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琳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关于“阵地”这一词汇,根据词典释义及少数学者对阵地的默认使用,阵地一词多被简单地理解为场所、平台、人们表达自身观点的媒介或载体。但究其深意,阵地不应该仅仅从表面含义理解为客观的物质载体,其深层内涵应是载体所承载着的内容,即人们对某一事件所表达出的态度、观点和看法。因此,阵地可以被理解为人、载体、内容三者的有机统一,即有主观能动性的人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自身观点表达出来的过程,其中更重要的是载体承载的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逐步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发表言论的重要平台,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就是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占领。网络作为新形势下重要思想舆论阵地,必须牢牢把握,加强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就是要在网络平台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可见,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全民数量的一半以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网络互动中来,这为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经过几年的发展,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站、党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刊物的网站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建设起来,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明显提升。但同时也存在着领导干部在网络上失声、灰黑色言论充斥网络、红色网站建设相对滞后、官方媒体无法掌握话语主导权等问题。
目前,网络已成为各种社会言论和利益诉求的集散地。但相较于普通网民热衷于在网络上发表言论的现状,领导干部面对网络却存在着很少发声甚至不发声的现象。根据《报告》,截止2016年12月,在我国网民职业结构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占比为0.4%,在所有群体中占比最低。这反映出领导干部对网络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即使在上网的干部中,也存在着大量只潜水不发声的情况。有调查显示,在机关干部中,只有9.63%的人在网上发表言论,如发帖、跟帖、转发、评论等[1]。
领导干部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一言一行代表着国家和政府的形象,该群体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及其影响也会被放大。如若在网络上发表了不负责任的不实言论,会给社会秩序带来一定的威胁,甚至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基于此,一些领导干部对网络发言噤若寒蝉,甚至是在面对网络上的一些不实言论和虚假信息时,也很少发声。一方面,如果说错话了,不仅给自身带来困扰,而且会给社会和政府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不敢发声。另一方面,在网络上回应民众的诉求,自然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风险,因此不愿发声。但究其根本,不愿在网络上发声是因其责任意识和为人民服务意识不够强。
我国目前正处于思想文化充分活跃和交融的时代,各种言论、观念、思潮交错复杂,加之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网络上各类言论、思想更是鱼龙混杂,各种灰黑色言论充斥网络。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其所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征对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既能发挥正面作用,也能产生负面影响。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涵盖了各领域、各学科的相关知识,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网络的交互性打破了传统单一的信息传播模式,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和主体性;网络主体角色的虚拟性使网络参与主体的活动超越了时空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但同时带来了网络信息无穷无尽、难辨真伪、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交锋、多元价值观的侵入、网络主体违反法律法规却逃避责任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同时,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经常造成无法可依的情况,从而不能发挥法律法规事前震慑的作用,因而总是体现在无法在事前禁止,往往只能在事情发生后采取补救措施。加之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不到位,网民们的网络守法意识较弱,从而导致各种网络诈骗等犯罪案件屡禁不止。
习总书记曾经指出,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灰色和黑色三个地带。社会和网络上的一些负面言论、各种敌对势力制造的舆论以及各种模糊性的认识都属于灰黑色地带。如今网络上充斥着各种灰黑色言论,如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类社会思潮、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西方普世价值的宣传、网络诈骗、虚假报道、对虚假新闻的盲目跟风等,这些对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非常不利。
红色网站是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宗旨的综合性网站。随着对其重视程度的提升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红色网站的建设正在不断完善,但还存在着网站数量少、内容单一、更新频率低和网站受众群体单一等网络建设不够完善的问题。
部分红色网站由于定位不够明确,出现了过于强化政治功能、忽视沟通和服务功能的问题,进而导致网页内容缺乏吸引力,网站点击率低,在广大网民群体中缺乏影响力。部分红色网站由于重视度不足,资金技术投入低,网站制作技术落后,导致网站页面布局陈旧、信息表现方式单一,网站吸引力不足。另外,相较于受欢迎程度较高的新闻、娱乐网站,大量红色网站更新频率低,与网友的互动少,未形成稳定的反馈和更新机制,在信息高速传播和流通的今天,丧失时效性和互动性无疑是网站的致命弱点,甚至部分红色网站还出现了建而不管的形式主义问题。
如今,在网络如此发达的形势下,人人握有麦克风,民众不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而是成为了信息的创造者、发布者和传播者,传统条件下掌握了媒介就掌握话语权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式。
从手机应用商店显示的应用软件排行来看,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传统官方媒体APP的受欢迎程度远低于微信、新浪微博等。根据新浪微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6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9月,微博月活跃人数达到2.97亿,这占网民数量的将近五成,可见新浪微博在网民中的受欢迎程度及话语权。同时,在微博月阅读量超百亿的18个领域中,泛娱乐领域是微博活跃的主力场所。比如2016年微博热搜榜的爆点话题“王宝强离婚”,短短半个小时内就评论达到几十万,三天之内点赞数就达到500余万次,而其他热搜榜的爆点话题也多为娱乐相关内容。由此可见,在近半数网民参与的新浪微博互动中,更多的关注点在休闲娱乐领域,而对政治参与、国家政策的关注及讨论热度低。
究其原因,一方面,官方媒体的宣传力度及方式还有待创新,网民对其知晓度和接受度较低。另一方面,官方媒体客户端在内容和形式上缺乏吸引力,或是过于注重新闻报道、观念灌输等功能而轻视了用户的表达和互动需求,或是照搬照抄传统纸媒的内容,并未恰当地结合网络开放性、实时性的特点推出适宜的新内容。官方媒体受到的关注度低,网民对其发起话题的兴趣度及讨论度低,自然网络话语权就相对较弱。
针对当前我国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曾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2]。
在人人拥有麦克风的时代,各种网络言论、思想交融,党员干部作为党和政府的基层代言人,更要承担起为党发声的责任,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掌握话语主动权,传播党的“好声音”。第一,领导干部要敢发声。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面对网络上关于党的不实言论及负面舆情时,能及时准确地做出清晰的判断并敢于站出来为党正名。第二,领导干部要会发声。一方面要转换好自身角色,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同时利用好互联网即时、自由的特点,及时为群众解疑释惑;另一方面要增强自身的文字功底,练好本领,把握好发声的尺度,保证自身网络发声的准确、严谨。第三,领导干部要多发声。要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自媒体等形式,围绕党的大政方针和群众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设置可供其参与讨论的各类议题,充分利用好网络这把利剑,增强正面引导,推动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建设。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网民的个人言论及行为被实时、无限放大,对广大网民及整个网络空间产生一定影响,网民作为网络参与的主要群体,对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提高网民思想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势在必行。
一方面,网民应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和监督,承担起相应的网络责任。虽然网络具有虚拟性,但参与网络互动的网民却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即使在网络空间也应当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从自身做起,发表正面积极言论,抵制灰黑色言论,为所言所行负责,自觉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另一方面,网民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辨识力。网络信息纷杂各异,各类灰黑色言论充斥,辨别与筛选信息也是对网民的一大考验。在广阔的信息海洋中选择出积极正面的、对自身有意义的信息,需要网民保持客观严谨的态度,以全面的认知对其加以辨别,不单凭感觉去肯定或否定,而是通过合理的推导、理性的分析,去伪存真。在面对不良网络信息及灰黑色言论时,能及时辨识、自觉屏蔽,并以合法的方式维护网络空间的洁净与安全。
就目前来讲,我国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等多部法律用于规范网络行为,但总体上看,关于网络的法律法规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立法进程赶不上网络文化发展的进程,相关领域存在法律空白、无法可依现象,许多网络违法违规行为无法受到应有的惩罚,网络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针对此状况,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既要多角度、全方面地完善互联网法律制度,又要抓住重点,在问题频发且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加大立法力度。针对当前的法律空白及缺失领域,制定相对应的单行法,从领域和内容上完善互联网法律体系。同时,在网络借贷、网络谣言、网络侵权等问题频发的领域进行针对性立法,尤其是要细化行为规范及处罚办法,真正保证网络行为有法可依。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网络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地位突出,全面加强网络正面舆论引导和推动创立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创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创新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方式方法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手,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潜移默化、群众欢迎。
内容上,要增强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内容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网站不仅应包含理论、政策类的介绍和解读,也可以涉及新闻热点、文艺生活等趣味性更强的版块,以增强民众的兴趣度。另外要充分运用好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民族特色更好地结合起来,使内容更具亲和力和本土特征,从而更容易为网民所接受。形式上,要加大对阵地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学习借鉴浏览量多、互动率高、受网民欢迎网站的宣传、推广及建设办法,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将主流思想和正确的社会准则与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网民,实现灌输式教育向渗透式教育转化。
注释:
[1]孙旭东.领导干部面对媒体要敢发声、会发声、多发声[J].党建,2014,(9):48-49.
[2]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新华社,2016-04-25.
【参考文献】
[1]孙晓华,刘书林.论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5):104-108.
[2]吴玉荣.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4.
[3]富超.论加强高校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建设的重要性[J].理论导刊,2007,(12):98-99.
[4]刘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引导网络舆论策略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6.
[5]李艳玲.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思想舆论阵地 [J].红旗文稿,2007,(7):16-18.
[6]夏进华.高校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