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不同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竞争更加激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视台产业化经营便势在必行。如何通过产业化经营保持自身优势、实现科学发展,就成了摆在地方电视台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对此,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科学分析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重点,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进行实践探索。
巴彦淖尔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一个地级市,该市电视台属于地市级台。在当前的产业化经营发展中,与全国其他地方台一样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产业化经营弱势明显。受制于覆盖范围较小、辐射影响力弱等因素,地方电视台在广告影响力和市场化运营等各个方面,与省级电视台有着十分巨大的差距,与中央电视台更是无法相比。全国或是行业内知名的大型企业或品牌不会在地方电视台投放广告,或是与地方电视台合作举办活动,因此地方电视台在经营创收上,只能较多地依赖于当地企业或是与当地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广告,其中医疗、药品、保健品之类的低端广告就占了很大比例。对于一些地方电视台,这类广告正在成为广告营收的重要甚至是主要来源,因此迫于经营压力,这些电视台甚至对其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特别是2011年国家出台“限广令”对电视广告进行严格规范,给地方电视台在创收方面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其次,来自新媒体的挑战越来越强。如今,各种新技术、新媒体吸引了大批人群在线观看,不仅对城市台在技术和内容上形成了巨大挑战,也使其原来的受众群遭到大批分流。但是,由于创新意识不足、能力不强、资金缺乏以及诸多因素的制约,地方电视台面对挑战行动迟缓、招数不多,只能在产业低端上努力挣扎。
第三,受众结构老龄化明显。地方台的传播模式主要局限在角色固定的单向传受模式上,因为互动性差,导致活跃的年轻受众兴趣严重下降,继而投向网络媒体,留下来继续关注的,多是老龄化人群。
第四,管理机制明显滞后。由于观念滞后、体制僵硬、管理水平不高以及内部结构不符合市场需求,导致地方电视台在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媒体功能黏连度等各方面机制落后。
为了有效解决存在问题,应对上述挑战,近年来,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不断探索实践,在坚持“新闻立台”的前提下,明确了“产业兴台”的工作思路,着力搭建3个发展平台。
面对单纯依靠广告模式经营有些难以为继的现状,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采取了在本土作多元化布局的策略,在对本土市场精密分析和精耕细作的基础上,积极搭建自己的“全媒体平台”,包括新媒体中心、电商中心、微电影中心、培训中心、演艺中心等,并专门注册成立公司,负责以上项目的项目运营和管理,旨在为客户提供一整套解决广告宣传问题的综合方案。在打造新媒体中心方面,先后启用了河套微传媒和河套微生活两个公众号,注册了1个APP账号鸿雁手机台。目前,河套微传媒粉丝量达到20多万,鸿雁手机台注册用户达到近8万,全媒体平台的规模效应已初步显现。
看准举办宣传活动的巨大商机,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提出了每年举办100场活动的工作目标,按部门进行了任务分解和具体细化。各部门依托自身特点优势,精心组织策划,拓宽合作渠道,协调配合作战,举办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有效增加了经营收入。
为了克服地方台面临的区域制约这一劣势,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确定了在合作中找市场、找空间的发展策略,组建了“两大联盟”。一是联合周边的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阿拉善盟等广播电视台组建起西部广电产业联盟。通过联播、互播等资源互换的形式,让各个地级台信号在彼此落地,不仅改变了“覆盖小”这一弊端,同时借助“联盟”走出去,辐射到更广区域。二是建立旗县广电系统联盟。这个联盟是在整合本系统资源来实现的,因此可操作性强,在各个产业领域内可实现深度合作。
一是因地制宜确定发展策略。根据当地实际,以群众关注、发生在当地的“接地气”信息生产和传播为依托,全面搭建公共传媒服务体系。二是进一步细分观众群体。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将年龄在18岁~35岁的人群确定为首要受众,综合运用音频、视频及其他各类媒体技术,有针对性地优化服务内容和传播形式,努力构建吸引力高、互动性强、服务多元化的新型媒体形象。三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动新媒体与广播电视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公共传媒服务体系的覆盖面、关注度和影响力,为受众提供涉及衣、食、住、行以及学习教育、健康保健等各方面内容的生活服务和方案选择,进一步凸显“本土、主流、有用”的媒体特点和竞争力。比如,在做好本地新闻扩大关注度和影响力的同时,通过设立各类栏目、开展线上线下活动等多种方式,为受众提供天气预报、拼团购物、交通出行、当日菜价、美食推荐、旅行线路等各类服务。
立足内容为王,注重品牌建设,对自身优势和各类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和不断优化,努力走一条通过做大做强媒体品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一是研发品牌节目,创新节目形态。将品牌意识灌输给全体员工,将品牌要求传达给每个节目、每项活动、每个频道,要求无论是线下活动、娱乐节目还是新闻制作,都要突出自身特色,注重品牌品质,彰显价值因素。为此,综合分析当地风土人情、地方文化和社会环境,统筹利用内部人才、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各方面的能力水平。比如,结合“走转改”,立足地方文化和民族风情,讲好本地故事,打造“故事工厂”。又比如,不仅在创新传播形式、丰富节目内容上做文章,也在提高节目质量、提升文化品位上下功夫,有效增强了作为当地主流媒体的社会美誉度和品牌竞争力。
在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下,单一媒体、单一产业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多元化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确立了从单一媒体向全媒体转型的发展思路,在继续认真做好渠道、内容、产品三篇文章的基础上,向打造“全媒体运营平台、产业平台、共享平台”这一更高层次迈进,以此来实现从内容到手段再到产业的全方位合作。
在内部管理和整体运作上,认真学习借鉴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大力推行“频道制”为主、“中心制”为辅的管理模式,旨在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节约运营成本。一是做好减法,充分放权。将权力下放到各个频道,使其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可以相对独立运作。在每个频道任命1名总监,全面负责该频道的节目制作、内容把关、宣传策划、统筹协调、日常播出等各项工作;在每个频道设立广告经营部,单独负责该频道的市场营销和广告业务等各项经营活动。在台里核定的人数总额范围内,在人员录用、岗位分配、绩效考核等方面赋予各频道更多的实际权力,允许其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自主管理。二是算好除法,细分岗位。打破传统岗位划分标准,推行分工合作机制。根据发展需求和市场需要因事设岗、因岗择人。比如,将工作岗位总体上分成管理岗、技术岗和专业岗三大类别,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和需求,选拔和培养最合适的人干最合适的工作,努力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三是用好加法,有效激励。根据自身实际和市场需求,不断健全规范各项制度规定和工作标准,探索建立了一套符合实际、顺应民心、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树立了“奖优罚劣、多劳多得”的鲜明导向,有效激励了广大员工认真履职尽责、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和单位利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地方电视台要想保持传统优势、增强竞争力,就必须顺应发展趋势,走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科学路径。只有根据自身实际,加强管理创新,加大挖潜力度,有效整合资源,积极推行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才能有效解决各种问题不足,妥善应对来自各种媒体的挑战,进而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和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