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敏 福建师范大学
2018年,中国的综艺节目在经历了几年的井喷式的大爆发之后,形式愈见繁多,观众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多,为了防止观众的审美疲劳,纵观今年的综艺内容趋势,综艺节目的主创们都创设了情景,并与社会文化紧密结合,节目通过各式各样的创新形式,将本来相对严肃的文化传播过程,转变成一种灵活轻松的传播氛围,这种学习与接受的过程往往使传播效果事半功倍。[1]例如《二十四小时》第三季以史为鉴,以“郑和七下西洋”作为大故事时代背景,重新踏上“丝绸之路”,响应“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奔跑吧兄弟》第二季第一集就选择“跑”出国门,让成员们在瑞士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彰显出当今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在国际上拥有不俗的影响力;这次回归的《极限挑战》第四季也不例外。
《极限挑战》第四季是东方卫视推出的互动励志型节目,于2018年4月29日起,每周日晚20:30在东方卫视播出,同时视频网站爱奇艺同步更新。节目一共12期,第四季节目的六位固定成员依然是黄渤、孙红雷、黄磊、罗志祥、王迅、张艺兴。本季节目里的最鲜明的特色为移接了深层次多方位的特色文化,且在超越了一定程度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素中传播了文化,六位极限男人帮的成员在寓教于乐的前提下,以一种相对轻松和诙谐的氛围,带领观众踏上一段奋斗旅程,勾勒出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图景,与此同时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本文将以节目中播出的三期为例,具体分析其跨时空文化传播现象,透过这些分析,能更理性地去判断一个综艺节目带给社会大众的文化传播功能。
第一二期的主题是《知识改变命运》,和我国见证过一代代人青春时光的高考文化有关。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横幅标语中,成员们化身上个世纪70年代城市下乡的知识青年,在面临高考制度恢复的政策,在拉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冲锋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个人、家国理想作出的苦苦求索。在挑灯夜读和设置的一些历史资料中,再现了当时的知识青年们白天工作,夜晚奋战,不畏艰辛为了改变命运的顽强拼搏意志。因为高考制度还必然地和师生情联系在一起,所以节目在男人帮们排练舞台剧时,请来了几位成员的大学老师,这些走出校门几十年的男人们,在见到自己当年的恩师,都变成了“大男孩”,在舞台上念诗时甚至紧张到念错,纯粹的师生情打动不少观众的内心。在第二期中,节目特地回顾到现实生活当中,去了上海的一所中学激励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帮助他们点燃未来之火,虽用游戏的教育方式,却以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告诉他们笃信“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永远不会在时代浪潮中过时,知识本身可以赋予人类睿智和价值。所以综艺可以跳脱出电视剧关于时空的桎梏,最快地“穿越”,去重现一个文化的前世今生。
《孤城》男人帮成员们来到浙江德清,开头科普了中国五代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解构和传播了这幅名画的文化内涵。而这一期故事也围绕着这张古画展开,黄磊化身黄老太爷假借生辰宴会,邀请其余六位成员扮演的各界名人好友,以赏画的名义暗中寻找正义之士,对抗要来抢画的异次元军团,保护名画。故事以电影《风声》为基础,在护画过程中正邪交锋,最终名画成功地被黄老太爷以分割裁剪的方式,由几位好友暗中带出危机重重的城堡,这一期传播的名画保护文化有着真实的历史大背景,一定程度上还原了那个民族动荡时代,有那么一群先辈们没有将爱国情怀抛之脑后,而是奋不顾身,为挽救历史文物甚至甘愿牺牲生命的奉献精神。这也能让年轻一代们,通过综艺节目,在欢笑声中,可以收获一些到不常出现于这个时空的即将要消散的文化,担起本民族赋予的厚重的历史使命。
这一特辑则把目光投放到了当下,男人帮成员们变装出街,化身成不同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夜归人,零距离体验身处快节奏都市现代人的压力,涉及到外卖、餐饮、驾驶等行业,布置的任务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描绘了一幅美好的人际交往图景,教授观众“学会释放压力,将身心投入美好生活”。综艺节目中的换装体验的设置,其实可以最大化地缩减明星和素人之间的距离,把注意力放到普罗大众的身上会引起更多观众的真实共鸣,而一个综艺的价值不仅局限于娱乐大众,如果着力点放在展现人文关怀和赞颂社会价值,能构建起它的独特文化内涵和价值体系,树立起节目本身的品牌效应,从而有效输送正确有力的价值观。
综上例子可知,文化传播的媒介早已从口语、文字、印刷转向网络,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道:“电视的受众绝大多数都是普普通通的百姓,他们对电视最大的需求就是提供娱乐,所以电视娱乐功能的凸显,从某种角度上来可以说是回归大众。”[2]但现今,观众更不愿意拘泥于综艺节目单一的娱乐性,文化的地位在综艺节目中得到彰显,它依托综艺节目可以跨时间和空间限度延伸传播,传承文化,不仅增大了受众面,缩减了教条性,而且让娱乐性和文化传播二者之间取得了最大程度的公约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观众在面对这些文化输出时,要理性地求证,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力。
综艺节目接下来的发展态势中,应该需要规避在这一形式上的跟风现象和商业化的追逐,因为这种一哄而上的现象背后,是电视媒体制作者撂下肩负的社会功能与责任的不良表现,况且依靠简单的“克隆”手段诞生的复制品,只会沦为观众享乐的麻醉剂,使娱乐节目成为无用的精神鸡肋,而综艺节目整体基调也不应该脱离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印记,以“真善美”为支柱,贴合时代地去传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