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文
江苏省沭阳如东高级中学 江苏宿迁 223600
近年来,临床专业学生在完成流行病学课程学习任务后,对于流行病学的热爱程度并不高,喜欢程度的占比为38%,持一般态度的占比是60%,剩余2%的学生则是不喜欢这门课程。通过对临床专业学生学习效果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流行病学课程的学习难度较高[1]。
因为流行病学是方法学内容,所以需通过宏观角度对问题进行观察与分析,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要求也很高。而此学科的理论性显著,会涉猎诸多学科,涵盖的基础知识内容也相对较多,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的难度也较大,很难在实践中正确应用。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流行病学课程感兴趣,才能够自主学习并参与实践探索,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解答,切实感受学习的乐趣。若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感不强,学习的目的只是考试,那么学习的效果也将差强人意。
在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绪论课是第一课,高度概括了流行病学的课程内容,也是对流行病学知识学习的一种导入[2]。为此,教师如果可以有趣地开展教学活动,则会对学生的学习欲望予以激发,使其能够更热爱这门课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不断增强,求知欲望提升,为后期的专业知识学习提供必要的保障。由此可见,绪论课教学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会对学生流行病学的学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其中,在对课程内容、流行病学内容、基础医学内容和临床医学内容介绍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实例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流行病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医学当中的基本用途与重要性。
流行病学的逻辑十分严密且概念的抽象性明显,较之于形态学,不具有生动与直观的特征,也没有临床学科的具体性[3]。为此,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生活亦或是社会环境中的实例作为核心,针对流行病学的问题加以探讨,有效融合抽象理论内容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增强学生兴趣,使学生思维得到开发,进而站在现实角度对流行病学用途形成正确地认知。
近年来,伴随医学模式的进一步转变,流行病学教学内容也在实践发展中得到完善,讲解的范围也逐渐延伸至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领域。而且,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都是对流行病学的一种压缩,所以内容相对复杂且学习难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学生对流行病学知识形成熟练地掌握,就必须要保证教学内容含有重难点,同时目的性要强,合理调整内容结构,对过时的内容删除,并及时更新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知识,以保证学生的知识面得以不断扩展。
伴随招生规模的扩大,医学院校学生的数量也明显增多,但优势师资力量薄弱,所以在流行病学教学中,始终以大班教学为主,更注重教师主导性作用,而学生则始终是被动学习,对其学习积极性产生了直接影响,同样也对学生创造性思维造成了束缚,无法体现流行病学的应用性特征,所以也很难对学生实践问题解决能力加以培养[4]。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不断优化教流行病学教学的质量,对当前教学情况加以改变,应当采用合分式的教学模式。所谓的合分式教学模式,具体指的就是一半教学时间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而另一半教学时间选用小组教学模式。由于流行病学各个章节的知识特点不同,所以应综合考虑知识点的难易性与教学大纲要求,科学合理地采用教学方式。针对学习难度较大的章节,则要提前向学生告知重点与难点,并提出相应问题,在课堂学习中通过讨论与案例分析完成教学,对教学现状加以改善。
综上所述,在流行病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强调临床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并在教学改革期间,结合临床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与专业发展要求,科学合理地采取改进与创新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临床医学生对流行病学课程形成较高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与实践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为自身后期的专业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