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福玲 黄建春 李 洁
长沙师范学院 湖南长沙 41010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全面普及,“95后”大学生成为大学校园的主要力量,智能手机的迅速崛起伴随的多元文化给大学生思想带来了严重冲击,他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艺术类师范生的问题尤为凸显,一方面,他们将要走上讲台为人师表,另一方面他们对师德等“人师”品质观念日渐淡化,如何对他们开展德育实践工作,培育他们成为德艺双馨的未来教师,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的“经师人师”教育思想为其提供了发展方向。
徐特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从事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要既做“经师”又当“人师”的“双师”教育思想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主要观点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是有“经师”“人师”之分的,他认为“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么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也就是说“经师”是“教学问”的,是“教书”的,可以理解为主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老师,“人师”是“教做人”的,是“育人”的,可以理解为主要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教会学生做人的老师;第二,教师的职责应该是既做“经师”又做“人师”,他认为“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1],还说“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也就是说教师既要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会生存,更要教给学生基本的道德规范,让学生学会做人,二者不可偏废;第三,教师自身必须是“经师”“人师”合二为一的典范,他说“教师之所首要者品性,次于品性者为教学能力”,就是指教师既要具备渊博的学识,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要“以身示范”,自身成为楷模,才能对学生产生感召力。
纵观徐特立一生的教育实践,他不仅在教育教学方面“学高”,而且在教育实践中“德高”[2],具有高尚的人格风范和渊博的学识造诣,是“经师人师合二为一”的最好证明。他热爱教育,把教师称为“世界上最快乐的职业”,他爱生如子,被学生尊称为“徐外婆”。徐老身体力行,把“经师人师合二为一”[3]的教育思想诠释得淋漓尽致:从毁家办学到教育界的“长沙王”,从中央苏区教育的奠基者到社会主义教育的开拓者,他秉承“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理念,70多年矢志不移献身教育,成就了“当今圣人”的盛名;从“十年破产读书计划”,到年逾40仍赴法国勤工俭学,到72岁高龄还订立“20年学习和工作计划”,徐老终身刻苦自学,学贯中西,融汇古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是他的以身示范,培养了诸如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何叔衡、许光达、田汉等一大批革命精英和国家栋梁;正是这位当时教育界名副其实的“长沙王”,凭借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上下求索的精神,成就了他所创办和曾任教的诸如长沙师范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周南中学等一大批名校,还深刻影响到了这些学校在新时代的发展路径,这些学校秉承徐老教育思想,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突出的办学实力,在湖南省乃至全国都享有名气。
综合而言,徐老“双师”教育思想的最核心要素就是每个老师都既要做有学问的经师,又要做有品行的人师,要合“经师”“人师”于一身,我们所培养的艺术类师范生也理应成为“经师”“人师”合二为一的代表。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可能有所偏废,或者只专注做“经师”,仅关注到了专业发展,忽略了思想提升,或者仅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很好的结合,思想教育也只是个空架子。教育的效果如何,首要因素在于教育者自身的教育能力如何,徐老“经师人师合二为一”的“双师”教育思想,恰好为师范生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全面普及,“95后”大学生成为大学校园的活跃力量,智能手机的迅速崛起伴随的多元文化给大学生思想带来了严重冲击,他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学生管理工作的强度、难度明显增加,以徐老“双师”教育思想为指导开展工作能让学生更易于和乐于接受,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以徐特立“经师+人师”教育思想为指导开展艺术类师范生的德育实践工作,就是要紧密结合徐特立优良文化传统和价值内核,结合艺术类师范生的专业和个性特点,构建以“徐特立经师人师教育思想为核心”、以“艺术熏陶 文化滋养”为主要手段的“一核两翼”育人模式,搭建“特色工作与常规活动相互融合”、“文艺熏陶与德育实践相得益彰”、“线上交流与线下辅导同步推进”的“三位一体”育人平台,将专业学习和德育实践相结合,培育学生成为德艺双馨的“双师型”艺术类师范生。
以徐特立优良文化传统和“经师人师”教育思想为核心,指导学生开展大量“学徐”“师徐”活动,并使之常态化,让学生深入学习徐老精神,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可以包括:初识徐老——开学第一课参观徐特立纪念馆、朗诵《特立诵》;全面了解徐老——学习课程《徐特立研究》,徐特立研究专家开设有关徐老的专题讲座;深刻理解徐老——参观徐特立故居,清明缅怀徐特立,纪念徐特立诞辰;研究学习徐老——开展“走近徐特立”主题班课竞赛;深切纪念徐老——“特立有约”主题作品创作大赛;践行徐老精神——“特立”阳光天使志愿服务活动。
紧密结合艺术类师范生的专业特点,深入挖掘特立文化资源,以“艺术熏陶 文化滋养”为主要手段,开展大量文化艺术活动,如“特立杯”最强音大赛、“田汉杯”舞台剧大赛、师范生技能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文艺平台,邀请校外艺术类大家到校进行讲学,整合校内优秀艺术教师资源给学生进行集中授课,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专业活动,形成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创作以徐特立相关革命人物和素材为原型的优秀文艺作品等。
搭建“特色工作与常规活动相互融合”、“文艺熏陶与德育实践相得益彰”、“线上交流与线下辅导同步推进”的“三位一体”育人平台。
将“学徐”“师徐”等常规系列活动与“特立杯”特色系列文艺活动相结合,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徐老的人格魅力,深刻理解和学习徐老“经师人师”的教育精神,让徐老精神在学生的作品当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将文化艺术学习与“特立”阳光天使志愿服务实践相结合,开展包括“我的老校长徐特立”、“艺术人生”、“艺术创作与生活”等在内的系列人文讲座,引导学生树立目标,激发学习兴趣,解决学生各类困惑。成立“特立”阳光天使志愿服务队,指导学生开展残障儿童中心的帮扶行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支教活动等。系列文化艺术教育平台和实践育人平台,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将线下特色成长辅导与线上工作平台相结合,在针对性的做好个别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扩大学生的受益面。个别辅导主要针对那些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专业学习存在短板的学生开展专题辅导,用特立之精神指引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开辟和完善专业学习、文化学习、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生活服务等版板块,开通留言和交流功能,切实发挥网络思政功效,提高网络平台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以徐特立“经师人师”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艺术熏陶 文化滋养”为主要手段,制定包括徐特立思想教育、艺术人生引领、教师生涯规划等在内的全学程主题教育计划,形成了辅导员、思政课部专职老师、艺术类专业教师及普通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构建大思政格局,形成全方位育人体系,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方法和载体,培育出优秀的学生,取得良好的育人实效。
徐老的一生奉献教育、“破产读书计划”、70高龄仍订立“20年学习与工作计划”,给了艺术类师范生德育实践很好的榜样和激励,可以结合学生专业积极探索新的实践途径,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优化学生专业发展路径,切实培育学生做好“经师”“人师”。
其一,注重精神引领,培育师德风骨。注重徐特立教育思想和精神的学习领悟,可多种途径开展“学徐”、“师徐”活动,如组织团队成员参观徐特立纪念馆及徐特立故居等革命纪念地,开展清明祭奠徐特立等活动,领悟徐老“双师”教育精神的精髓,提高团队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并通过成立徐特立读书会、沙龙研讨、培育优秀学生参与“徐特立优秀学生奖”的评定等。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徐老教育理念,学习徐老一生致力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朝“经师+人师”型教师的目标努力。
其二,个性化辅导与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以个性化辅导和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开展辅导,做到点面结合,既有重点的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又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可以建立工作室,每周定期面向个别学生开展“专业学习辅导”、“职业规划辅导”、“生活适应辅导”、“心理健康辅导”等个性专题辅导,同时,可以围绕学生热点问题精心选择教育主题,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诸如“走近徐特立”、“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悦读人生”、“闲暇时间的管理”等主题教育活动,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学术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学术修养和文化素质。
其三,专业学习与德育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和德育水平。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生存发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同时,教育使学生获得发展,其本质主要在于思想和精神(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个体间的传递与流通,师范生的培育应该更突显学生品德的磨练,塑造学生更完整的精神价值体系,让学生把握自己人生道路的正确方向并具有持久动力。一方面,可以依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特点的专业教育引导计划,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育优良学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提高学习水平的同时加强实践锻炼。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参加德育实践。如组织学生参观伟人故居、革命纪念地等,让学生瞻仰伟人风采,树立学习典范,砥砺言行;组织学生到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支教、到残障中心进行帮扶、保护自然环境行动等,让学生在助人的同时收获快乐,激起他们内心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增强社会责任感,磨练思想意志,提高道德水平。
第三,构建网络思政平台,发挥网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载体作用。随着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学生几乎人手一台智能手机、一台笔记本电脑,信息科技和网络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已经不可小觑,可以建立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占领网络思政的有力阵地。网络平台的建设要注意有目标、有组织、有落实、有反馈,切实发挥载体作用。可以通过建立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开辟学术交流、心灵鸡汤、时势探讨等不同版块,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问题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普遍问题和社会的热点问题面向学生发布正向信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通过QQ、微信、微博等网络聊天工具畅通与学生沟通渠道,通过网络平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辅助学生成长,强化和推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