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艳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2)
当今社会,互联网发展迅猛,整个社会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休闲娱乐的方式较之以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智能手机是新媒体的重要载体,开创了媒体新时代。截至目前,我国网民总人数达7.51亿,其中,移动网民(即手机网民)人数占7.24亿,比例为96.31%。可见,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上网终端。而伴随着新媒体共同成长的90后甚至00后大学生是手机媒体使用的主力军,实际上,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手机持有率几近百分之百,手机在给大学生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校园内“低头族”随处可见,严重者会手机依赖成瘾,手机依赖成瘾者会使自身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功能不同程度受损,影响了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导致其身心发展不健全。
“手机依赖”现象已经引起多方关注,国内外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对手机依赖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是针对独立学院学生手机依赖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的相关文章却很少,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独立院校265所,在校生数量数百万,独立学院较之本一、本二学生而言,学校整体学习风气较低,学生文化基础较弱,学习相对动力不足;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在面对内容丰富、功能强大、极具诱惑力的手机媒体时,更容易产生手机媒体依赖现象,严重成瘾者危害身心健康、学业及个人发展。笔者在独立学院从事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及基础教学工作数十年,通过多年的观察和了解,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现象非常严重,其产生的危害已经影响到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独立学院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情况,本课题小组对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等三所独立学院进行了走访。访谈学生51人,内容包括使用手机的频率和时间、手机使用的场合、课堂使用手机的情况、手机的使用对自己造成的影响等方面。调查问卷运用专业网络调查工具——问卷星进行网上填写,首先用问卷星设计好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上传网络后通过在调查学校进行问卷宣传和填写,最终共获得有效问卷289份。本文根据独立学院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深入分析手机依赖形成的原因、危害等,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希望为独立学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在被调查的289名独立学院大学生中,使用的手机功能排前四位的依次是:刷朋友圈聊微信、追剧看电影、浏览网页看新闻、玩游戏。而被访谈的学生被问及使用手机主要做什么的时候,回答与问卷调查结果相似。手机的社交和娱乐功能大大丰富了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却弱化了其现实交往能力,从而滋生出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这给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阻碍。
在被调查的289名独立学院大学生中,有91.35%的学生在课堂上玩过手机,而从不玩手机的仅占8.65%,调查结果令人堪忧。而被访谈学生在回答“为什么在课堂上玩手机”这一问题时,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老师讲课枯燥乏味,听不进去也听不懂,所以玩手机打发时间”;二是“手机里吸引我的东西太多了,忍不住就会想看手机”。通过课堂观察也可以发现,在独立学院的课堂上,尤其是人数众多的公共基础课或选修课课堂上,很多学生严重缺乏自控力,手机不离手,玩游戏、浏览网页、聊微信、刷朋友圈等,各自沉浸在自己精彩的手机世界里,根本无心于课堂内容,听课质量更是无从谈起。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1.97%的学生空余时间的50%都在使用手机,其中24.52%的学生的空余时间的80%都在使用手机中度过。通过观察发现,校园里“低头族”也是随处可见。无论是喧闹的食堂,还是安静的图书馆,无论是教学楼的走廊,还是学校的花园小径,随时可见低头刷手机的学生,这已经成了独立学院校园里最司空见惯的景象。
调查问卷显示,34.95%的大学生“自我感觉生活无法离开手机”,会担心有消息,不时翻看手机,有时没消息时也会产生手机振动的幻觉,甚至别人的手机响了,也会不由自主地掏出自己的手机查看,毫无自制力;在被访谈的学生中,有27.45%的学生表示如果处在不能使用手机的环境中,会“感觉自己没有精神,情绪低落”,甚至会“莫名其妙地乱发脾气”;访谈过程中,在回答“上课时,发现手机丢在了宿舍”这一问题,21.57%的学生回答“会觉得坐立不安,心神不宁”,11.77%的学生甚至回答“宁愿迟到也要回去取回手机”;当被访谈者被问及“使用手机是否会占用你的睡眠时间”时,大部分学生都回答“玩手机会挤占正常睡眠时间,经常会刷机刷到深夜,即使不得不休息,手机也不会关机,放在触手可得的地方,以便随时查看”。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症是由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以及个人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
1.社会、学校的环境因素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手机的通信和计时功能已经不再是主导功能,手机可以完成购物、支付、银行转账,手机可以拍照、录像、导航、发邮件,手机可以看电视、电影、各类视频,手机还是一个永远不停更新的游戏库,它的强大功能为现代人提供了无尽的便利和可能性,手机已然成为日常必备品;移动电信等部门的各种手机套餐的优惠政策刺激、各大手机厂商对手机功能的不断优化和更新、手机app功能的不断推陈出新,持续不断地刺激着对新鲜事物抱有极大兴趣的大学生群体,使大学生群体一步步陷入移动媒体依赖;校园文化与手机媒体的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手机文化,这让思维活跃愿意接触新事物的独立学院大学生更加乐在其中。独立学院整体学习风气较之一本、二本院校较低,学生文化基础较弱,学习自控能力也较弱,本身就容易被学习之外的新鲜事物吸引,更是难以抵挡功能强大的手机媒体,另外,在独立学院如果有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不使用手机,反倒会被认为与社会脱节,显得与新媒体时代格格不入,手机依赖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之下,初期阶段很容易被掩盖掉,当发现手机成瘾之时,往往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
2.家庭的教养因素
如果家庭对孩子教育不当,没有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人生没有明确目标,更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一旦有机会,这些孩子就会早早地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可自拔,手机只是承载这个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的最便捷的物质载体。在独立学院的校园里,不乏一些因为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而导致的人格障碍和人际关系障碍的学生,这些学生因为在校期间无法很好地融入集体,更容易沉迷网络而产生手机依赖。
3.学生的内在因素
(1)不同性格类型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与内向性格的学生相比,外向性格的学生更不容易形成手机依赖。分析认为,外向性格的学生更愿意与他人交流和互动,不需要通过手机媒体来躲避人际交往;而内向性格的学生,不擅长与人沟通和交流,喜欢独处,因此会借助手机以避免与他人接触和交流,从而更易形成手机依赖。
(2)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也会导致手机依赖的形成。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由于该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对集体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性,当周围群体都在使用手机时,对于一些意志不够坚定的学生而言,只有与他人一样,才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在这样一种心理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会因为从众心理而产生手机依赖。另外独立学院部分学生家境条件优越,购买的手机也大多是价格昂贵,功能领先,这引得有些学生因羡慕而跟风购买,甚至形成攀比之风,这也加重了一些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形成。
(3)大学生不良情绪的迁移易导致手机媒体依赖症的形成。大学生还处在“第二生理断乳期”,性格还未完全成熟,情绪容易受到波动,当其遇到人际关系不合、孤独、沟通障碍、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一系列问题时,就会心烦意乱、焦虑暴躁,甚至产生生理上的不适反应,这时候大学生极易去寻找心理或者生理上的寄托来排遣和转移自身的不良情绪,此刻,手机媒体成了大学生的最佳选择。一部智能手机承载着整个网络世界,它的强大功能在缓解和释放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同时,也极易让大学生沉迷其中而不可自拔,长此以往,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就越来越深。
手机媒体的强大功能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无节制的手机依赖会给大学生带来一系列危害和消极影响:
1.手机依赖影响身心健康
长时间手机使用过度,会对大学身身心造成一定的损害。研究结果显示:过度手机依赖的学生更容易放弃正常的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导致抑郁状态,其抑郁症状检出率较正常学生高出73.9%;长时间无节制地使用手机会使大学生的睡眠质量降低,严重者产生睡眠障碍;长期固定姿势的机械、重复动作,会导致肩颈劳损、手指酸麻、眼睛酸涩等不良症状;另外手机辐射的危害也不容忽视,长期接受手机近距离的辐射,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导致失眠、多梦、头晕、头痛以及记忆力衰退等症状。
2.手机依赖影响学业发展
本次问卷调查显示,42.91%的独立学院大学生认为“手机的使用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业”,38.75%的学生认为“手机的使用经常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业”,有11.76%的学生认为“手机的使用偶尔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只有6.57%的学生认为“手机的使用完全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实际上,通过观察也可以发现,很多独立学院大学生在课堂上手机不离手,严重影响其上课效率,听课质量无从谈起;通过访谈得知,很多学生课后依然在手机媒体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些行为严重挤占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削弱了他们学习的动机。因此,大学生一旦手机依赖成瘾,将会导致他们荒废学业,个人前途发展受到阻碍。
3.手机依赖影响宿舍人际关系
张树伟、郭丽娜等学者的研究表明,手机依赖程度与宿舍的人际关系呈显著负相关。人际关系比较好的宿舍,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就比较低,人际关系不好的宿舍,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就会较高。这一调查说明了,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可以减轻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4.手机依赖产生不健康的消费观念
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家境优越,其中部分学生为彰显个性、追求时尚,对于必需品手机的选择,也是购买款式最新、功能最好的品牌,手机往往价格不菲,然而在进行手机消费的时候,学生中间也会出现有意无意地相互对比现象,这就很容易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相互攀比之风。而独立学院中也不乏对于支付高昂学费感到吃力的家庭的学生,在这样一种消费环境之下,这些学生为了达到与同学们相同标准的消费水平,就会产生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出现过度消费、负债消费的情况,新闻中曾经报道有大学生为了购买一部最新的Iphone手机,不惜向借贷公司进行高利贷借款,最终导致债台高筑无法偿还的结果,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和家人的感情。
5.手机依赖使碎片化信息逐渐替代了记忆中的专业知识结构
大学生每天通过手机上的新闻网站、手机报、微博、各类公众号等各种即时通信来了解和阅读各类信息,但是这些碎片化信息量如此之大而杂,获得方式又如此简便、容易,往往很难给予大学生深刻的记忆,看过和了解过的内容也转眼即逝,如过眼烟云。这样的快餐式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大学生往往就变得浮躁和没有耐心,文章一旦有一定长度和难度就难以静心读下去。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其所学的专业知识,都是系统而复杂的,需要学习者不断重复性学习,不断巩固,循序渐进地在记忆中形成专业而系统的知识结构,这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时间去思考和钻研,而如果我们的大脑习惯了碎片化信息的简单便捷,那么对于需要通过反复学习增强认知、掌握技能和认知的大学生而言,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在新媒体环境之下,手机依赖给独立学院大学生身体、心理以及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我国很多高校都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很多防治措施,然而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对于手机依赖的预防和治理,仅靠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它需要由政府、社会、家庭、学生个人多方协同配合、共同防治才能取得有效成果。手机媒体依赖症的防治是一项艰巨、复杂和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多方位剖析防治主体手机依赖形成的原理和机制,然后各相关部门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健全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加强环境治理,帮助独立学院大学生认识到“低头族”的危害,引导他们科学、合理、健康地使用手机媒体。
手机依赖的形成是一个纵向的过程,有着一定的发展过程,其每个阶段的特征和表现是不一样的,不能简单地通过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横向的层面提出防治措施,而是要根据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不同程度,采取先预防再治理的对策,这样使防治手机依赖的措施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更有效地防止手机依赖的产生和传播。防治大学生手机依赖,要先预防后治理,健全手机依赖防治体系,最终实现独立学院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善治,具体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调查显示,独立学院学生占比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还是能够合理使用手机媒体的,所以对于手机依赖的预防比治疗具有更加长远的意义。
1.社会层面
预防手机依赖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导向作用。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网络法律体系,加强对新媒体及其文化衍生品的审查、监管制度,维持健康的网络传播秩序,同时应该确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管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对于那些传播危害青少年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媒体人和传媒企业,必须予以严惩;对于恶意传播暴力、色情、造谣传谣等扰乱健康网络环境的,也坚决予以惩处。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少年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和谐的新媒体大环境。
2.学校层面
预防手机依赖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部分高校加强学校纪律管理,对荒废学业、滥用手机的行为进行严格控制的方法固然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在当今新媒体的大环境下,去约束和管控大学生使用手机的行为,可以治标却难以治本,与其强堵,不如有效疏通。独立学院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和特色,加强教育和引导,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良好的网络素养,利用各种宣传手段营造健康使用手机的校园氛围和舆论环境,使学生自觉抵制手机滥用行为;独立学院教师应该紧跟新媒体发展潮流,更新教育理念,并根据学生特点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并用独特的教学魅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自觉“抬起头”,自愿融入课堂学习,打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校园学习风气;独立学院应该设置相关课程、开展相关讲座,指导学生有效利用手机媒体,能够通过手机媒体获取有价值的学习信息,而不是深陷在海量的信息流中迷失自我,让手机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真正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3.家庭层面
预防手机依赖离不开家庭良好的教育方式。家长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理性看待孩子手机依赖现象,把这一行为看成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暂时障碍,要正视和帮助孩子去克服这个障碍。家长要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重,尊重孩子的想法,用平等的态度与孩子沟通和交流,耐心地了解孩子使用手机的真实情况,进行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对于有依赖倾向的孩子,家长要主动与校方保持联系,通过老师和同学了解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情况,及时关注孩子的精神状况,鼓励孩子多参加室外活动,用各种充实的社会活动替代玩手机的时间,让自己从各种社会活动中获得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情。
4.个体层面
鼓励和引导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手机依赖的预防,不仅需要外部环境的不断完善,更需要大学生本人积极主动参与和配合,才能达到预防效果。首先,强化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自我,知道自己为何产生手机依赖,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之上,强化自我反省,努力培养自控能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养成用现实手段来满足个人需求的习惯;其次,注重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个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应该通过开设相关讲座和课程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如果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就可以大大减轻社会和学校的手机依赖防治工作的压力。
制订一套信、效度较高的手机依赖症诊断量表,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定期的测量和诊断,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手机依赖程度,还有助于校方及时准确诊断出中、重手机依赖学生。这部分学生虽然占比不是最高,但是针对这部分学生的治疗工作,却是手机依赖治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对于中、重度手机依赖学生,通过日常的学生思想教育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必须要通过更加专业和系统的心理干预治疗才能帮助他们摆脱手机依赖的困扰。学校应该安排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教学专业教师对网瘾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或者团体心理辅导。“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解除心理戒备,让学生袒露心声,进行情感倾诉,说出自己手机依赖的心理过程,心理咨询师了解了学生手机依赖的真正原因,会针对不同成因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比如提升认知、精神抚慰、拓宽视野、行为技术等对症下药的治疗方法。团体心理辅导也是高校经常采用的健康教育方式之一,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探索、改善和调节与他人的关系、学习并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实现良好的适应和发展。
(2)体育运动可以作为治疗手机依赖的有效措施。葛仁开、钟小妹等学者通过对本校36名严重手机依赖学生进行运动干预实验,实验运动项目是排球运动,实验结果表明被干预者的自信心和与人际沟通的能力得到增强,学习效率提高,同时手机依赖问题得到显著改善。王凯、王兴通、张超等学者运用不同形式的运动项目对本校重度手机依赖学生进行运动干预实验,实验结果均表明,通过运动干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帮助学生成功摆脱手机依赖。在进行运动干预治疗时,首先应该激发被干预者的运动兴趣,可采取开设相关讲座等形式快速提高其体育运动的认知,再根据个体情况推荐适合运动项目,同时督促其坚持锻炼,直到养成自主锻炼的好习惯。其次,结合前文所说的心理干预治疗方式,设计一些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运动形式,如运动游戏、运动竞赛等,使心理治疗和体育运动干预有机结合,帮助严重手机依赖的大学生最终摆脱手机依赖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