疏结合,建议政府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社会服务设施。在路口增设地下通道或架设天桥,减少交通事故;建设一批安全的游泳场所,培训游泳技能,减少“野”游;发放急救器材,减少火灾伤亡等等。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中小学安全问题解决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
1、提升意识,明确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切实加强领导,不断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克服一切麻痹松懈思想,明确各自职责,健全各项制度。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为我们在教育教学各领域明确了相应的岗位安全,更加明确了学校每一个岗位所同时承担的安全管理职责。
2、增加投入,完善设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到位的安全设施,就好比给安全工作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再穷不能穷安全”,安全作为学校工作之首,首先应确保学校安全设施可用、能用、适用,可以说完善安防硬件设施是开展各项安全工作的奠基石。近年来,各地在安全工作上的投入逐年增加,校车、“三防”建设也都取得的一些成绩。下一步还要在这些方面继续投入,加以完善。
3、增强储备,提升水平。学术有专攻,教师不是万能的,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现在各校没有专业的安全教育教师,安全课都是班主任兼任,专业性不强。因此,配置专业安全教育教师,加强班主任安全知识培训,是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前提。教师得到必要的知识储备,接受了全面的应急能力训练,才能指导学生防范危险、避害自救。学校可以多种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比如:举办专家讲座,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增加教师安全知识的储备,提升教师的安全教育水平。
4、加强教育,开展演练。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要致力于开展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进一步做好安全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全国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公益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能力、养成安全习惯;在学生大量接受信息之后,开展演练实践,各种逃生演练是学生安全实践活动的主渠道,比如防火逃生演练、防震逃生演练,把逃生演练的路线与师生日常集会、路队、其他活动的线路相结合,这样一旦遇到危险,大家就能沿着日常活动中已经形成的固定路线快速有序的逃生[3]。
此外,建立完善安保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至少涵盖火灾事故、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雷电灾害、校园交通事故、晚上突遇停电、楼梯间拥挤踩踏事故、大型群体活动的公共安全事故案、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突发伤害事故等10类突发事件预案。
5、排查隐患,落实整改。排查有计划;明确排查工作责任人;检查有记录;完善排查整治台账。自己可以处理的应及时消除隐患,不能应急的应及时提出处理方案,交由学校讨论解决。重大险情时学校应及时向上级报告。
校园安全是党和国家的重托,更是千千万万家庭的殷殷期盼。因此,全力打造平安校园,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保障青少年儿童人生安全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全力以赴的共同目标,我们要从点滴做起,防患于未然,从小事抓起,抓实抓细,从习惯养成教育抓起,全面提升学生、家庭、社会的安全意识,一个平安有序健康的校园系统才能得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