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敏洁
选题是图书出版的前提,是一家出版社能够发展下去的根本,选题策划是编辑工作的基础,是编辑工作的依据,也是编辑工作的首要环节。作为科技编辑,应了解出版社的出版方向和定位,能从作者那里获取最新的前沿科技,从中筛选出有效的选题信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在一次同北京交通大学作者举行的审稿会上了解到,2012年,教育部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自动化(铁道信号)更名为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并将其作为国家特设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由原来十余所高校开设的小专业,变为全国近百所高校开设的工科专业,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依托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轨道交通通信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专业建设不断取得突破,2010年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同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同时,依托与铁路局合作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已开办了卓越工程师培训班,授课老师均由学校相关课程教师担任。
按照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卓越工程师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这与平时学校上课的内容有一定的区别,原来的教材不能完全适用于这种授课方式。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联系了相关课程教师,拟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推出一套符合面向卓越工程师授课对象要求的丛书,这也与老师们的需求一拍即合。
从图书的生命周期来看,套系书有着更长的生命周期,因为套书内容覆盖面广。往小了说,更利于读者选择;往大了说,有利于一些新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建立课程体系,对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所获得信息来看,这套书从一开始的选题思路就是套书模式,一是有利于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二是从学生角度看内容更有整体感;三是从出版角度来看,套书更能促进作者及时交稿,提高作者的写作积极性。
根据铁路信号专业高校教材原有的体系结构,可大致分为“铁路信号基础”“车站信号”“列车运行控制” “铁路信号电磁兼容”“编组站”“行车调度指挥”“铁路通信”“铁路信号可靠性”这几方面内容,每一个方面内容又包含了不同的细分岗位和方向。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培训采用小班授课方式,从授课情况来看,这套书还可以将这几个方面内容针对不同的岗位、不同技术类型进行细分,例如将列车运行控制中有关“CTCS-2级列控系统”与“CTCS-3级列控系统”内容单独成书,这样就符合了有针对性地教学这一特点。另外,根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培养工程师基本专业技能为目标,在教材体系中加入了“综合实验”这一课程,这一课程也是该校多年来课程实验及综合实验设计教学改革的经验总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经过多次和各个授课老师沟通,从授课内容的划分上考虑,最终确立了“铁路信号抗干扰技术与实践”“编组站信号与控制”“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等21个选题,并对首批交来的书稿签订了出版合同。
前期工作完成后,已签订合同的作者陆续交稿。稿件交到编辑手中,工作才刚刚开始。为了保证科技图书的质量,在审读、加工的过程中,要兼顾准确性、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等因素,对书稿内容反复推敲,每一个字符、符号都要审核,特别是书稿中有大量公式的情况下,更是要审核仔细,因为往往一个字符的正斜体可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一个字符的大小写不同,语义就差了十万八千里。为了控制图书成本,稿件字数也是要严格控制的。
开本是图书在正式排版以前就要考虑的问题,在开本的选择过程中,考虑到读者对象是工程师、学生群体,习惯于使用正16K教材,而且正16K的版面可容纳内容较多,可减少印张,不管从降低定价考虑,还是从便于读者使用的角度,都是合理的选择。
也是考虑到学生群体这一读者对象,同时考虑到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作者的一部分资助,在定价的时候每印张价格控制在2-3元之间,每本书的价格控制在50元以内,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群体接受。
封面是图书给人的第一印象,考虑到套书的整体性,本套书在封面设计的时候设计成一个系列:封面图案一样、字体格式一样,只是针对不同的书设计了不同的颜色,这样读者在拿到书的时候,就能一目了然,方便了读者的选择。
由于考虑到本套书专业性比较强,而且受众相对固定,属于非普适性专业教材,因此前期在和作者沟通的过程中,作者同意包销500册,用来平衡成本。从书中的内容来看,有一部分内容是专业普适性内容,除了卓越工程师这个培养对象之外,普通专业学生也可以用来学习参考;另外,作者同时也是普适性专业课程教师,也可以将此套书作为部分参考用书;套书中有一本讲述编组站的内容,本专业已出版的书中关于这部分内容有影响力的比较少,旧的版本已经很老了,新的作者队伍还没有形成,属于青黄不接的阶段,所以此书有一定的市场。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套书除了作者包销部分以外,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不管从社会效益上看,还是从经济效益上看,都会有一定收获。
[1]张江成.浅谈图书的策划、出版[J].科技创新导报,2012(29):245.
[2]柴燕.科技图书的出版策略分析[J].出版参考,2012(31):32-33.
[3]岑瑜.科技图书出版的探索与策划[J].出版广角,2013(10).